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关于电视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以下简称《独》)的评论,写了好几遍,最终都以无法完成告终。

完全不可能的评论(未完成的评论)(1)

第一次写,给文章起的标题是《想象力贫乏》。写到——

《独》剧不是一部烂剧,但要说它好,也说不太出。《独》剧快结束时,编导苦心营造了一段高潮戏,让主人公一乐屁颠屁颠地着实忙活了一阵。只要我们看看一乐在高潮戏里忙活的都是些什么,就知道编导的水平还真有限。

无非六个老人中有三个出了事,除一个发了神经,其余两人都住进了医院。独生子一乐照顾了这一个,放不下那一个。偏偏爱使小性子的小曼这时叉早产生下了孩子。丈夫一乐因为要照顾老人,自然怠慢了自己老婆,于是惹得小曼柳眉倒竖、怒火中烧,便哭着喊着要跟丈夫离婚。当然,这婚最后没有离——肯定也不会离。大结局时,六老头老太喜出望外地轮流亲着孙子,小夫妻一乐和小曼双双来了个对生活的总结:生活就是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重新开始。

细细想想,这段高潮戏编的实在够低级的,编剧想到的,是个人都能想到。对此,编剧确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借小曼的嘴质问一乐,怎么你们家的事都赶到一块儿了?是呀!怎么都赶到一块儿了?还不是你编的?

中国电视剧走到今天,家长里短,鸡零狗碎,婆婆妈妈的所谓现实剧已经发展到极致,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中国电视剧编剧们严重缺乏想象力。

不知怎的,竟写不下去了。又开了一个头,给文章重起了一个题目:《立意新与人物旧》。写到——

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在影视创作领域,题材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题材却是万万不能的。一个好的题材,即使故事一般,导演一般,表演一般,依然会有卖点,也可能吸引眼球;一个不好的题材,即使啥都好,也可能落得个费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好的题材,说白了,就是别人没听过的故事,就是别人听过的故事我换个全新的角度讲。请注意“全新”两个字!如若不“全新”,换个角度讲也并非好题材。不管怎么说,对于读者和观众而言,全新的故事永远比虽然换种讲法但仍然是老故事强。

完全不可能的评论(未完成的评论)(2)

有人会问,有的故事一直在讲,不也是好题材吗,比如时下的引进片《悲惨世界》?在下以为,此为名著效应,与题材无关。

说了这些题外话,再来看《独》剧,便一眼可知此剧讨巧卖乖在题材。

独生子女之于他们的长辈构成一种什么关系?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中,据我所知鲜有探讨。这就确立了《独》剧的价值,而此剧除有此价值以外,别无所长。最使我不满的是,人物旧,而且很旧。

主要人物舒一乐和小曼旧。舒一乐与小曼的结婚,舒一乐辞去公职去开餐厅,小曼的使小性子,小曼的生活工作态度,小曼的与婆婆抗争,一切似曾相识。六个老头老太的人物也旧。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想出本自传的有个性的老头儿,结果个性犹如闪电,只灵光一现,就有始无终了。

剧中有个情节,乃小曼故意谎称自己怀了个女儿,想以此试探六个老人的反应。没想到六个老人齐声叹气,令小曼大失所望。这情节同样令我大失所望。六个老人如此铁板一块,人物性格陈旧不说,连戏剧冲突也都削弱了许多。

行文至此,我又感到头脑空空,下笔无文了。没有办法,面对这篇只区区一千四百字,但却让我无比费心的小文章,我只好再次另起炉灶,在电脑里输进如下第三个标题:《理想和境界》。写到——

……要我说,这些还不是剧作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电视剧普遍缺少理想和境界……

完全不可能的评论(未完成的评论)(3)

理想和境界,多大的题目。不如打住,让读者细细想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