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挺身而出,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时艰苦创业,在改革发展经历风雨时勇毅担当。党的领导,始终是人民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1)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经典电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程中见证、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辉煌诗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年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2)

剧情介绍 1938年的上海。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也是蒋介石勾结日寇搞卖国活动的秘密接头点。我党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了,延安解放区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地下党组织同时还派何兰芬与李侠假扮成夫妻,协助李侠工作。李侠白天的身份是湘绣商人,晚上就到阁楼上去收发电报。何兰芬本是纱厂女工,扮成太太很不习惯。李侠耐心的说服她上海是更危险的前线,并把她带到阁楼上,向她讲明自己的工作岗位对革命的重要意义。在战斗中,李侠与何兰芬产生了感情,二人经过组织批准,结成了真正的夫妻。

推荐理由剧作上的省略使该片情节发展迅速且充满张力,但关键的时候却又把观众的胃口吊足。剪辑上很有创意,在上海和延安之间通过电波来回呼应的一组镜头蒙太奇的组接,构思相当的精妙。孙道临在塑造高大全角色时不忘加入生活化的片段,极大地增加了李侠这个人物的丰富性。而王心刚的表演颇具诙谐效果,让人们对于这个糊涂的反派有了复杂的情感认知。

《红色娘子军》

1960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3)

剧情介绍1930年,海南岛五指山区,一支由劳动妇女组成的革命武装队伍——红色娘子军成立了。吴琼花是椰林寨大土豪南霸天的丫头,几次逃跑都被抓回,受尽折磨。南霸天命人要将她活活打死,昏死在地的琼花在电闪雷鸣中惊醒过来,遇到了化装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信员小庞。洪常青来到椰林寨,自称从海外归来,携巨款荣显故乡。南霸天企图扩充反动势力,为其大摆筵席。洪常青临别前借口带走了吴琼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琼花决心走上革命道路,她与不愿做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红莲一起来到娘子军营地,要求参军。洪常青认出琼花,连长批准琼花入伍并发给她一支枪。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琼花路遇南霸天,她难以抑制心头怒火,开枪打伤了南霸天。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子军的领导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红军决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带吴琼花再次化装进入椰林寨。红军里应外合占领椰林寨,活捉南霸天。不料,南霸天伺机逃脱,吴琼花在追捕中受了重伤。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进攻海南岛的红军,娘子军撤离椰林寨,南霸天卷土重来。在这严峻时刻,吴琼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代表洪常青带领娘子军执行阻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子军撤退负重伤被捕。在敌人面前,他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吴琼花继任娘子军党代表,率娘子军解放了椰林寨,枪决南霸天,然后,带领娘子军踏上新的征程。

推荐理由该片鲜明的色彩、浓重的笔触、传奇的情节,和主人公吴琼花勇敢、强悍、豪放的性格非常吸引人。有不少文艺作品反映劳动者从个人复仇到成长为自觉的阶级战士,而同样的主题,《红色娘子军》却不落俗套,主人公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吴琼花一开始就给人强烈的印象,而且后面她的思想感情变化、阶级觉悟的提高、人物性格的发展,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影片用简练的笔墨、富有特征性的镜头,解剖并丰富了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同时,影片没有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是按生活的真实,集中、提炼、概括,从个别去表现一般。片中采取了许多传奇式手法,却不是为了传奇而传奇,而是有助于主题的揭示、情节的发展、性格的刻划。影片的整个色彩、情调、气氛,辣而浓,有着鲜明的南国风味。

《开天辟地》

1991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4)

剧情简介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从德国手上转让给日本的强权统治,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等口号,并在示威游行中火烧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逮捕了32名爱国学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偕同13所大学校长要求总统徐世昌立刻释放学生。上海也举行三罢活动支援北京爱国学生。《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引起民愤,反动军阀被迫将他释放。蔡元培、李大钊、胡适及众师生到监狱门口迎接。陈独秀对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分钦佩,表示马上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李大钊提出还应进一步组织发动工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运动在全国掀起:天津有周恩来、邓颖超参加的觉悟社;济南有第一师范学生组成的励新学会;湖北有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毛泽东等发起“驱张运动”,率代表团赴京请愿,李大钊与他促膝长谈,认为经济基础问题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一系列爱国行动再次引起军阀政府的恐惧。李大钊连夜将陈独秀送出北京,两人相约南呼北应,尽快建党。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见到陈独秀,夜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稿,憧憬着中国革命的未来,坚信农民将是革命的主力军。陈独秀、李大钊努力联系到共产国际,得到了他们的支持。1921年7月23日,来自长沙、武汉、上海、济南、北京等地的毛泽东、何权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俊汉、王烬美、邓恩铭等13名代表聚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中途受到密探打扰,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马林机警地建议立即散会。后经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舫上继续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誓言低沉却又震撼寰宇。红船迎着滚滚波涛驰向远方。

推荐理由《开天辟地》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写出了历史真实,一反从简单的观念出发,而是从深入历史,寻找革命先驱者的真实脚印,这是艺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它写出了复杂的历史环境,不仅写出了敌人的严厉镇压,而且写出了各种思潮的矛盾与斗争,写了与政府主义者之间的彻底决裂,这样也就可以看到当时环境的艰难,也因此更可以看到先驱者对理想的执着,为人民解放事业的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如果说,该片还有某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写历史环境的复杂性、艰巨性的同时,未能更加有声有色地描绘出风起云涌的人民斗争,从而未能更加强烈地显示出时代历史特点。过去的有些影片在涉及革命历史题材时,常缺乏一种历史态度,把人物理想化、简单化,也就谈不上历史的真实。而该片则在这一根本之点做出了新的选择,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影片的艺术面目。影片的主创人员不仅把注意力放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且也注意对群像的刻画,也因为注意了这些背景人物的刻画,从而使整个影片营造出浓烈的时代气氛。还因为烘托出了这样一种时代气氛,于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出现也就自然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到可信、感到亲切,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红旗谱》

1960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5)

剧情简介清朝末年,锁井镇恶霸地主冯兰池砸碎作为公产凭证的古钟,霸占公产,农民朱老巩为民挺身,无奈敌不过强大的封建势力,气病身亡,幼子逃离家乡。25年后,流落关外多年的朱老巩之子朱老忠带全家返回,要报血海深仇。冯兰池先下手抓朱老忠的儿子大贵去当兵。朱老忠本欲与冯兰池拼命,但想起当年父亲的遭遇,深知盲目寻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久,他结识了地下党领导人贾湘农,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认清只有走革命道路才能真正复仇。朱老忠带动受苦的农民兄弟在锁井镇展开了革命工作,其中老朋友严志和的儿子运涛被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参加了北伐。后运涛因蒋介石背叛革命而被捕,朱老忠前去探望,并了解到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冯兰池返乡后与反动政府的县长勾结在一起,在年关时节利用权势勒索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已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朱老忠率领全镇农民群众奋起反抗。冯兰池利用反动政权势力镇压群众的企图在群众的强大力量面前彻底失败。

推荐理由该片风格粗犷、激昂,表演、摄影、美工、音乐,都散发着一股浓烈浑厚的冀中平原乡土气息。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崔嵬的表演,他一人饰演朱老巩、朱老忠父子两代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气质,赋予了人物慷慨悲歌的燕赵遗风。该片既忠于原著,又根据电影这种艺术样式的特点,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了某些必要的充实。在情节的提炼和结构的布局上,突出了矛盾冲突的主线和人物之间最主要的纠葛,因而也就加强了作为作品思想内核的阶级斗争的主题,使戏剧矛盾得到不断发展,使人物在斗争中展现了活生生的性格,所以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再创造。

《秋收起义》

1993年

革命老电影精神(百年颂歌看革命老电影)(6)

剧情简介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将暴动时间定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几百名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 。

推荐原因《秋收起义》根据秋收起义的史实创作,成功地刻画了革命初期的毛泽东形象,再现了他在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危急关头,没有执行中央关于攻打长沙的命令,毅然带着队伍历尽艰险奔上井冈山,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之路的伟大历史过程,充分表现出毛泽东所特有的雄才大略、伟人风采,及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思想发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