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

钱君匋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著名书籍装帧家、篆刻家、书法家、诗人、散文家、画家、音乐家、收藏家,曾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等职。高小毕业即当乡村小学教师,后到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求学,师从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1927年蒙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之邀,到开明书店担任音乐和美术编辑,鲁迅、茅盾、郭沫若等许多著作的装帧设计均出自其手。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出版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创办的万叶书店是中国第一家音乐出版社,后来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前身之一。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1803期,内容有删改。

钱君匋先生是一位集书籍装帧家、篆刻家、书法家、诗人、散文家、画家、音乐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一生创作了20000余方印章,1800多张书籍封面,上百万字散文和几百首诗。他是20世纪30年代繁华大上海的“钱封面”,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的大家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专业从事书籍设计的第一人。

他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里,经历过多次历史与文化的革命与转折。近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土壤,从他的留世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子。同时,他视野开阔,既不固守传统,又不全盘西化,他的作品是他的“学识”与“修养”的结晶,处处渗透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绚烂开明

1927年春,钱君匋进入开明书店工作。在这里,他让自己的艺术之花开得异常灿烂。他创作了成百上千个新颖的封面,风格独树一帜,由此一跃成为上海出版界的“钱封面”。

钱君匋初进开明时,开明只有四五个工作人员,他是音乐和美术编辑,主管艺术方面的书稿,还要负责全部的书籍装帧工作,工作繁忙,但他非常勤奋。

章锡琛较早进入出版界,对当时上海书籍出版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书籍设计工作十分重视。尽管当时上海的出版机构众多,但专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很少,有的出版机构的老板还没有意识到设计工作的重要性。陈之佛、孙福熙、司徒乔、丰子恺等做封面的人,都是兼职,他们都有其他的全职工作,遇到好友相邀才动手设计。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2)

开明书店旧照

当章锡琛发现钱君匋各方面的艺术修养都不错时,毫不犹豫地委以重任,并给予钱君匋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为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开明可以说是第一家打“设计牌”的出版机构,而钱君匋是第一个在出版界专事书籍装帧的人。

早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求学时,钱君匋就耳闻目睹了陶元庆为鲁迅设计的一批封面,他对陶元庆的设计构思拍案叫绝、欣赏万分。在陶元庆的影响下,他对书籍设计特别是对新文艺书籍的设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观念,对设计步骤、设计方法谙熟于心。他对鲁迅亲手设计和出版的一系列著作,也非常喜欢,并深受感染。在他们的影响下,钱君匋认真学习了日本图案,对日本的现代书籍装帧也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在音乐、书法、篆刻等方面的素养,使得他迅速在开明创作了简洁、清新的现代书籍设计风格。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3)

陶元庆为鲁迅著作《朝花夕拾》设计的封面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4)

鲁迅为《呐喊》设计的封面

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开明书店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章克标等重量级人物先后加入了开明。“开明的图书,不但内容好,形式设计也好”,这是广大青年读者的印象。

伴随着开明书店销量的增大,钱君匋的名声在业界传播开来,商务印书馆的“五大杂志”也找上门来了。钱君匋做的封面设计,路子宽广,风格新颖,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书籍或杂志,经过他一双灵巧而细致的双手,就获得了迷人的“嫁衣”。由此,钱君匋在艺坛上获得了“钱封面”的雅号,成了上海滩的一位红人。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5)

钱君匋设计的部分封面

钱君匋在开明的7年,是他人生中最为灿烂的7年,也是他书籍设计生涯中的巅峰时期。他潜心钻研与创新,在书籍设计上逐步形成了朴素明快和典雅含蓄的个人风格。他在开明创作的1000多个封面设计作品,既有民族风格的探索,又有现代风格的探索;既有完全传统的东方情调的参照,又有西方现代派绘画技巧的运用。他的各种努力和尝试为中国近现代书籍设计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了开明书店的工作外,钱君匋还担任了神州国光社的编辑主任以及澄衷中学音乐、图案教师的职务,业余写了一些动听的儿歌并开始从事收藏。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购前人的书画、印章,以便自己研习。

1933年9月3日,风华正茂的钱君匋与心爱的江阴姑娘陈学鞶结婚了。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钱君匋匆忙离开了这繁华的十里洋场,与家人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6)

钱君匋与母亲程雪珍、夫人陈学鞶合影

钱君匋先是应蒋牧良之邀,在长沙编辑《大众日报》;不久,应老朋友巴金、靳以之邀,赴广州参加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的工作,参加编辑《文丛》和《烽火》等抗日刊物。但日寇很快就对广州狂轰滥炸,钱君匋只能带着家人和巴金、靳以等一起到了香港避难。直到1938年6月,钱君匋一家人辗转颠簸,从香港返回了上海,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蓬勃万叶

经过炮火洗礼的上海,已经不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那个繁华的上海,但是钱君匋敏锐地发现:萧条的出版业还有一丝发展的机会。

钱君匋曾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印刷、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业务也十分熟悉,于是与几个朋友商议,每人出资100元,共同创办了万叶书店。万叶书店的起步异常艰难,几个入股者都是工作人员,而工作的重担基本上由钱君匋一人挑。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7)

1939年的“孤岛”上海

熟悉编辑工作又有经济头脑的钱君匋对万叶书店的经营十分小心。受开明书店“活页文选”的启发,他先从出版成本低、印刷方便的《小学生活页歌曲选》开始。果然,一炮打响,数千册《小学生活页歌曲选》在半个月内销售一空。

不久,钱君匋又发现,上海中小学的课余生活是单调而贫乏的。他灵机一动,组织一批教育界知名人士,编写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主要有《国语副课本》《算术副课本》《常识副课本》《中小学图画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这批读物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以巧妙的方式注入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8)

万叶书店旧照

后来,钱君匋把巴金的《旅途随笔》、丰子恺的《率真集》、凤子的《八年》、臧克家的《宝贝儿》、靳以的《希望》等书稿陆续出版,编成一套“文艺新潮小丛书”。这套书,由钱君匋整体设计,庄重、清新、大方,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后再版多次,在“孤岛”上海引起了巨大反响。

1938年9月和1940年10月,万叶书店还出版了两部抗日的大书——《第一年》和《第二年》。这两部书收集了1937—1939这3年中,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出版的《呐喊》《烽火》《光明》《救亡日报》《七月》《战地》《文艺阵地》等十几种刊物的佳作,极大地鼓舞了上海民众的抗日救国的士气,但这也差点让万叶书店被日本宪兵查封。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9)

钱君匋 《蓝牵牛》 纸本水墨

在钱君匋的不懈努力下,小小的万叶书店逐步走向了成功。抗日战争胜利后,万叶书店的营业额直线上升。万叶书店还出版了丰子恺的系列漫画,在上海出版界引起很好的反响。

但此时上海出版界也有了新的变化。第一,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被国民党政府有关部门收回去了。第二,上海的书店和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重建起来,竞争日益激烈。他与好友商量,最终把书店转型为专营音乐图书的出版。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万叶书店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音乐理论书籍、歌曲集、乐谱,前后达200多种。其中很多书籍也是由钱君匋装帧设计的,从而使得钱君匋在音乐界的名声也日益扩大。

万叶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钱君匋是无比高兴的,他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满怀希望和激情。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就与共产党的一些领导有良好的关系。陈毅市长进驻上海不久就约见了他,他也受到党和国家的器重。1949年下半年,钱君匋参加了一系列政治活动,还为毛泽东镌刻了“毛泽东印”和“润之”两方印章。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0)

钱君匋刻印

刚刚解放的上海,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55家出版单位要组成联营书店。尽管万叶书店积聚了钱君匋10多年的心血,当面对国家新的政策时,他还是真诚地走公私合营的道路。1953年,万叶书店与教育书店、上海音乐出版社合并,更名为新音乐出版社,这是带有股份性质的企业,钱君匋任董事、总编辑。

然而这种改造被认为不彻底,1年后,由政府牵头,实行公私合营,定名为音乐出版社(1974年更名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并迁往北京,钱君匋也随之调往北京,出任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1)

音乐出版社旧照

建国初的几年中,钱君匋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组织出版了一批歌颂新中国的音乐作品集。1950年,他在老朋友胡愈之的帮助下,在北海公园展出了自己的书籍设计作品,在当时的出版界影响很大,同时也为新中国的书籍设计带来了时代新风。

万叶书店公私合营后,作为私方代表的副总编辑,钱君匋实质已失去了领导工作的地位。他的兴趣更多地转移到了书画、收藏上来。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2)

钱君匋 《溪山高树图》 纸本水墨

1956年8月,上海筹建音乐出版社,贺禄汀和丁善德邀请钱君匋回沪参加筹建工作。钱君匋很高兴能“借调”回到上海。1957年,他在上海音乐出版社主持工作,出版了一批畅销书,期间还写作了一些优秀的散文。

老骥伏枥

在1958年的反右运动中,钱君匋虽因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他时为他说的几句好话,而被出版局领导“保护”过了关,但他实际上又一次失去了工作。他利用闲暇时间,潜心钻研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的篆刻和书法艺术,技艺日益精湛。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3)

吴昌硕书法作品

1959年,闲不住的他重新开始了书籍装帧工作,先后为马可的《陕北组曲》,金帆、马思聪的《淮河大合唱》,周立波的《禾场上》等书籍,《文艺月报》《新港》《人民音乐》《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设计了封面。他的书籍设计的名声在出版界重新获得了重大影响。1962年,他花费了10几年镌刻的《长征印谱》得以出版。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书籍装帧作品集。

“文革”十年中,钱君匋遭受抄家厄运,收藏的文物被红卫兵运走,最后连自己的房子也被没收了。后来,这位60多岁的老头随上海出版系统的人马,到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了2年,1972年,才以退休的名义回到了上海。

退休后的钱君匋没有闲着,他对艺术的追求仍然执着,满怀一腔热情。他默默地埋首于书印之间,镌刻出版了《鲁迅笔名印谱》。直到1980年,国家逐步落实了政策,被查封的房产归还了,被抄的文物也陆续回来了。他终于以坚定的信念渡过难关,幸运地走进了灿烂的晚年。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4)

钱君匋二十余方印

他的书画、篆刻、装帧作品展览在上海、北京、济南、长沙、香港等地区及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举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印谱及音乐、散文、诗歌、书画、装帧等方面的作品集,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应邀出访了香港、澳门等地区及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美国等国家,既办了一些展览,又作了学术讲座,扩大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

他还先后把自己毕生收藏的文物捐给了桐乡县人民政府和海宁县人民政府,现在的“君匋艺术院”和“钱君匋艺术研究馆”是鉴赏、研究钱君匋艺术的重要基地。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5)

钱君匋印谱

钱君匋价格(钱君匋的斜杠人生)(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