一、什么叫“鸡娃”?

如何正确看待鸡娃(该不该鸡娃)(1)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

青蛙:指普通孩子,也叫普娃。

牛蛙:指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种类也很多,例如数学比较好的叫奥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两项兼具的叫英奥混血牛…

素鸡:鸡血级别的素质教育,比如钢琴、围棋、画画等各种才艺情商活动统统包含,还有延伸到马术、击剑、花样滑冰、冰球等更一对一的课程。

鸡娃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

以上几段来自某度百科。

众位家长可以对照自己,你鸡娃了吗?

二、为什么要“鸡娃”?

如何正确看待鸡娃(该不该鸡娃)(2)

①鸡娃的根本原因,首当其冲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当“你考上了北大,他考上了清华,我烤上了地瓜,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变成一句笑话;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当人们发现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改变阶层,甚至改变几代人。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去鸡一鸡呢?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曾经发表过“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当家长们发现这个事实后,很难不想通过“鸡娃”来逆天改命。

②鸡娃的第二个原因,是内卷的大环境。

电影院第⼀排的观众站了起来,后排的观众也随之站了起来,这就是电影院效应,⼜称从众效应。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怀疑、改变⾃⼰的观点、判断和⾏为等,以和他⼈保持⼀致。

作为一个从事十几年教培工作人,我见惯了孩子们放学后蜂拥而至补课的场景。很多孩子甚至顾不上吃晚饭就开始进入辅导班学习,有的孩子课间吃几口零食垫垫肚子,有的带份盒饭让老师微波炉热一下,也有的孩子饥肠辘辘补完课八九点才回去吃晚饭。

你以为下课了就回家睡觉吗?不,学校和培训班都不会“放过”他们,回家后,还有很多作业要写。

我那时就下定决心,以后结婚生子绝不让自己的小孩子过这样的生活,80分就好,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而当我真的结婚生子以后,却不能免俗,常常不自觉拿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比较,总想让他成为“完美的小孩”。

在单位看到那些榜样牛娃,也总是特别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他们的样子。

当别人都在努力奔跑,你会怀疑自己暂停下来欣赏风景的选择是不是错的,你会不自觉的和他们一起跑起来。能够不被时代裹挟,立场坚定的人又有多少呢?

三、“鸡娃”的几种方式

①双减之后,“鸡娃”由明转暗。

教培机构真的不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它们不过是换了个名字,从公开转为暗中,从地上转为地下,从大班转为小班或一对一、家教。

②交给别人“鸡”和“自鸡”。

如何正确看待鸡娃(该不该鸡娃)(3)

不管家长愿不愿意承认,在学校学不好的孩子。即使换了再多的教培机构,能够扭转乾坤、脱胎换骨的只是小概率。

毕竟,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大部分孩子。除非一对一或者家教,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但老师认真教,孩子就一定能学会吗?肯定不是。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不过七十二。成绩不好的孩子,要么智力不够、能力不足,要么被学习习惯、家庭教养环境所累。

于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贴心的教育,一些老父亲老母亲纷纷亲自上阵,开启“自鸡”之旅。

然后你就会看到,有的家长知识储备不足,给孩子讲题错误百出,或者方法和学校教的不一致,孩子非但没学会,反而一头雾水;有的家长不懂教育心理学,犹如庸医乱开药方,一剂猛药下去,把孩子折腾得苦不堪言,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有的高估自己的教学能力、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缺乏耐心,还没把孩子教会,先把自己气得不轻,亲子关系鸡飞狗跳……

四、该不该“鸡娃”?如何科学“鸡娃”?

科学“鸡娃”,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鸡娃”本身就不科学。

那就不该“鸡娃”了吗?让娃随心所欲、自由生长?

当然也不是。揠苗助长固然不对,但不意味着你不能给禾苗浇水施肥和除草,让它完全靠老天爷的脸色啊!

种田要因地制宜,教育孩子当然也要因人而异。“鸡娃”的基础,是对自己、对孩子、对教育有正确的认知。

然而,这种认知并非唾手可得。所以,想要鸡娃:

①先鸡自己。

如何正确看待鸡娃(该不该鸡娃)(4)

娃的课本你得看,娃的教辅你得挑最适合他水平的,儿童心理学你得懂,教育方法你得知道……

把自己鸡好了,成为及格的父母了,再去培养孩子。不要自己明明是只不会飞的笨鸟,还幻想孩子能够一飞冲天。

②鸡娃路上,不能让娃孤军奋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鸡自己鸡娃鸡的起劲儿,却挡不住障碍物啊。

这个障碍物可能是育儿观念不同的老人,也可能是回家就刷手机的队友。

现在的孩子精着呢!他会知道老人开口,你就变成哑炮;他也会振振有词的问:“为啥你们玩手机看电视,我却只能读书写作业?”

所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关键时刻不能有人扯后腿,家庭成员之间要目标一致,才能齐心协力,攻无不克。

武亦姝,16岁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问鼎冠军。18岁考入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这样文理兼备的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那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爸爸武雷。

如何正确看待鸡娃(该不该鸡娃)(5)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吗?可是“别人家的爸爸”每天下午四点半都会关掉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高质量的陪伴,你做的到吗?

娃当然可以适度打鸡血,但前提是做父母的必须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是孩子的榜样,也必须是孩子的后盾。

要是什么都做不到,还不如不鸡,让孩子快乐成长,避免悲剧的发生。

————————————————————

我是竹林清欢,一边教书,一边育儿。成长路上,与你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