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际关系上的很多问题,都跟我们说的话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怎么表达上自己,或者怎么理解别人的表达,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一些缺乏经验的人,在遇到复杂人际关系冲突时,常常很容易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况中。这时,语言的重要性就体现出了。

所以,怎么运用我们的语言去处理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人际沟通上,有些事情你做了,可能就会被对方讨厌,或者给你带来不合预期的后果。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用更聪明的方式进行人际沟通,我们与人相处时,就会更加轻松。

掌握以下八点,可以提高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敏度”。

30个细节提升人际关系(你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敏度)(1)

第一,切勿交浅言深

很多人刚开始与人相处,往往会犯两种错:过分自我封闭过度自我透露

前者会让人感到疏远,如果你不想跟别人构建人际关系,没关系,你自己决定!

但如果你想构建人际关系,那么后者这种方式,就会让你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伤害。

想要避免第二种错误,我们需要有一个意识,就是“切勿交浅言深”,就是你跟某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好到某个地步,就不要说关于自己的太多话。

有些人,当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圈子,认识到新的人时,为了尽快热络关系,都特别想要去表达自己,恨不得把自己的情绪和喜怒哀乐释放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善意。但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还没有充分了解到对方的身份、立场。

比如,你跟刚刚认识的朋友大侃某一个明星,其实你不知道她刚好是那个明星的粉丝。你这样不停的去表达你的观点,实际上是一个不礼貌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就是对方透露多少,你就透露多少。你要懂得根据对方透露出来的内容,做出适合表达。如果对方透露比较少,你可以通过引导和试探性的发问,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这时才再给出自己相应的经历,一起讨论。

而在此之前,我们只需要做到有限度真诚就足矣。

第二,不要刻意讨好别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做好人,但并不需要我们去做老好人。而“老好人”的特点就是,不顾及自己或他人的需求,不断去讨好对方。

讨好是一种以比较低姿态的方式,一种点头哈腰的方式,把自己的姿态压低去跟对方交流。

很多人习惯于这种低姿态,尤其是面对一些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者你有求于对方时,很多人会下意识的把自己的姿态压低。

但这种姿态,反而不利于你跟他们的交流,因为这是一种“不平衡”的交流方式。既然你们的身份就不平衡了,那么对方自然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

例如很多男生去追求女生时,不停的付出,不停的讨好,不停发信息问好,不停请吃请喝,这种做法反而会让你们的“情感失衡”。要知道你的价值不在于你对对方好,而是在于你自身的魅力。

这是一个比较平衡的相处状态,如果你一直抱着低姿态的方式才能维持一段关系的话,它将会变得非常的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做一个“好人”,你对别人好,并不是因为你需要讨好对方,而获得对方的某些认同,而是你想对对方好而已。

对方不需要你这种好,没关系,下次就不做了!或者如果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你可以“勇敢”说No,而不会担心别人因此不喜欢你。

例如女生让你可不可以去接她下班,你可以答应,但你也可以表达“不满”,跟对方打趣说“你是准备让我做你的车夫吗”?这就是不卑不亢。

大家觉得你好亲近,也喜欢去亲近你。他你不刻意讨好谁,时间拉长了,反而人际关系就自然的融洽了。

30个细节提升人际关系(你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敏度)(2)

第三, 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感情

人都好面子的。

当面说出一些对方不中听的话,任何人都咽不下这股气。所以如果非要说不可,可以婉转地说,以间接的语句指出别人的错误。

所谓“高情商”,并不是为了避免伤害到对方,你有什么不满都不跟对方说,而是你有不满,能够用婉转,通过调整的语言给对方

例如不要说“你的人真笨”,改成“你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行啊”。把“你很胖”,说成“这件衣服设计得不适合你”。这时说话的艺术,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一定要顾及他人的面子,因为没有人愿意显露出自己的愚蠢,失去自尊心,一定要给别人保留一个形象的机会。

除非真的事情太严重,不得不立刻当面斥责。

否则,这一点对于维持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考虑别人的感情。

第四,相处要有分寸感意识

人际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分寸感”。

所谓“分寸感”,就是把握好彼此的交际距离,掌握大家的交往边界,尊重彼此的观念和习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这些加起来,就是需要我们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我们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建立这种“分寸意识”,不要认为大家从小玩到大,什么玩笑都可以说,什么行为都可以做。

周国平先生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而分寸感这个东西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也许它会是一门需要我们修读一生的功课,而它也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身边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大家待在一起能感觉很舒服就是件很棒的事了。

所以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学会如何把握好分寸,做到做事有准,进退有度,为人要有底线有原则,找到与他人相处最合适的距离。

30个细节提升人际关系(你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敏度)(3)

第五,学会大胆拒绝

很多人面对别人的请求,即便是来自于陌生推销员的请求,都很难大胆拒绝对方。

对于他们来说,说一个“不”字,似乎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类人,算是一种“隐性”的讨好型人格的人。

当他面对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要求的时候,碍于人情、面子等等,尽管心里很不愿意,甚至很抗拒,但依然不敢提出反对。

比如,朋友问你借钱,尽管你不情愿,但为了不损害彼此的情感,你多少都会借给对方一点钱。你去买衣服,服务员拼命向你推销“这个产品很好,非常适合你,而且你用完肯定满意”,看到对方这个卖力,你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拒绝对方很尴尬,只好接受了这次诉求。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金钱。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对方的请求,真的不符合你心中的想法,你就把心里的想法如实说出来。如果你朋友找你帮忙,你就说“最近太忙,没有太多的精力做这样的事情”。

或者撒一个善意的小谎,说另一半控制财政大权,不允许我乱花钱之类的,都可以蒙混过去了。

第六,要知道你自身的价值

很多人以为自己手机通讯录里存了多少人,就认为自己人脉广,了不起。其实这不是人脉,而是联系方式罢了。

人脉不取决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取决于多少人愿意给你提供价值,或者愿意为你提供帮助。人脉这个事情是要沟通才能称之为人脉。

一般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给你提供帮助的只有两种:

第一,跟你有深厚情感连接的人,如多年交情的朋友、合作过的相熟同事、你的父母、亲人等。

第二,你们之间可以价值互换,如果感情没那么深,即便是老同学,几年没见,又开始联系了,你们肯定是基于“价值互换”。

价值互换可能是,他给你提供帮助,你也能给他提供帮助,或者说他觉得你值得投资。比如说你现在可能还没钱,但是他觉得你一定能成事,相当于帮你是做风险投资了。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觉得自身的某些价值系数不是很高,就不要奢求自己好像那些价值高的人,那样去跟别人进行价值交换了,说不定你翻开你的通讯录,一个人都不会帮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价值有清晰的了解,你要问自己:

1,你现在已经具备什么样的价值?

2,这些价值能通过哪些渠道展示出来?

3,你有一个或以上的个人价值吗?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是“一无是处”,那么就先让自己具备一技之长。

只要你这个“所长”,在某个领域构建出一定的个人价值之后,你才能以此跟别人交换价值。

30个细节提升人际关系(你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敏度)(4)

第七,在成事之前,不要在人前强调自己的努力

如果你想努力去做一件事,但还没有成事,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以静制动”,或者干脆对事情置之不理。

如果跟别人谈起相关的话题,也不要强调自己的努力,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记得要有限度地保留,不要让对方把你的里里外外都一览无余,失去主动权。

人性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管你打算去做什么,一旦让别人知道,嘲笑和打击永远都比鼓励和赞赏多。更何况如果你真的做不来,这种批评就会更加强烈。

默默努力,把事情做好,胜过千言万语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志气”。

就算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你要忍受很多孤寂和困苦,也不要向别人抱怨诉苦。喜欢恶意中伤我们的人,总是会瞄准我们的痛处或软肋,而这些人,未必都是陌生人。

所以,聪明的人,应当对不怀好意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者人生忧虑,因为即便是命运女神,有时也喜欢往我们的痛处下手。你那些做得好或者做不好的事,都应该深藏不露,而非主动展露出来给别人看到。

正确的做法,就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让别人挖掘出来,或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能耐全部告诉别人。

第八,不要以一种“老师”的姿态与人交谈

做人要不卑不亢,就是说,我们做人既不要以一副卑微的姿态示人,更不要用一副高傲的姿态待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

礼貌客气不等于是讨好别人;自信骄傲,也不等于看不起人。

孔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说的简单点就是人有一个劣根性,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比别人高明和厉害。

所以与人相处时,如果抱着这样一种“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思想,就很容易不自觉地以一种“老师”的姿态与对方说话。

比如有些人对于某件事发表不一样的观点,你没有必要立刻反对对方,毕竟真相谁都不知道。你要理解与你不一致的观点的出发点,然后倾听对方得出这个结论的思考脉络。这样,大家就能够以一种探讨的姿态聊天。

千万别以一种“我是对的,以一种老师的姿态跟别人交流”,也千万不要竭尽全力证明对方是错的。没有人愿意被当着面说不是。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要反对某一个人看法,某一个人观点的时候,不要立刻反对,可以先表达疑惑或者不解。然后用“我觉得”、“我的看法”、“据我所知”这些用词,来插入自己的见解。

这种交流方式,就能够做到不卑不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