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公司2020年度企业年会上,拿出了2700万用于优秀员工奖励,全公司3000名业务员,获得奖励的仅有19人,获得奖励最多的领取400万。

员工奖励制度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奖励员工)(1)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网友留言说,这样的公司还招人吗?求录用,等等,网上关于该公司这项举措的讨论比比皆是,无疑都是在怒赞该公司的豪横行为。笔者另辟蹊径,倒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公司如何奖励员工,奖励如何发的问题

首先来说,作为企业在年终总结时,表彰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物质或现金奖励,这是常规操作。毫不夸张地说,一到年底,员工们最盼望的就是公司年会,看看自己拿到手的红包,再想想这一年的工作,就该考虑一下是走是留,所以春节后是员工离职率变化较大的一个期间。其次,年会上发现金还是发实物奖励,现金比较有冲击力,比较灵活,实物奖励有时难以做到员工满意,比如员工想要手机,却得了电脑,想要耳机却收到了音箱。适用性不太强。再次,奖励是公开发还是私下悄悄进行,这就要看这份奖励的目的是表彰得奖人还是激励未获奖的。

员工奖励制度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奖励员工)(2)

其实看到这个新闻,我脑海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个税怎么交?如果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来算的话,400万的奖励适用45%的个税税率,光个税就要178万,难道员工拿着400万回去,自己再去税务局缴税吗?发了400万的奖金,拿到手却只剩一半了,另一半拿去交税了。这个对员工来说会不会感觉到嘴边的鸭子,飞了?当然我这仅仅是从新闻报道出来的部分内容去猜想。关于个税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讨论,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对于员工的奖励的两种常见形式——一次性奖金和涨薪。

正值寒假当中,很多学生对寒假是既盼望又抵触,盼望寒假迎来春节有红包收,抵触寒假因为有大量的寒假作业要做。一部分同学做寒假作业喜欢一鼓作气,放假前几天全部做完,一部分同学则是谨遵教诲,每天仅完成当天的作业。寒假作业是痛苦的,有的人愿意痛苦集中爆发一次做完,有的人愿意细水长流,痛着痛着就无感了。寒假作业的痛苦可以这样,那么领到手的薪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同样的100万奖励,可以一次性领到手,也可以分摊到每个月中,以涨薪的形式领到。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员工奖励制度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奖励员工)(3)

正如图片一样,一次性奖金很有冲击力,看着一摞一摞的RMB,嘴角不自觉上扬,获奖人开心,没获奖的也暗自鼓劲,期待明年也可以上台领奖。但是这份开心可以维持多久呢?1天?1个月?还是一年?星期一拿到奖金开心,星期二开心,星期三一般,星期四就感觉像平时一样,内心毫无波澜。如果这份奖励不能年年持续,或者明年的奖金不如今年的,还能开心吗?正如郭德纲相声里说,心情不好,好几百块钱买张票听相声,2个小时的演出捧腹大笑,心情顿时好转,但是你要是看着这几百块钱,自己哈哈大笑2个小时,这个毛病几百块钱治不好。那如果分次加薪呢,加薪的幅度一定要谨慎考虑,对于一个月薪5000的人,每月加薪500元,一年总计6000元,只比月薪多了1000元,这个时候还是考虑一次性奖金比较好。

员工奖励制度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奖励员工)(4)

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何种方式奖励员工,这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合的才是最优的方案。这里提示几个关键点,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奖金发放解决方案:

(1)企业规模和盈利情况,脚踏实地,着眼当下,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制定奖励政策,一味画饼只会让员工失去斗志;

(2)员工对目前薪资水平的满意程度,如果员工对当前薪资水平比较满意,那么发放一次性奖金更具诱惑力,如果员工对当前薪资有很大不满,那么涨薪更能激励;

(3)获奖人的比例,要注意衡量测算,发放奖金的很大作用是激励那些没获奖的员工,来年努力工作,创造价值,争取获奖,一旦获奖人比例太低,容易让人失去努力的动力,反而不能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不能更大范围提升士气;

(4)奖金金额和涨薪幅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奖金,都要考虑接受一方的实际情况,比如涨薪1000元,对于月薪3万元的销售主管,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月薪6000元的销售经理则更具诱惑。

(5)奖金或涨薪依据客观公正,虽然企业一直要求薪资保密,但是难保会有不透风的墙或者私交很好的员工之间讨论,再者,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经营者发放奖金是为了奖励员工,让员工开心,但如果在制定政策时未能做出公正判断,失了人心,就会造成,奖金发出去了,却并没有让员工心怀感恩,反而做出离职的决定。

奖金发放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人力、财务、业务都要参与,发多少、怎么发、个税怎么交、发放依据从何而来,都是问题。依靠人的判断往往容易出现主观失衡,唯有依赖客观数据,方可做出对大家公平的判断。数据从哪来呢?财务,请注意,这里说的数据来源于财务,并不是所有与数据有关的问题都要找财务,李小亚老师多次在课堂上提到因果思维,业务是因,财务是果,种下苹果,不可能长出香蕉,想要财务数据准确,业务一定要提供第一手准确的资料,想要财务合理筹划,一定要在业务发生前邀请财务参与,在业务之前进行筹划,业务发生之后就只能看造化了。

来源:小亚财税(董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