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香菇技术要点(日光温室香菇栽培技术)(1)

玉米芯生料袋栽培香菇,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生产方式。香菇接种期宜安排在9月中旬至10月初,60天脱袋进入出菇期,至翌年6月结束采收。每一万袋可产干菇750千克。

一、品种选择

以选用中温偏低型的菌株较为宜,常用的有L-856、L-26、农7、087等。要适时早播,低温发菌,既减少杂菌污染,又可避免烧料。这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二、培养料配方

香菇生料栽培的主料是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辅料有麦麸等。其配方为玉米芯88%、麦麸10%、石膏l%、白灰0.2%-0.5%、多菌灵0.l%(多菌灵有效成分含量50%)。

 三、拌料

拌料场所最好选择在水泥地面上,把主料、辅料分别称好后配合在一起。再把多菌灵溶解在水里,喷洒在料堆上,搅拌均匀后闷半天,使玉米芯吃透水分。拌好后的培养料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适宜含水量,宁可偏干,不可偏湿,含水量指标为50%-55%。

四、装料袋与装袋接种

栽培香菇所用的塑料袋是聚乙烯筒袋,长50厘米,折径25厘米,厚度2丝米。培养料拌好后,可进行装袋播种,每袋装干料约12千克。边装袋边播种,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层播法,接种量15%-20%。装栽接种后,袋两端用钉拍打眼,袋中间接种处也用钉子扎眼,以利通风透气。然后在大棚内或室内井字形堆垛养菌,垛高3-5层。

五、发菌管理

在菌丝培养阶段,发菌场所温度控制在15-20℃范围内,袋内温度不得高于25℃。湿度不需人为特殊调节,遮光发菌,棚内要始终保持通风良好的条件。30天左右菌丝长满料袋。

六、转色出菇

当料袋中的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表面有瘤状突起并有部分转变为棕色,有黄水吐出时,可脱去塑料袋,将菌块平摆或立摆于室内地面,让其边转色边出菇(也可直接将菌块埋入棚内进行灌水出菇)。出菇阶段拉大昼夜温差,进行变温刺激,空间相对湿度80%左右,保持较强的散射光,并通风良好。

七、后期管理:第一潮菇采收后,让菌块略干燥几天,恢复菌丝生长,积累养分,见菌块采菇带走的培养料周围菌丝变成浓白色并逐渐转色时,可进行埋袋灌水出菇或浸水出菇。

1、埋袋灌水出菇:是指在室内做畦,畦宽1米,长不限,深与菌块长相等。将菌块立摆在畦内,每平方米摆25袋。菌块间用细土添实,然后灌大水,湿透菌块。菌块上覆盖湿润细土0.5厘米,经过3-5天就可长出第二潮菇。做到,每采一潮菇,畦内干燥10天左右,然后灌足水,再让其出菇,一般每半月左右采收一潮菇。

2、浸水出菇:是指第一潮菇采收后,菌块含水量只有40%左右,这不利于下潮菇的分化。经过浸水处理,使菌块保持适宜的含水量(60%左右),才有利于下潮菇的分化与生长。浸水处理要用洁净的冷水,浸水时间要根据菌块干湿程度,一般为2-8小时。浸水出菇管理也应做到,每采一潮菇,让菌块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浸水出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