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假,孩子们是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呢?今天,小郎就给孩子们推荐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小说简介:

整个故事由一只“海怪”引起,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仆人龚赛伊受邀参加追捕“海怪”活动。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捕鲸手尼德·兰不幸落水,落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艇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艇长邀请阿罗纳克斯及其伙伴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下面精选部分章节进行赏析:

“海怪”初露峥嵘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1)

我们都屏住呼吸,呆立着一言不发,我们不是恐惧,而是惊呆了。这头动物像玩似的追上了我们,绕着当时以14节(编者注:节,专用于航海的速率单位,1节速度为每小时1海里)的时速行驶的林肯号兜了一圈,并用它像光束一样的电光幕将我们的舰艇笼罩了起来。然后,它游出两三海里远,留下一道长长的磷光尾迹,好像特快列车抛在身后的滚滚烟雾。突然,这头海怪从昏暗的海平线边发起冲击,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林肯号迅猛扑来,在离舰艇外侧20英尺的地方又猛然打住,并且突然熄灭了光亮——而不是潜入水中,因为光亮不是逐渐消失的——仿佛强烈的光源一下子耗尽了似的!随后,它又出现在战舰的另一侧,可能是绕过去的,也可能是从船底下钻过去的。一场毁灭性的撞击随时可能发生。

然而,我对林肯号的行为感到惊讶。它在逃遁,没有发起进攻;它本该追剿海怪,现在反而被海怪追逐。于是,我指责法拉格特舰长。一向镇静自如的舰长,此时脸上也显出一种莫名的惊恐。

“阿罗纳克斯先生,”他回答我说,“我不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只多么厉害的海怪,我不愿意在这一片黑暗之中贸然拿我的舰艇冒险。再说,怎样攻击这个不知其底细的家伙,又怎么来防御它呢?等到天亮,我们就会取得主动。”

“舰长,您对这只海怪的种类还有什么疑问吗?”

“没有疑问,先生。显然是一条巨大的独角鲸,而且还会发电。”

“也许吧。”我又补充说,“我们不能靠近它,就像不能接近电鳗或电鳐一样。”

“没错。”舰长回答道,“它要是具有雷电般的力量,那么它一定是造物主造出的最可怕的动物了。因此,先生,我必须谨慎行事。”

赏析:这一段采取了开门见山的写法。行文一开始就吸引住了我们,人们在海上多次遇见的神秘怪物,它究竟是什么呢?经过漫长的寻找之后,“海怪” 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容。在这一片段中,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先用细致的笔墨描绘出巨型“海怪”诡异的行动路线和震慑心神的光芒,接着通过平日里镇定自若、自信坚定的法拉格特舰长反常的躲避和犹豫,从侧面烘托出这个“海怪”的巨大威力,令美国舰队中装备最精良、作风最勇敢的林肯号都心生畏惧、存心避让,从而渲染出鹦鹉螺号的神秘和威力,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遭遇章鱼恶魔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2)

此时,鹦鹉螺号已经重新浮出海面。其中的一个船员站在中央扶梯的最后几级阶梯上,松开了舱盖的螺栓。但是,螺母刚松开,舱盖就被极其猛烈地打开了,显然是被章鱼触角上的吸盘给掀开的。

一根长长的触角随即像蛇一样,从舱口探了进来。而且,另外有二十根触角在舱口外面舞动。尼摩艇长挥起斧头,一下就砍断了一根缠绕在中央扶梯阶梯上的可怕触角。

正当我们争先恐后地往平台上挤的时候,另外两根触角扑打过来,缠住了走在尼摩艇长前面的那位船员,以势不可当的力量把他卷走了。

尼摩艇长大吼一声,冲了出去。我们急忙跟在他后面蜂拥而上。

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个被紧紧缠住的不幸船员,被吸盘吸得牢牢的,被那只巨大的触角举在半空中随心所欲地甩来晃去。他气喘吁吁,喘不过气来了。他叫喊着:“救命!快来救命!”这句用法语发出的呼救声,使我惊愕不已!潜艇上居然有我的一个同胞,或许还有好几个呢!这个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将永远在我的耳边回响!

这个不幸的人快不行了。有谁能够从这么猛烈的束缚中把他拯救出来呢?然而,尼摩艇长奋不顾身地冲向章鱼,一斧头又砍下了一只触角。大副狂怒地在与其他几个爬在潜艇两侧的庞然大物搏斗。全体船组人员用斧头在奋战。我和加拿大人、龚赛伊握着手中的武器拼命地往一个个肉坨上砍或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怪味。真是可怕极了!

一度,我还以为,被章鱼缠住的那个不幸船员可以从章鱼强有力的吸盘底下救出来了。这条章鱼的八根触角被砍断了七根。仅剩的那根触角在半空中弯来转去的,挥动那个船员就像舞动一根羽毛那样轻松。正当尼摩艇长和大副要向这根触角冲去的时候,这条章鱼喷出了一股从它腹部的墨囊中分泌出来的浅黑色的液体。我们一下子就瞎了,什么也看不见了。等这团“乌云”散尽后,章鱼卷着我那个不幸的同胞,已经不知去向!

赏析:与章鱼的流血冲突,是这部小说最惊心动魄的场面之一。作者通过精彩的场面、动作描写,将这一危险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波澜迭起,烘托出人物的心理特征,渲染出一股悲壮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恐怖惊险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甚至刺激人的神经,而尼摩艇长英勇无敌的身姿和船员们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读起来更令人荡气回肠,念念不忘。

初见尼摩艇长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3)

自信,因为他的脑袋高傲地矗立在肩部轮廓所形成的弧线上,那双黑色的眼睛总是冷漠、自信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镇静,因为他苍白而不是红润的肤色说明他生来好静;刚毅,眉宇间肌肉的急速收缩就能证明这一点;最后是热忱,因为他深沉的呼吸表明他生命力旺盛。……从他的整体形象来看,从他的举止表情总体看,他具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直率性格。……他身材高大,前额饱满,鼻梁挺直,嘴唇轮廓明显,牙齿整齐,两手纤细、修长——用相手术语来说,非常“通灵”,也就是说,完全可以与一个高尚、热情的心灵相配。……他还有一个细微的特征:他那双相距稍远的眼睛能够把更多的景物收入眼帘。……当这个陌生人盯视的时候,他总是紧皱双眉,圆瞪双目,收缩视野。他就是这样凝目远眺的!多么犀利的目光,远处缩小了的物体都被它放大了,仿佛能窥视别人的灵魂!

赏析:尼摩艇长是凡尔纳笔下所塑造的一个最光辉的形象。他是一个坚毅沉着,颇具神秘色彩,极具领袖气质的人物。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通过浓墨重彩的外貌描写,勾画出尼摩艇长镇定自信、勇敢犀利的独特气质,令人过目难忘。事实上,尼摩(Nemo)一词是拉丁语,意思是“没有此人”“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人”。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下定决心与世隔绝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情感和强烈的生命力,又显然是一个人类的自由斗士。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 这是尼摩艇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和正义看得高于一切。

同行伙伴捕鲸手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4)

尼德·兰是加拿大人。此人身手不凡,在他从事这一危险职业的生涯中还从来没有碰到过真正的对手。他机智灵活,沉着勇敢,本领高强,除非是非常狡猾的大头鲸,或是特别诡诈的抹香鲸,一般的鲸鱼很难逃过他的鲸叉。

尼德·兰大约四十岁,身材高大,六英尺多高,体魄强壮,神态严肃,生性内向,别人有时行为过火,一惹就怒。他的外表十分引人注目,敏锐的目光特别能烘托他的容貌特征。

……从眼神及膂力来看,他一人就能顶得上全舰官兵。我找不出更加妥当的比喻,只能说他像一架高倍望远镜,同时又像一门炮弹已经上膛、随时准备发射的大炮。

赏析:尼德·兰是本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阿罗纳克斯博士在鹦鹉螺号上的重要伙伴。在书中,他是个强壮而直率的加拿大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跟随鹦鹉螺号四处探险时,他也会对海底的美景和奇观发出赞叹,可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以及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他曾在海底手刃巨鲨,如果没有他,教授和龚赛伊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有着鲁莽直率的性格和超强行动能力的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在林肯号上初识之时,作者用一个巧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这位捕鲸手的个性和本领,可谓言简意赅,惟妙惟肖。

漫步海底森林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5)

我终于来到了海底森林边缘。森林里尽是高大的乔木植物。林间空地寸草不长;丛生的灌木枝条既不匍匐于地,也不弯腰下垂。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没有一根细茎,没有一条叶带,无论多细多薄,不都像铁杆一样挺拔向上。墨色藻和藤本植物,受其生长环境——海水密度的影响,都好像是沿着挺拔的垂线蓬勃向上地成长。而且,它们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我用手将它们扳开,它们又迅速恢复原状。这里是垂直王国。

我注意到,这里植物界的所有产物与土壤只有很肤浅的联系。它们没有根系,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贝壳、介壳或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它们不需要它们提供营养,只求有个支撑点。这些植物自生自灭,其生命的源泉就是那支撑和滋养它们的海水。它们大都不长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叶带,色彩也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暗绿、浅黄、灰褐等颜色。这里,有犹如开屏争艳的孔雀彩贝、朱红色的瓷贝、伸展着可食用的嫩芽的片形贝、纤细柔软高达15米的巨大海藻、一束束茎长在顶端的海草,以及其他许多无花的深海植物。一位风趣的博物学家曾经说过:“有趣的反常,奇怪的环境,动物在那里开花,而植物则无花可开。”

赏析:作者站在作品中一位博物学家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叙,既介绍了它们奇妙的外形、生长特点及生长环境,还写出它们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海底的动植物,颠覆了我们以往的相关认知经验。这则材料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也可从中体察到生命对于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清晰有序的写作思路。

博物学家的口误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6)

我脑子里想着鲨鱼的嘴脸,仿佛看到了它那长满利齿的血盆大口,一口能把一个大活人咬成两截。我已经感到自己的腰部隐隐作痛。而且,我弄不明白艇长为何如此随意地发出这么糟糕的邀请!就好像是邀请你去树下抓一只不伤人的狐狸!

…………

“先生,”龚赛伊说道,“是否愿意给我们讲讲采珠的细节?”

“是关于采珠的,”我问道,“还是关于……”

“当然有关采珠的,”加拿大人抢着回答说,“去现场看之前,了解一些情况也好。”

“那好,朋友们,请坐吧。我就把刚从英国人西尔那里贩买来的东西现卖给你们吧。”

尼德和龚赛伊在一张长沙发上坐了下来。加拿大人首先问我说:“先生,珍珠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好尼德,”我回答,“在诗人的心目中,珍珠是大海的眼泪;在东方人的眼里,它是一滴凝固了的露水;对于贵妇人来说,它是一种椭圆形的首饰,晶莹剔透,或戴在手指上,或挂在脖子上,或垂在耳朵上;对于化学家来说,它是有点胶质的磷酸盐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最后,在博物学家看来,它是某些双壳软体动物分泌螺钿质器官的病态分泌物。”

“珠母属于软体动物门,”龚赛伊说,“无头类,介壳目。”

……

“一个珠母能产好几颗珍珠吗?”龚赛伊问道。

“是的,小伙子。有些珠母简直就是一只珠宝盒。有人甚至说,见过一个珠母能容纳150条鲨鱼。我斗胆对此表示怀疑。”

“150条鲨鱼?”尼德·兰叫喊起来。

“我说鲨鱼了吗?”我也放大了嗓音,“我是想说150颗珍珠。说鲨鱼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赏析:凡尔纳的作品风格向来以生动幽默、妙语横生著称,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他的笔下很少出现性格单一、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在这段有趣的对话中,阿罗纳克斯博士渊博的知识、耐心的性格以及对鲨鱼的忧心忡忡,和毫无察觉的龚赛伊以及直率勇敢的尼德·兰形成绝妙的反差,造成了令人捧腹的效果。而那句脱口而出的关于“鲨鱼”的口误,更巧妙地点出了阿罗纳克斯博士的忧心忡忡,并为下文那场从鲨鱼口中夺下“采珠人”的精彩片段埋下伏笔。

我不允许滥杀

海底两万里读书建议卡(寒假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7)

尼摩艇长观察了一会儿在距离鹦鹉螺号一海里的洋面上正在戏水的鲸鱼群,开口说道:

“是一群南极长须鲸,足以让一个捕鲸船队发财!”

“那么,先生,”加拿大人问道,“我能不能捕捉它们,就算是为了不让我忘记捕鲸这个老行当?”

“仅仅是为了歼灭而捕杀又有什么意义呢!”艇长回答,“我们潜艇上要鲸鱼油有什么用呢?”

“然而,先生,在红海里,您不也准许我们捕杀一头儒艮(海洋里的一种哺乳动物,俗称人鱼)吗?”尼德固执地坚持着。

“儒艮能为我们的潜艇提供鲜肉。现在,是为捕杀而捕杀。我知道,这是人类的特权。不过,我不能接受这种血腥的消遣方式。滥杀像北极鲸一样没有攻击性的温和的南极鲸,你的同行,兰师傅,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他们就是这样使长须鲸在巴芬湾绝迹,并且将会使这种有用的动物灭绝。因此,请你饶了这些不幸的鲸类动物。就是你不掺和进去,它们也已经有足够的天敌——抹香鲸、箭鱼和锯蛟——需要对付。”

赏析:尼摩艇长是鹦鹉螺号上的灵魂人物,也是作者心目中的人文主义英雄。对殖民者的痛恨使得尼摩艇长始终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和阴郁孤独的气质,但他的性格光辉却并不因此而减损。在这段火药味十足的针锋相对的对话中,尼摩艇长表现出了对强者欺凌无辜弱者行为的憎恶和对海洋动物的珍惜与热爱,也体现出他分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正义感。看完小郎节选的几个片段,您的孩子是不是已经被深深吸引了呢,不妨找到全书,在寒假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下期,小郎将介绍著名的童话故事《绿野仙踪》,请持续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