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江有其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宋江,生卒年月不详,但根据记载,宋江是淮南盗,手下有三十六个头领,曾在北方特别是山东境内纵横,数万官军无法将他剿灭,曾发动宋江起义。他投降朝廷则有两种说法:

一是皇帝接受侯蒙建议招降了他;

二是是他被张叔夜打败投降。

并且,在宋江被招安后,更是参加了征方腊之战。

之后,宋江的故事在民间演化成传说、戏剧舞台演出等,再由施耐庵、罗贯中对其故事整理加工,塑造出了一个文学形象。

宋江为什么没有本事(任何时候的宋江)(1)

虽说,《水浒传》中的宋江以“孝义黑三郎”之名闻名山东,然而,孝与义却未必是他心中的核心价值。说白了,宋江不过是个愚忠之人,“忠”才是他的毕生追求。宋江若有梦想,那多半是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上,对当朝天子俯首称臣,手握笏板三跪九叩,做一个合格的奴才。

当然,这也不是说宋江不孝不义,只不过,“孝义”在他心中的比重显然不如“忠”。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这句“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的含义了。他的忠肝是有目共睹的,可宋江本人何曾在乎过其他人,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君王的赏识罢了。

宋江与刘邦、朱元璋等草根起义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概念。“忠君爱国”的信念,已经被宋江贯彻到每一个细胞里了。

宋江为什么没有本事(任何时候的宋江)(2)

宋江在聚义揭竿之前从事什么职业?

押司,属于司法部门的公职人员,自然受了不少程朱理学的教化。

所以,宋江的价值观是非常刻板的,虽然,他与李逵、武松等一众兄弟都信奉着丛林法则,但他的那片丛林却不是“原始森林”,而是“皇家园林”。

梁山上的大多数草莽,都生活在儒学教化不到的阴暗处,所以,他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皇恩浩荡。所以,这些人都敢与陌生人亮刀子,因为,除了父母兄弟之外,他们再无其他顾虑了。

宋江为什么没有本事(任何时候的宋江)(3)

那么,忠既是忠,愚又从何而来?

我们且来看看宋江与柴进之间的不同之处。柴进何许人也?前朝皇帝便是柴氏,在当时恐怕柴进算是最能名正言顺地说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革命家。然而,柴进对权力的表现十分洒脱从容,他没把自己的身世当回事,也没把当今天子当回事。在看到画着宋江等人的“四大寇”皇家屏风时,柴进立即提出要将宋哥哥的画像刮干净,可宋江是决计不肯这么做的。

直到梁山好汉有了跟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本,宋江对待皇帝老子的态度仍没变过。况且,在宋老大的心里,皇帝不过是他表示忠心的一个符号罢了。皇帝是聪明是糊涂,是有为还是昏庸,是仁慈还是残暴,对于宋押司来说,根本不重要。哪怕皇帝是个黄口小儿,相信宋江也会诚惶诚恐地跪在他面前,誓死追随肝脑涂地。

在二龙山落草期间,宋江曾对武松说过这样的话:“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宋江为什么没有本事(任何时候的宋江)(4)

倘若,将宋江放在其他朝代,再给予他一些出人头地的际遇,他绝对是皇帝身边最忠心的奴才,可以说,这是宋江性格注定的。

曾在某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比喻,说:北宋是个大家庭,皇帝老儿宋徽宗是一家之长,而包括宋江、高俅、童贯、蔡京在内的一干臣子都算是家里的小孩。毫无疑问,蔡京、童贯等孩子显然是乖巧听话的,所以,他们有在家长面前撒娇的机会,能够享受到皇恩浩荡。

相比之下,宋江能得到的就非常有限了,他就像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顽皮小孩,看到其他小孩能得到家长的恩宠,他气不过,便只能靠打砸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虽然这个比喻未必完全中肯,但也八九不离十。宋江的心智发育显然是不成熟的,甚至不如那些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逵等人。

宋江的人生,无外乎是在践行“忠孝义”,实现这三大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江是无比成功的,不论是他的忠心,还是孝心,还是义气,都得到了后人的赞誉。放到传统社会来看,宋江就是个道德楷模。宋江在“忠孝义”这三方面面面俱到,史上的大多数名臣孝子都做不到这一点。

宋江为什么没有本事(任何时候的宋江)(5)

虽然,《水浒传》中的宋江只是个古人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与真实的宋江相距甚远,但这种讨论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以现代人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来看,宋江的人生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人生的最大追求是“自由”。

可悲的是,宋江的悲剧不止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还有不少历史上的古人和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也在重蹈覆辙。

参考资料:

【《水浒传》、《水浒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