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长沙举行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国人哀痛!世人悲恸!

谨以此文,表达对袁隆平爷爷的深切哀思!

昨天发出一则微头条,简单回顾了一下袁爷爷的家世,其中有说到他的母亲华静女士,是江苏镇江人,也是我早前从《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中获悉的知识。

没想到发出去之后,收到多位朋友的提醒,强调华静女士是扬州人,而非镇江人。

袁隆平的母亲究竟是扬州还是镇江人呢?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1)

镇江说:出自《袁隆平口述自传》和《袁隆平的世界》

市面上,有关袁隆平的书籍很多,就目前专业性和权威性来看,由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和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度最高。

这两者,文中,以袁隆平的口吻确认了母亲华静是江苏镇江人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2)

于是“镇江风情”微信公众号于5月23日的推文《国士袁隆平:妈妈是江苏镇江人,他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

“华静,原名华国林,1902年生于扬子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江南鱼米之乡镇江,那一方水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内容也是引用自《袁隆平的世界》一文,这并没有什么疑问。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3)

扬州说:各种乱七八糟的故事以及自媒体文

在此之前出版发行的各式各样刊物中,说明袁母是镇江人的,为少数。

本人时间有限,无力去仔细查询,最早说华静是扬州人,出自何年何月,何人之手。

只从摘录的一些书籍期刊上来看,多数都是抄袭搬用,以讹传讹地写下“她出生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被父亲送到英国的教会学校读书”这样的文字。

总之,有人出书这么写,那么自媒体也就这么写了。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4)

但,这些文字,与《袁隆平口述自传》中真实情况相比,真的一点经不起推敲。

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开明的父母”将华静送进教会学校读书。

事实上,华静的父亲早逝,她由寡母带领回到娘家,寄居在舅父家,又哪来的“父”?这样不严谨的文字,可信度实在不高。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5)

再有一个,有些写华静是扬州人的书籍中,说她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县小学教书,与时任校长的袁兴烈相识相恋。

事实上,华静比袁兴烈年长3岁,她到安徽芜湖的学校教书时,袁兴烈还是东南大学的学生,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6)

结合口述自传中的资料,和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情况,推测如下:

出生于1902年的华国林(又名华静),父亲为镇江人,母亲是从扬州嫁过来的。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自古以来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鸦片战争前的镇江就已是江南地区漕运、贡运的必经之地及南北货集散地和长江中下游物资的中转港。

1861年(咸丰十一年),镇江在西方殖民者的武力胁迫下,正式开埠,随之海关设定、洋商进入、镇江近代化的进程由此启动。

除却之前一直很发达的漕运、贡运等商贸集散外,镇江的丝绸、糖业、桐油等产业突飞猛进,衍生出金融业的发达,可以说当时的镇江在东南的地位,堪比如今的上海。

如此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华家作为一个经商多年的本地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延续了千年的习俗,那就是娶扬州姑娘为妻。

华静的母亲,就这样嫁入了镇江的华家。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7)

华静和妹妹陆续出生不久,父亲却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母亲不得已带着孩子返回娘家居住。

这样华静的童年就是在扬州渡过。

毕竟是华家的女儿,即使父亲不在了,母亲也是积极送她们去读书。华静大约在十岁左右,由母亲带回镇江,进入教会学校。

辛亥革命之后的教会学校,已经不是刚刚成立时招不到学生,只能收穷苦人家孩子的时候了。

1884年就成立的镇江女塾,又称教会学堂,成为富裕人家女子的首选,学费高,资质好,培养出来的是中英文俱佳的名媛淑女,比后来著名的中西女校,成立的还早。而宋家三姐妹,则是中西的著名学子。

可想而知,华静的家庭也是富甲一方,才能供两个女儿进入教会学堂读书。

从袁隆平回忆中母亲是一个温婉善良、聪慧典雅,又知书达理的女性,看得出来,她的童年很幸福,父亲早逝并没有给她的性格长成造成伤害和负面影响。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8)

这只能是华静的父亲虽然早逝了,但依然给她们母女留下大量的财富,衣食无忧,即使是寄居在舅舅家,也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

说实话,如果华家没有钱,扬州的舅舅能接纳寡姐和外甥女,并好生款待吗?

据袁隆平说,母亲华静从镇江教会学校高中毕业,之后前往安徽芜湖任教。

据史料推测,华静当就读于镇江女塾,也就是后来的“崇实女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民国江南名校——镇江崇实女中

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女子学堂 ,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女子学校。

该校最初名为镇江女塾.又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更名为镇江崇实女中。

它是近代以来长三角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9)

据这张表中看出,当时镇江的新式学堂,下面4所是本地人办的,前面四所是美国教会创办的。

而在四所教会学校中,只有女子学塾,也就是镇江女塾,后来招收高中女生。

所以,华静才能在教会学校读完高中。

而镇江女子私塾隶属的美以美会,在安徽芜湖也有分校,故以华静高中毕业后,前往芜湖从事小学英文教育。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她的妹妹,华秀林,则从女塾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位于北平的协和女子大学(也是教会学校)学习护理专业,才能毕业后任职协和医院护理部。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10)

1930年的9月7日,护士长华秀林和万婴之母林巧稚,接生了一个3680克的男孩,小姨华秀林,为新外甥写下了亲切的乳名:袁小孩。

当林巧稚为新生儿认真书写中英文出生证明时,华秀林将孩子抱给姐姐。

产后体虚的华静搂着一团柔软的肉嘟嘟,又怎能预料到,这个还没有由丈夫正式命名的袁小孩,将在未来岁月里成为一个以拯救亿万生命、让人类远离饥饿为天职的“杂交水稻之父”?

生命就是如此神奇。

这个自幼生长在鱼米之乡的江南女子,有着优渥的家境和顺遂的成长环境,温柔慈爱,聪慧善良。无论世事如何艰难,她总是内敛隐忍,积极乐观,散发出难以言说的美丽与魅力。

她用培育一粒粒种子的温存,耐心细心培育着五个子女,言传身教,循循善诱。

袁隆平兄妹五人,后来出了四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在各自的行业颇有建树。

而,我们可敬可爱的袁隆平爷爷,为了14亿人民吃饱饭,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稻子熟了,妈妈我想你了》。

致敬,国之脊梁!

镇江人和扬州人(华静女士究竟是扬州人还是镇江人)(11)

结论:

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华静应该是镇江人,子女户籍随父。华父早逝后,华母带着女儿寄居娘家哥哥家,但后来搬迁回到镇江,供女儿入教会学校读书。

华静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书。在这期间,认识了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袁兴烈,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五个孩子。

欢迎留言评论,您认为华静老夫人,是镇江人还是扬州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