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这玩意儿,最早又称春典或唇典,原本只是跑江湖的人出于文化交际甚至是保密需要,发明出来的一系列带有隐喻或者回避性质的词句。旧时候通常是土匪、帮派分子或者跑江湖的人在使用黑话,如今,“黑话”一词的语义已经被洗白了一轮,用来专指一个特定社交圈的隐语沟通模式。厨子准备用几天时间,简单盘一下从元祖的春典到今天互联网圈子的常见黑话。

今天,先从春典聊起。

一、江湖人的“黑话春典”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黑话”,往往都是因为一部作品:《林海雪原》以及其中的经典片段《智取威虎山》,厨子也一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可以说是流传最广也是流量最大的黑话。

事实上,土匪们用的黑话,又称春典,反而算是一种充分发挥了语言想象力的文字系统。

这东西,不止土匪用,很多跑江湖的人都会用,《我爱我家》里的和平女士作为京韵大鼓的传人,就能娴熟地运用起一口流利的“春典”。在明确了春典的逻辑关系后,甚至能从中读出一种非常狂野的美感。

最全黑话大合集(黑话漫谈之一江湖春典)(1)

二、称呼类黑话

最常见的就是问对方名字:“甩个蔓儿”。然后对方答“:”XX蔓儿!”

这里的蔓字也可以读”万”,是的,就是“扬名立万”的万字。据不可靠考据,扬名立万这个词儿很有可能就是从春典里来的。

这里回答的“XX蔓儿”,就到了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了。大致如下:

刘——“顺水万”,这里大概率指的是“流”的谐音。

王——“虎头万”,老虎头上有个王字。

石——“山根万”,山脚下有石头,很合理。

冯——“补丁万”,肯定是“缝”的谐音,补丁要靠缝。

三、动作类黑话

砸窑:指土匪抢有钱人家的宅子。

躺桥:指睡觉,因为睡和“碎”谐音,土匪们很忌讳“碎”字,因为可能引申为凌迟处死,所以代称为”躺桥“。

啃富:其实就是吃饭,土匪们也忌讳“犯”字,所以用富字代指犯,讨个好彩头。

甩浆子:指排泄小便的动作,对应甩瓤子。问题是土匪们管“上酒”叫“搬浆子”,这俩浆子居然还是一个词儿,这帮土匪口味够重的。

最全黑话大合集(黑话漫谈之一江湖春典)(2)

拔香头子:指退出土匪团伙,因为土匪入伙要焚香,把香头子拔了,指代退出团伙。只不过,按旧社会的规矩,要拔香头子,怕是得先掉脚丫子。不卸俩物件儿,很难退出。

别梁子:指劫道,这里的梁子也可以指仇恨关系,”结下梁子”这个词儿现在甚至已经泛用了。

扯:指的就是“跑”,”风紧,扯呼”指的就是“情况紧急,赶快跑!”

四、名词类黑话

佛爷:指扒手,小偷。

跳子:指官方武装人员,所以智取威虎山里才管解放军叫“共跳”。

尖:真话。对应的是“星”,指假话。“是尖是星,我门儿清”,指的就是“是真是假,我清楚得很”。门儿清原本也是春典,现在基本上北方都能看懂,也算是一种语义延伸。

念招子、念语子:指盲人和哑巴。招子指的是眼睛,语子自然指的是说话的嘴,因为“没有”,所以”想念“。

皮子:指的是新入伙的土匪。

五、场景模拟

因为黑话这东西的存在,土匪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坑,如果哪句话没对上,说错的甚至会有血光之灾。

举个例子:一老一新两个土匪见面,因为互相忌惮,往往会拿黑话“盘道”。

老匪:你是谁?

新匪:我是我。

这里肯定不能说“我是皮子”,一句出来必然露馅儿,老匪抬手就是一枪。

老匪会再玩儿个心理加压战术,掏枪指着新匪:“压着腕儿”,指的是把枪收好不许抬起来。

这会儿新匪要是来个:“大哥别开枪自己人。”,估计一枪就爆了头。这会儿的回答该是“闭着火儿”,表示自己听话,肯定不动枪。

这两关全过,老匪可能才会要求:“甩个蔓儿”。新匪要是没查出自己是个啥蔓儿,姓王就说自己皇帝蔓儿,基本上也是个毙立决的下场。

最全黑话大合集(黑话漫谈之一江湖春典)(3)

再往后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就是进阶沟通了,只有各路黑话都对上,俩土匪才能真正的称兄道弟,成为“并肩子”。

综上倒是不难看出,很多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先生,大概率很熟悉江湖春典的用法,他的作品里,“风紧,扯呼”“留下万儿来”“结梁子了”都是常见词汇。此外,“山头”“反水”“眼线”等词语,甚至已经从黑话演变成了日常用语。

其实土匪黑话,短短一篇文章是聊不完的,本文也只做抛砖引玉用,感兴趣的看官可以深入查查,很有趣。

下期,聊聊南方黑话,主角:香港三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