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军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受降仪式,正式向世界各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但书面公函的签署并不代表着战争已经完全结束,一直到几个月后,中国境内都依然有大量未能及时遣返的日本士兵四散驻留。1945年年底,在位于大运河沿岸的江苏高邮,几具中国百姓的尸体突然被人从城墙上重重抛下,原来是盘踞在城内的日本侵略者并不认同军方领导做出的投降决定,依旧在顽固抵抗,还做出这种残害无辜百姓的举动挑衅驻扎在城外的新四军。看到日军丧心病狂的行为,愤怒的新四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对负隅顽抗的高邮日军展开进攻。高邮城内的日军为什么会如此狂妄?新四军将士采用了怎样的攻城方式?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

图|日军投降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日之间还曾打过一仗?粟裕率兵歼敌5000

高邮城日军负隅顽抗

1945年,在中国战场上消耗了太多战争资源、后继无力的日本侵略者遭受到美国和苏联的联合夹击,终于不堪压力选择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电台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向全世界宣布日本将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向同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正式落下帷幕。

接收到天皇下达的指示,驻扎在中国境内的日本军队纷纷举行受降仪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表示只要他们主动放下武器表示投降,一定会安排他们平安离开。当时华中地区正好有新四军军队驻扎,按理来说这里的日军部队在投降之后应该来到新四军的营地接受统一调度。但出人意料的是,当时的国民党领导却突然向华中地区的日伪军传达了这样的命令:不要向新四军军队表示投降,接受国民党方面的调遣,继续在当地驻留,维持治安。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2)

图|日本投降后收拾行李回国的日本士兵

国民党领导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实际上,在抗日战争进行到末期,日本侵略者大势已去的时候,国民党领导就已经开始调动军队,准备对共产党的部队进行打击围剿,以便在国内建立属于自己的独裁统治。现在他对华中地区的日军部队如此表态,也是希望能在做好相关的战略准备后,直接以这些日军驻守的城镇村庄为军事基地,向周围共产党的解放区发起进攻。不过我军领导也早早就看透了他的狼子野心,下令对那些选择接受国民党军队指挥、坚决不肯向新四军投降的日军部队采取强硬手段,顺利解放了淮阴、淮安、盐城等地。

正当新四军战士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时候,高邮的日本守军却利用城中老百姓的性命和当地的地形优势负隅顽抗。这里的日军不仅表示不会投降,还说动了原来驻守在扬州的日军部队和他们一起进行反抗。

高邮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里有古运河穿城而过,水路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进入华中腹地的必经之地,当时北边就是共产党的华中解放区。如果之后高邮落到国民党军队的手中,那后果不堪设想。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3)

图|高邮局部地形图

战役前期

日军多占领高邮一天,高邮城内的中国百姓就会多遭受一天的折磨和蹂躏,国民党军队也有可能占得更多的战略先机。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解放高邮城,消灭盘踞在当地不肯投降的日本侵略者,都是新四军部队当下最紧急的作战任务。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时任华中军区副级前线指挥长官的粟裕自告奋勇,担任了此次行动的负责人。

共产党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因此粟裕在战役开始的时候也希望可以和平解放高邮,这样不仅可以给双方军队带来更小的人员伤亡,也能让城中的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粟裕找来几位会日语的新四军战士,在阵前用喇叭进行喊话,对日军晓以利害。但高邮城的日本守军十分顽固,并不理会新四军的这番举动。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4)

图|粟裕

粟裕见状打算派遣一位机灵胆大的人员进入高邮城劝降日军,尽最大的努力实现高邮城的和平解放。考量了一番,粟裕选定了一位名叫赵云祥的投诚军官作为来往的信使,他之前是驻守盐城的伪军军官,在新四军攻打盐城的时候选择了主动归降,因此对日伪军的心态和想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很明显日本侵略者并没有打算遵守中国的战场规则,他们不仅将赵云祥残忍杀害,还把他的遗体和之前杀害的高邮城百姓的尸身拴在一起,从城墙上扔了下去。日军这种毫无人性的做法彻底激怒了粟裕和新四军战士,他们知道已经没有和日军进行和谈的必要了,因此决定向高邮城内的日本守军展开进攻,武装解放高邮。

粟裕向上级领导发去电报,阐明了高邮城的情况,申请武力攻打高邮,领导斟酌过后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粟裕收到回复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决定让部队的第七、第八纵队承担此次攻城行动的先锋部队。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5)

图|新四军战士

然而就在粟裕率领手下将士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部署的时候,国内的形势却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国共两党的战时合作关系摇摇欲破。中央领导出于大局观考虑,命令粟裕所在的华中军队主力部队向北部战线进行转移,在津浦线一带进行相应的战略准备。军令如山,但解放高邮也是迫在眉睫的紧要大事,粟裕开始犹豫。在仔细考虑过国内战场的形势之后,粟裕向中央领导发去了一份上千字的电报,在电报中详细阐明了高邮的战略重要性,表示这一战必须得打。知道了此战的利害之处,中央领导决定再给粟裕留一些时间,让他成功拿下高邮之后再率部北上。

作战行动得到了应允,粟裕开始专心考虑具体的攻城方案。高邮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城墙在两千两百四十四年之前就已经修建,历史悠久。这里地势非常险要,东西两侧虽然地形开阔,却遍布河流水泊,无法修建防御工事,北边是一座土城,早早被日军架设了火力点,可以称得上是易守难攻。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6)

图|日军占据高邮城

因为历来都是交通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高邮城的城墙十分厚重坚固,而且日军在1938年占领高邮之后,也对这里的城墙进行了加固,在原本就有七米厚、九米高的外围城墙上加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架设机枪,还修建了八个大型碉堡和炮楼,并且把环绕高邮城的护城河扩宽到了七米。

后来高邮城的日本守军没有理会其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固守城池,不仅把城中百姓当做苦力,强迫他们在原有的城墙外修筑起了一道十公里长的土墙,还烧毁了几百座民宿和当地建筑来修建碉堡以及炮楼,布置火力据点。

在粟裕率部兵临高邮城下的时候,高邮城内的已经有数千兵力,其中日军一千一百多人,伪军特务五千多人。而且高邮的日军早就和周围邵伯镇、车逻坝的日本侵略者取得联系,一旦这边有闪失,附近的日军部队都会前来支援。仗着城墙坚固、兵力充足,高邮城内的日军气焰嚣张,对粟裕的新四军部队送去的种种劝降文书都熟视无睹。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7)

图|侵华日军

不过粟裕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比这凶险百倍的战役都经历过好几次了,自然不会被这些困难吓退。高邮难打,但并不是没有攻克办法,粟裕制定的第一个作战方针,就是收复高邮南部的邵伯镇。邵伯和高邮互为犄角,新四军要是拿下了这里,就能直接占领高邮的外围阵地,将驻扎在高邮城内的日伪军部队团团包围。

1945年12月19日,天色逐渐暗下来,粟裕也率领部队对邵伯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这次的前线战场跨度很大,东西绵延二十公里,西北横贯好几个村镇,害怕战士们手忙脚乱,粟裕亲自来到阵地上指挥作战。激战整整一夜,斗志昂扬的新四军战士很快就突破了邵伯日军的防御阵线,成功挺进邵伯城内。战士们一鼓作气,将该地四千多名日伪军士兵全部歼灭,拔除了邵伯所有的日伪据点。邵伯解放后,高邮城日军也失去了最主要的增援兵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12月20日,新四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成功抵达高邮城外,而得知邵伯失守的日军也开始加固城墙上的防御工事。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8)

图|新四军战士观察战场

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

高邮的城墙在日军的一次次加固之下成为了铜墙铁壁,攻克难度相当大,新四军战士们一筹莫展,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身为战役指挥长官的粟裕却还不慌不忙,被战士们问得烦了才慢悠悠表示自己早就想好了攻城的计策。

高邮城日军的指挥作战中心在东门附近,而且东门外地势平坦,日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将这里作为了防守中心。粟裕摸清楚日军的火力布置之后,就下令让部队的将士们将计就计,做出一副打算在东门强攻的姿态,诱使日军把兵力都集中到东门一带。在日军向东门倾斜兵力的时候,新四军战士开始攻击高邮的北门和南门,也向西北角方向派出了一股兵力,打算声东击西,巧用妙计攻进高邮城。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9)

图|高邮战役

因为高邮城城墙高耸坚硬,驻守上方的日军可以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对新四军战士造成有效打击,我军的攻城行动进行得十分艰难。为了尽快打算这个僵局,粟裕开始苦思冥想合适的攻城计策,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

粟裕让战士们停止攻击,先撤回到阵地前沿,趁着夜色在高邮城外开挖战壕,一直挖到距离高邮城墙几十米的地方才停下。之后粟裕又让将士们在战壕里建筑一种特别的防御工事,这种工事的制作材料都是土,却不用和泥抹灰那么麻烦,而是直接将泥土装进麻袋里,一袋一袋地摞上去。最终战士们在高邮城墙的对面修建起了一堵高达九米、呈半月状的土墙,在上边架设起了机枪火力据点。这堵墙几乎和高邮的城墙一般高,也便于掩护,这样一来对面日军的火力压制优势就不复存在,战士们可以先解决城墙上的日本守军,再一举攻入高邮城内。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0)

图|新四军战士

高邮城内的百姓也没有想到,抗日战争都已经结束了,自己却还没有脱离日本侵略者的魔掌,悲愤之余更加积极支持新四军的攻城行动。城中的青壮劳力接连挺身而出,参与到了新四军的行动队伍中,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希望让高邮城重新回到人民百姓的手中。其他的老百姓也纷纷慷慨解囊,不仅给攻城的新四军战士提供粮食饮水等后勤物资,还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供部队士兵开展准备活动或者进行居住,还交代他们说自己的家里的桌椅板凳、碗筷棉被等都可以随意使用。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鼓舞,包括粟裕在内的所有新四军将士都信心倍增,意气风发,就等着最后的作战命令正式下达,一举将高邮城内的日军全部歼灭。

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粟裕也让新四军战士们采取了一些另外的行动,开展心理战术。《孙子·谋攻篇》中提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所以说如果能在战役中率先攻破敌军的心理防线,赢得战役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虽然战役初期的劝降行动没有取得多少成效,但粟裕还是准备继续发动思想攻势,呼唤起日本士兵的思乡之情,打击他们的作战信心。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1)

图|敌工部制作宣传材料

共产党的部队中其实是有专门进行此类型作战行为的部门的,正是在相关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敌军工作部”,简称敌工部,历史上称“白军工作部”,工作宗旨就是搜集和分析情报,争取和瓦解敌军军心。

敌工部的同志找来了一些留声机,在高邮城外部不停播放日本音乐,甚至还有在日本妇孺皆知的《思乡曲》。本来参与侵华战争的日军就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到过家乡,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分隔两地,现在他们不仅没有跟着大部队撤离回国,反而被新四军的战士围困在小小的高邮城,四面楚歌,心中一片凄凉酸涩,有些心理脆弱的日本士兵直接放声大哭起来。

除了放音乐,敌工部的同志还在阵前向对面的日军喊话。他们用日语宣读着日本裕仁天皇的投降诏书,反复强调日方领导已经宣布投降的事实。一些日本籍或者来自其他国家的新四军战士则是在宣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相关思想,呼吁高邮城内的日本守军放下手中的武器,顺从国际趋势,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2)

图|新四军战士阵前喊话

战士们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语录传单,通过风筝发放到了高邮城内。传单上写的都是一些类似于古诗《游子吟》一样的语句,比如“破衣烂衫守城墙,不如回家见爹娘”之类的。传单像雪花一样飘洒而下,高邮城内日本守军的心里也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国家的大部队撤走之后,后勤部门再没有给他们提供过粮食和衣物,他们现在吃的用的都是从高邮百姓手中抢过来的,堪堪能维持温饱。不说这些异国他乡的东西自己能不能吃得惯用得惯,只说现在中国军队大军压境,自己孤守城池,能不能顺利活下来都是一个大问题。

在新四军持续不断的心理攻势之下,不少日军的战斗意志都产生了动摇,开始怀疑自己拒不投降的行为是否值得。看到侵略者的表现,粟裕明白新四军的作战时机已经到来。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3)

图|粟裕观察战场

战役结束

12月25日,高邮一带下起了瓢泼大雨,空气中也弥漫着雾气。这样的天气其实并不适合军队开展战斗,但粟裕却认为,正是因为日军也觉得这并不是攻城作战的好时机,所以必然会疏于防范,便决定在这一天开展最后的大决战。

粟裕将华中军区的炮兵团队也派了过来,开始对高邮的日军阵地展开猛烈的炮火攻击。先声夺人之后,趁着日军还没有回过神来,作为先头部队的第八纵队迅速从东、南、北边对高邮城发动了攻击。突击队在后方部队的炮火掩护下扛着云梯逼近高邮城,雨水从眼角滑下,身边时不时有子弹飞过,战士们向上攀登的步伐却没有产生丝毫的停滞。有人被子弹打中,从上边坠落,后边的战士们就会紧随其后,迅速填补空缺,继续一往无前地进行战斗。在新四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之下,高邮城的南门率先被突破。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4)

图|新四军的炮兵部队

东门这边的战事进展却不太顺利,因为日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机枪火力点,战士们攻城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就在东门外的将士们一筹莫展之际,西北角的攻城部队却传来了好消息。原来是这边的将士们不仅一举登上爬上西面的城楼,还用手榴弹炸毁了城楼上的火力据点,将日军在整个高邮城的城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很快就通过这个口子登上了主城墙。日军为了保护主城墙,抽调了一部分东门的兵力进行支援。负责攻打东门的新四军战士压力顿减,很快成功突围。

12月26日的凌晨时分,新四军战士正式攻打进高邮的城区,盘踞高邮多年的日本侵略者被粟裕及其麾下将士消灭殆尽。所剩无几的日军龟缩在他们的作战指挥部,眼见大局已定,胜利无望,终于挂出白旗表示投降。

抗战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这才是抗战的真正结束)(15)

图|高邮城的日军投降

凌晨4点,高邮城的日军终于举办了一场迟到已久的受降仪式,主持仪式的是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的高级将领韩念龙。起初日军没有一点儿战败方的自觉,还大言不惭死表示要和对面的新四军最高指挥长官,也就是粟裕将军进行谈判,商议投降仪式的相关事宜。看到这些手下败将态度如此蛮横,韩念龙直截了当地表示粟裕将军没工夫见他们几个,让他们立刻放下武器,听从新四军的调遣。日军领导表示希望可以带轻武器离开,再次遭受到韩念龙的怒斥。不过这回之后这群侵略者终于收起了那幅趾高气扬的姿态,灰溜溜地地解除了身上的武装,乖乖举行投降仪式。

结语

高邮战役的胜利,不仅彻底扫清了中华大地上侵华日军的残余势力,也进一步保卫了共产党在华中地区的解放区,为之后我军将士开展解放战争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其实当时粟裕将军也来到了高邮日军受降仪式的现场,不过他并没有日方领导进行交谈,只是一直和战士们站在一起,完整地观看了日军低下头颅、递交投降书的全过程。作为中国的开国元帅,粟裕将军用自己特别的方式表示了对这些日本侵略者的不耻。战士们溅落在高邮阵地上的鲜血,也向所有的侵略者表明:中华大地,寸土不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