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这是一份提振信心的“山西答卷”:6.5%!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发展曲线:主要指标增速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全国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超过全国5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山西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韧劲和活力。

“关键要善于弹钢琴,既要确保疫情防控精准果断,又要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如是说。

发展是一场接力跑,起跑影响全程,开局决定全局。今年以来,山西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首季企稳开局,为全年山西经济发展跑好了第一棒。

政企同心 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春风送暖,万物勃发。3月28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2022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太原、忻州两地同步举行。总投资1038亿元的183个重大项目在全省11个县(市、区)同时开工。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1)

4月24日,潇河国际会议中心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抢抓施工进度。王瑞瑞摄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是企业所愿,是民心所盼。为了把疫情期间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山西各地正加快复工复产的脚步。

天蒙蒙亮,位于太原市综改区大运路的建设现场,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在施工期间,每个人必须佩戴口罩,生活区每天有专人负责三次杀毒工作。”项目建设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复工,保证道路全线在今年年底前正式通车。

4月26日一大早,阳泉矿区中源康养文化小镇项目建设现场就奏起了“交响乐”。机器的轰鸣声和钢筋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业。“多亏了矿区的多方协调和支持,我们才能这么快复工建设。”项目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

在大同市云冈区,标准化厂房、装配产业园建设工地,机械轰鸣,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火力全开”,加紧施工……今年一季度,该市开复工716个项目,总投资1940.79亿元。

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定位,今年以来,长治市投资120亿元重点实施71项城建工程,提升城市品位,让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清徐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20个“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

4月13日,太原市清徐县在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中发现7例初筛阳性,均为韵达快递物流园工作人员。

疫情袭来,山西坚持以快制快、快上加快,第一时间流调溯源,第一时间锁定风险人员,第一时间落实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等措施,确保应急反应速度跑赢病毒传播速度。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2)

在太原市小店区千禧学府苑小区,消杀队员们正在对所有楼栋、垃圾点及室外公共区域等进行全面消杀。尤丽云 摄

清徐县启动应急预案,调整完善14个工作专班,组建11个攻坚落实小组,确保“严管控、防扩散、防外溢”。同时,针对园区企业原料和产品运输不畅等问题,跨市区县联动,“一企一策”,为企业发放262张通行证,打通企业供销通道。

正如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要求,要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加快寄递物流恢复运行,及早谋划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山西各地始终严格执行“源头阻断”的防疫思路,保持了复工复产企业生产高效运行。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3)

多部门联勤联动紧急疏导高速服务区滞留货车有序通行,图片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截至4月25日,山西省高速公路日均货车通行量22.8万辆,已恢复至日常平均水平的78.3%,邮政、京东等26个寄递物流企业已恢复运营。

解难纾困 架起惠企便民“连心桥”

疫情之下,稳定经济必须稳住市场主体。如何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山西省委提出,要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结合疫情形势适时开展领导干部入企服务,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

在全省复工复产工作中,山西按下了“重启键”,加强惠企政策帮扶服务,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4)

连日来,山西省广大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冲锋一线,参加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李枫 摄

“对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员工统一要求的核酸检测,地方政府给予全额补贴。”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

……

疫情期间,为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山西印发《山西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61条具体政策措施聚焦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行业,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将疫情给经济工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暖暖“春意”。

晋中市紧急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覆盖企业退税、餐饮服务、汽车消费等多领域,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重回“人间烟火气”。吕梁市出台20条“硬核”扶持措施,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减轻负担。

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仅有纾困还不够。企业不仅需要“扶一把”,也需 “送一程”,为发展蓄力。

长治市打出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推送和政策兑现,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科技赋能,还围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搭建企业合作平台等工作重点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做优做大。

阳泉市矿区成立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建立领导包联工作机制,15名区领导人人身上压担子,15个责任部门家家认领包联任务,为项目定目标、定措施、定进度,全力解决各种难题。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5)

黎霍高速沁县段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图片由长治日报提供。

民生连民心,民生大如天。

“非常时期,本以为这个月退休金会延期发放,没想到在15时22分收到了银行的到账信息,4月份退休金提前到账了……”4月14日晚,山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小祁关注的博主更新了动态,翻看着下面近200条的评论,小祁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4月初,山西省同时段多地发生输入性局部疫情,省财政厅所在的小店区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很多工作人员无法到岗工作,但退休人员养老金4月15日就要发放。山西省财政厅立即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网络视频、线上审核等渠道,确保资金迅速顺畅拨付。截至目前,已按时足额拨付4月份各项社保待遇资金83.2亿元。

在山西,一系列暖心举措,出得快、出得细、出得准,急企业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企业复工生产信心得到恢复,百姓生活得到保障。

春耕春管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时节,放眼三晋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展现着春的信息:庄稼人或平整田地,或搭棚固架,或运送土肥,或覆膜点种,精心绘就春耕生产美丽画卷,孕育丰收新希望。

在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太和村果农辛安定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在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所属技术团队的帮助下对老果园进行“平接换优”,让老树巧变新品种,达到优质高产。

去年冬天,辛安定向吉县果业中心上报果园“平接换优”的需求。眼看到了换接的关键时期,但山西多地突发疫情,正当辛安定犯愁的时候,吉县制定《来吉人员疫情期间“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开辟了“绿色通道”,让技术员准时到达。

“我家的八亩老果园,已经换了六亩,技术员正干着呢,很快就完成了。”辛安定笑着说。

“我们在高速口接上技术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直接接送到作业点,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安排集中住宿、集中就餐,在平时的工作中戴口罩,与村民保持安全距离,顺利地完成了全镇平接换优工作。”壶口镇东城果树站站长强贵家说。

农技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临汾、运城是山西省冬小麦主产区,按以往安排,每逢春耕生产的关键期,田间地头处处活跃着技术人员的身影,但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山西各地以变应变,通过增加线上直播等方式,为农民进行技术辅导。在运城市盐湖区,果农正尝试用无人机授粉,不仅大幅增加了授粉成功率,也减少了人工成本。

山西省工作部署(山西统筹发展稳中见韧开新局)(6)

4月24日,在襄汾县令伯村,飞手驾驶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开展飞防作业。李现俊摄

在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令伯村,飞手正驾驶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开展飞防作业。眼下,该县63.2万亩小麦进入壮苗抽穗扬花期,当地供销社组织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开展“一喷三防”科学作业,通过一次喷药,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力保小麦增粒增重,增产增收。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在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挑战下,种子、农药、农机、化肥等能不能保障生产并及时送到田间地头,直接影响着春耕春播。

非常时期,山西在精准防控的同时,打通供应链、畅通物流链。为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该省紧急为重点物资货运车辆发放通行证。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所属的神沐公司组成生产专班,确保有机肥生产,并打通运输绿色通道,以“点对点”方式直接把有机肥送到农户手中。而在晋中市寿阳县,农机部门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买到农机具。

如今,三晋大地春耕正酣,确保农资供应、落实春播面积、做好田间管理……防疫春耕两手抓两手硬,正全力以赴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4月28日,在山西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林武表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把握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的关系,在筑牢疫情防线和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春天出发,山西正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为,一手抓紧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路豪情,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