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一一老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做事情鼠目寸光,不是深谋远虑,那么他一定会遇到很多困扰。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理解,但是我们真的要去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经常犯了目光短浅的错误。

人有近忧必无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选择题,每一个选项都通向不同的道路,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陷入歧途。因此,面对人生这条路,不可只为了眼前的小利而过分执著,需要有大眼光大智慧,看得长远,未雨绸缪,自然会一生顺遂,有所成就。

有人说人的命运就是因为选择而造成的,确实如此,我们在决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从长远考虑,否则有可能因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后悔一生。

人有近忧必无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

曾国藩带湘军剿太平天国时,清朝政府对他的态度极为复杂:如果不用这个人,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如果用他,一则是此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的湘军是其手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朝廷构成威胁。在这种思想下,朝廷对曾国藩的态度是用力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朝廷的疑虑。

有一天,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推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成丰帝刚去世,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已说话,就再好不过了。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

他知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他又想起西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入经验来看,西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同肃顺会合得来吗?

人有近忧必无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

思前想后,曾国藩最终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曾国藩能成为清廷官场上的“不倒翁”,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从长远考虑鹰击长空,虽然要经受风雨的推残,却可以看尽天下万物,将世界揽入胸怀,而井底之蛙尽管无忧,但一生于方寸之地,心灵和眼界一样狭窄。正如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说:“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人有近忧必无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

人生就像一盘棋,深谋远虑的人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下面几步棋的走势,而有的人只会盯着眼前的一步。这样的人就是孔子口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虑”,他们站得低、望不远,只能将自己的人生之棋下得乱七八糟,最终一败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