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070回:春风燕子不弃磷溪,白头犹恋旧世德寨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

横批:湘桥春涨磷溪口世德寨

上联:如今水井青苔老不见井边争浣纱,墙外新楼沐曙霞白头犹恋旧时家

下联:春风燕子不相弃空院草新檐角哗,客来满面笑开花相与殷殷领至家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

2017年12月31日,据调查统计,2000年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不足200万个。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逝的脚步。现在农村的乡贤和乡绅消逝了、乡霸却多了起来。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4)

去年我国最火爆的电影《战狼II》的开篇就是村里恶霸拆迁的场景,在《战狼2》开篇中,那个拆迁的场面,其实是一个点睛之笔,就是退伍军人最后一脚踢飞那个拆迁恶霸,而激怒退伍军人踢飞恶霸的不全是因为恶霸的那句话“你咋不弄死我呢,你总有不在的时候吧,看我怎么弄死他们”,而是拆迁恶霸在现场踢翻了冷锋牺牲战友的骨灰盒子。加上恶霸那句话的挑逗,直接让冷锋不顾纪律也要惩治这个拆迁恶霸,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5)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冷锋踢飞恶霸的那一幕。因为拆迁恶霸在某一时期是一种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让群众很痛恨,吴某京把这样的社会现象搬上荧幕,加上军人在场惩治了拆迁恶霸,让观众看了很解气。虽然这只是电影场景,但也说明了农村面临着很大的人才流失和古建筑被乱拆的困境。

如何保护古村落呢?可能我们只能从年轻人的探寻中找到一些答案,农民出生的汤某敏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也正是这种情结,促使他放弃稳定的公务员生活和高薪的设计师职业,转行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成为一名公益人。如今他发起创立的“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已经在全国近1000个市县组织起数万名志愿者,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6)

先后为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浙江金华后溪村等近400个古村落的保护、活化提供了各种支持,成立的古村保护和活化公益基金会孵化了数十个古村创客项目,并获得我国文物基金会“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奖”等多个奖项。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并未能为家乡作出能够配得上这份“荣耀”的贡献。甚至与全国各地的许多村子一样,他们那个村子也逐渐空心化,年轻人大量出走,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7)

如果家乡还很穷困,我有什么资格谈优秀呢?”汤某敏说。2014年6月广东梅州一位城市规划师在微博发文“梅州围龙屋在呼救”,引起了汤某敏的注意。从2013年11月开始,梅州要进行城市扩容,根据规划,大量的围龙屋包括祠堂都将被拆除。而在梅州,围龙屋作为当地典型的客家居民建筑遍布全市各县,年头均在20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600年历史,是客家人的精神祖地。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8)

这一举动在享有“世界客都”美誉的梅州,引起不少人的强烈不满。当时深圳的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虽然现在看来深圳记者是帮了梅州的忙却荒废了深圳古村的保护,为他人做嫁衣裳,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梅州拆古围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局面,而且梅州本地乡贤志士集体失声,斯文扫地。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9)

“当我看到梅州城区的规划时,内心是非常生气的。”汤某敏说,“我是做城市规划的,我知道完全可以不用那么大拆大建。”他在实地调查走访后,写下一篇“救救梅州”的万字长文,文章在微信平台推送后,得到近七万的阅读量,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最终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这个不合理的规划作废重编,梅州还因此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让300多座古屋免于摧毁。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0)

风烛残年的土楼古寨,一片片陈砖旧瓦古朴斑驳,一栋栋旧楼房高低错落,这一片朴实的红砖瓦,曾如同祥和的母亲,

包容着老城区的人生百态,她经受了岁月轮回,却敌不过时代变迁,被高楼大厦无情的取代…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1)

为了扫雷似地排查古村落,我和鸢今天徒步七个多小时,走了30多公里,约25000步伐,沿途餐饮花费62.5元,今天的徒步对新买的皮克鞋磨损极大。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2)

今天早上七点多出门,我们旅馆旁边的和谐雅园高楼正在施工。走到马路对面的街道上,吃完早餐之后鸢身体有恙,如是我们先去了潮州长途汽车站,尔后我们走到几百米开外的公交站坐公交车去磷溪镇,那条街道两侧种了两排树,我们候车就浪费了近半个小时,上了汽车之后,很快就驶到韩江,远眺潮州古城和广济桥,这座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3)

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湘桥春涨”描绘在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十八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活现。展望江面,但见韩水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4)

中游东岸笔峰摇翠,下游凤凰的桃花盛开,景色迷人。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盛传海内外的“潮州八景”诗中,描绘得绝妙:“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过桥之后,汽车很快就驶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140:潮州龙湫宝塔凤凰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5)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6)

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7)

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凤凰塔独特之风采,引起历代名士的赞美:“船如梭,横织江中绵绣;塔作笔,仰作天下文章。” 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离开古塔之后,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8)

汽车又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很快就到达了磷溪镇,在镇上下车,问一对母女俩,她们也不知道土楼在那里,我只好借助导航寻找,先走到溪口八村学校旁边,前面的小溪被污染了,臭水沟散发着恶臭,旁边是养鹅的地方,还有养鸡场所,都非常脏,几个老人在香蕉园劳动,乡村总是又脏又乱,令人痛苦,其实我们天天吼着要赶超小日本,结果农村的卫生条件却跟日本差上百年,那赶超有什么意义呢?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19)

我们走到溪口八村寨祠堂前,这里分布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我们继续走到湖边,对岸新建了很多2到4层的新民居,没有什么审美可言,走到大榕树旁边,有人在烧垃圾,一个老妪正在赶一群鸭子下湖,这个大湖相对还算干净,至少没有什么浮萍,虽然湖边集聚了很多塑料垃圾,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0)

在《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150:磷溪镇溪口八村世德寨前面有一株大榕树,一些垂挂“气根”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有人在放火烧垃圾,烟雾缭绕,走到二层的土楼外面,只看到几个老人,我们走进土楼参观,里面只住了二三户人家,有人用柴禾做饭,里外地板上都晒着白萝卜,上二楼,发现每户都是分割开来的,与福建土楼还不一样,后面有一户人家在施工建房,使用的是泡沫材料铺设楼板,垃圾建材,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1)

土楼内围墙已经坍塌,圆形广场中间摆着铁架台,部分木质墙壁腐烂,一位老妇在清洗一个巨大的铁锅,两个老人在聊天,土楼内有一口依然在使用的水井。其实我们本来是想去潮州更偏远的地方考察土楼的,比如凤凰缵美楼,只是车辆的调配出现问题,现在我们只能依赖公共交通,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2)

所以只能去距离潮州市区比较近的地方考察,这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其实几年前我就带队来潮州旅行,那时主要是去市区的知名景点,如潮州城墙和牌坊街广济桥等,并没有时间下乡,等我有空去看世德寨,却已经是今年年底了,这时间节点,秋色尚未褪尽,乍暖还寒,湿润的空气和迎冬的生物却已经迫不及待地透露着要过春节的气息。一路所看,乡村的景物都朴朴素素的,不施粉黛,如素描画,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3)

初看不过是单调的山啊水啊,当静下心去聆听,用心去揣摹,就会发现每一条线条都充满着希望与力量。磷溪的陆秀夫墓、丁允元墓,大码头的渡口等都是当地的知名古迹,溪口的杨桃、溪口的卤鹅、芦庄的黄皮,作为潮州人,应该说没不知道的。这次去磷溪调研,才知道当地人对磷溪其实还很陌生,陌生到连溪口七村的紧邻村溪口八村有一座大古寨世德寨都不知道。我喜欢看古建筑,因为那些建筑物滋养一方之民,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4)

积淀着厚实的人文气息,是最能直接反映一个地方民风民俗和宗族文化的载体。看“世德寨”,便满足了我的这一感观喜好。世德寨与市区咫尺之近,过了韩江大桥,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车程。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旅游又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再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照片往“朋友圈”一传,四方游人旋即蜂拥而至,人满为患,世德寨紧邻市区却鲜为外人所知,简直是被现代文明遗弃了。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5)

其实鲜为外人所知也不是坏事,看客多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人去斧凿改造以满足看官之需,破坏了其原始的风貌;再者少了些熙熙攘攘,就多了古朴和宁静。目前,世德寨,古风尚在,古朴宁静。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6)

世德寨很古。清朝雍正年间,溪口八村刘氏祖先在此筑寨,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殖,算起来有近三百年了。寨为圆形,两层,土木结构;在外面看,巍然而立,雄伟壮观,里面却是颓败萧条。土楼呈圆形,直径40米,墙高7.2米,房24间,大门有“世德寨”匾额,落款:“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秋谷旦”。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7)

有些房间因久没人住或年久失修,要么垮墙,要么断梁,墙脚壁脚杂草葳蕤,一派七零八落的破败景象。这景象着实让人心生疼痛,但没有理由去责怪!一座建筑历经三百来年风雨的侵蚀,寨墙依然牢固,整体结构依然完好,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足见当年建筑用材之优质、建筑质量之优良。在寨子里住的,是几位老人,都七八十岁了,他们有的一直住在这里,有的搬出去又搬回来。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8)

这些老人的子女要么搬到城市去,要么在村里盖了漂亮的楼房,他们为什么不随子女去住宽敞堂亮的大宅,非要守着这阴暗逼仄的老宅?老宅记录着老人的人生故事,给予老人深沉的记忆。我也能理解这些守着偌大一个寨子的老人,毕竟他们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从他们如数家珍般给后代讲着寨子里的故事,不难看出这里有着他们太多太多的记忆和眷恋。寨本是军事防御的栅栏,人们依其特征和功能,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29)

垒墙成寨,聚村或聚族而居。溪口八村刘氏的祖先,筑世德寨以安族人,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动荡的年代,这不失为高明之着。如今社会太平,经济发展,阴暗逼仄的居屋已经满足不了崇尚现代气息住宅的村民的口味了。现在世德寨外,高楼林立,村道平坦宽阔,村容整洁,车来车往,是现代气息浓烈的新农村。寨内是一个天地,寨外又是一个天地,寨内与寨外折射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0)

站在世德寨内,望着寨外,我们陷入了思索。我们未来之路定然越走越宽,然而在探索如何走好未来之路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去看先辈是怎么过来的,追寻他们奋斗过的足迹和心迹,在安逸的环境感受他们的艰难和不易,忆昔思今,忆苦思甜,在记忆中寻找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古建筑、古村落,是老祖宗留给后人一种“乡愁”式的文化符号,是最能直接体现前人足迹和心迹的载体,我们无理由不花心思去保护它们。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1)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或许是一碗家乡的菜脯饭,或许是家乡的一条小溪,或许是一间老宅。世德寨,在寨子筑成的那一刻,一石一木、一砖一瓦,已经不再是简单砖石、木头了,是一个村一族人的安居之所,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民风民俗代代传承的文化符号,是八村刘氏一族的最重要的记忆载体,是“乡愁”的源泉。据说每年的八节,八村人都从四面八方回来,聚集在世德寨里,举行隆重的祭祖、敬神仪式。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2)

有诗为证:廿四土楼春燕斜,当时户户住人家。如今水井青苔老,不见井边争浣纱。墙外新楼沐曙霞,白头犹恋旧时家。春风燕子不相弃,空院草新檐角哗。 客来满面笑开花,相与殷殷领至家。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3)

一提起古寨,潮汕人多以为是客家人特有之民居建筑,古历来就有“客区自古多围寨,平原土楼世少闻”之说法。其实不然,楼寨建筑不是客家山区所独有,潮汕平原也不少,根据不完全统计,潮州古寨有700多座(包括遗址)。这些古寨以体量之庞大、类型之多样,聚族而居之形式,聚落组合之巧妙,与周围之绿水青山浑然一体,达到了建筑艺术评价之上境。建筑艺术评价“三境”:上为意境、中为画境、下为环境。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4)

寨是古代之一种防卫设施,潮州之古寨,它不同于传统中那种临时木栅寨,而是以灰、土、沙、石、木材等材料构筑成之永久性建筑,它分布于潮州之乡村。潮州之古寨除饶平县黄冈寨、古巷镇象埔寨等个别始建于宋代外,大多是始建于明、清二代。它是以防卫为目的,其产生有其历史背景,我们通过一些历史资料可见一斑。

仇池旧事第一百三章(春风燕子不弃磷溪)(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