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昌市交管局

南昌交通体系规划(全国第三中部六省第一)(1)

近来年,江西省南昌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代道路交通平安畅通的战略要求,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成便捷顺畅城市交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以“畅通南昌”为工作抓手,推动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推进西二环高速、洪州大桥、复兴大桥、轨道建设等一批重大交通基建项目,开展“胡子工程”“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窨井盖整治”“交通堵点排查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创新“交通信号三级优化”“135”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等智慧交通治理新模式,推动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南昌也是全国首个由限号到不限号的省会城市。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2022年度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67.77%,同比2021年的66.45%上升1.32。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截至2022年年底,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148.3万辆,较去年增长8.3万辆,增长了5.9%;登记上牌的电动车242.5万辆,较去年增长45.5万辆,增长了23%。但2022年度平均车速37.7km/h,同比2021年的37.1km/h上升0.6km/h。“城市不限号,交通不拥堵”成为南昌闪亮的名片。

一是持续推进规划先行,全面织密循环交通网络。市委市政府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干线路网和轨道线网专项规划编制,规划“十纵十横十联、三环多射”骨干路网,完成《南昌市第二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编制工作,构建交通路网和轨道线网的“双骨架”体系。同时,针对百姓反映强烈、影响交通出行的“断头路”问题,南昌迅速谋划部署,强力推进“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坚持靠前调度、紧抓不放、逐个击破,从源头治理解决城市堵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久拖不决、久推不动的项目,进行重点攻坚、销号管理,并于今年 2 月出台《2022年南昌市“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动项目工作开展,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网络,使广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更为“南昌不限号、交通更畅通”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持续推进精准治堵,大幅提升通行效能。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城市路网建设和“断头路”打通,一批“胡子工程”相继销号通车,我市中心城区交通路网不断优化,有效贯通我市区域交通主动脉。市公安局交管局顺势而为,将堵点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成立了市公安局交管局治堵工作专班,全力开展堵点动态排查,广泛收集民意,多渠道收集堵点和治理意见,并将堵点分门别类,一点一策治理,分门别类提交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县区进行堵点治理。截至目前,市公安局交管局主动排查交通堵点1405个,已完成销号1329个;收集群众治堵建议1222条,已采纳909条并全部完成,切实做到每一条治堵意见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特别是赣江南大道进行优化后,沿线早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3公里/小时左右,道路通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洪都大道北京东路口渠化改造、沿江北快速路开通掉头车道、红谷北大道打通至八一大桥下面辅道等举措,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升了通行效率。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全力打造智慧交通。创新“交通信号三级优化”机制,为精准导调、及时疏堵、闭环反馈提供了强大数据和技术支撑。创新推出“135”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充分发挥800辆铁骑的铁骑中队,建立“桌面 路面”巡查实战模式,做到突发即时警情得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2022年度,对全市信号灯路口信号配时动态优化2969次,处置拥堵警情中心信号干预处置4736次,设置“绿波”道路共计120条,在交通管理方面向全市市民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铁骑快处事故和故障类警情1.6万余起,精准打击重点违法行为2500余起,服务群众5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市民群众在交通出行中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是持续推进文明交通治理,不断提升道路通行秩序。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治理“1号专项行动”,通过现场执法、视频抓拍和群众举报等多种形式地毯式整治交通乱象和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163.1万起。特别是2023年1月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乱变道、乱鸣笛、车窗抛物为期3个月的文明交通治理“1号专项行动”,截止1月31日,全市50处现场整治点和656处电子警察共查处乱变道、乱鸣笛、车窗抛物47003起。

建立37个街面文明交通治理站、1000余个文明交通劝导室,严格落实不文明交通行为警示曝光和抄告机制,“一盔一带”深入人心,头盔佩戴率从20%提升至90%左右。联合相关部门对工程运输、快递外卖和共享单车等企业,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倒逼行业企业压实安全主体责任,今年警示约谈企业1408家次、高风险骑手1740人次。以警示曝光和抄告行动为抓手,发送文明交通个人劝导信77.8万封、单位提示函1620封,抄告党政机关950家,把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的不文明交通行为纳入文明创建考核和文明单位评选,促进全社会开展文明宣传教育和责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