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心态的感悟六百字 说宽容(1)

“宽容”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有论述,古今中外这样的名言佳句也流传很多。林则徐 有这样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其实就是林则徐做人的准则,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同时为人处世也要铮铮铁骨,不要贪欲,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南京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明代的张居正在京城做大官,有一次收到家里一封信,原来自己家和邻居为一堵墙发生争执。他当即回信:“来信只为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收到他的回信,就让出了三尺,邻居也让出了三尺,就成了六尺巷。张居正并没有依仗官势压人,一个宽容的举措,成就为千古佳话。

前几年,青岛曾发生一起骂死人事件,起因是一个公交车里的小误会,到站了一位老者喊他的老伴下车,不知为何惹恼了一对母女,本来下了车这事也就过去了,但这对母女对这位老者不依不饶,一路跟着骂,老者和老伴向这对母女说明他有心脏病,但女儿仍骂不绝口,老者气愤不已,突然倒地而亡。人倒地了这女儿才慌了手脚,据说她还是一名护士,紧急抢救为时已晚。本来的一点小事,忍让一下也就过去了,即便是你占了情理,有道是“得饶人时且饶人”,何至于对一位老者,不依不饶地把人家骂死。这对母女触犯了法律,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如果有一点点宽容之心,何至于如此。

能从大局出发,为了国家利益,宽容反对自己的人的典范,大约莫过于蔺相如了,这就是戏曲“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彩描述出身低微的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秦王,不辱使命;击破秦王阴谋霸占国宝,使“和氏璧”安全归国,并受到秦王尊重;这就是成语“完璧归赵”的出处。其后在渑池会盟,蔺相如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死相搏,击败了秦王的阴谋,灭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和赵王的尊严,再次为赵国立下不朽的功勋。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名将廉颇之上。廉颇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战功赫赫;对蔺相如只凭嘴皮子职位就在自己之上很是不满,扬言要羞辱蔺相如。每次上朝要排位列,蔺相如都托病不朝,以避免因位次排列使廉颇尴尬。一次在路上蔺相如的车与廉颇的车迎面相遇,蔺相如赶快从便道回避。蔺相如的门生感到羞辱,要离开蔺相如,蔺相如制止他说,廉颇是比不上秦王的,以秦王之威,我都敢在大堂上叱责秦王,难道还怕一个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赵国,这是因为有我两个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话很快就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听说了后感到非常羞愧;“肉袒负荆”上门谢罪。廉颇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的好朋友,这就是成语“刎颈之交”、“负荆请罪”的出处,“怒发冲冠”也是出自这篇列传。这篇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成功地刻画了廉颇、蔺相如两个英雄人物,重点描述了蔺相如,表现了他忠心爱国、不畏强暴、有宽大胸怀,以国家大计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良好品质。其实廉颇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宽容心态的感悟六百字 说宽容(2)

蔺相如回避廉颇的巷子叫“回车巷”,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呈东西走向的巷子。

宽容,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美好。胡适在一篇题为“宽容与自由”的文章里这样说:“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竞觉得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胡适把宽容看得比自由更重要,而骂死人的女护士,事件发生后被刑事拘留,在社会造成很大影响,被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得抬不起头来,工作也辞掉了,并赔偿了死者家属二十五万元。这不是验证了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这句话吗!

但是鲁迅却对宽容有另一种看法,他在一篇《死》的文章里是这样说的:“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还说:“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看到郭蕾编辑的一篇开国上将张爱萍生平的文章,张爱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专案组关押五年。他的老战友、老部下是专案组的副主任,参与迫害张爱萍。文章写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专案办副主任身患绝症,他托人捎话给张爱萍,他一生参加革命,只做过这么一件坏事,他对不起老首长,现在行将不久于人世,希望首长能原谅过去,他就瞑目了。那天张爱萍在批阅文件,知道了这个临亡人哀婉地请求。他沉默了许久,一直凝望着前方空空的墙壁。最后,他转过头来,说:‘不行!这是不能原谅的!’”

鲁迅不宽恕他的“怨敌”,大约因为他们是“敌”,“怨敌”是不是就是敌人?不知道张爱萍的这位老战友、专案办的副主任是否把张爱萍看成敌人,要不怎么会把张爱萍囚禁五年?张爱萍是否把他的这个老战友看成敌人,要不然怎么至死都不原谅他?这其中的恩恩怨怨又有谁能说得清?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宽容永远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宽容来对待别人无意或有意的伤害,有如春风化雨,冰释前嫌,对方定会投桃报李。因此,人生处世,当学会宽容;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把退让、迁就当作是一种宽容,当作是与人相处的最好方法,现实生活中,处处退让、迁就,就把自己的地位与做人标准都放弃了,是一种无原则和懦弱的表现。我们对别人的错误一味地迁就,会导致更大的错误发生,同时,我们也就失去了主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宽容是对别人和自己最不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犯罪;这样的行为也不能视为是宽容。鲁迅和张爱萍的不宽容,是不是也在这个范畴?以我的低级水平,对此感到高深莫测,没法做出解释。

廉颇和蔺相如假如各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历史也会记载下来,只不过少了吟唱两千年的“将相和”,我们看到得历史就会是另一种样子。雨果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无原则的迁就、忍让也不是我们的愿望,怎样把握好这之间的度,需要我们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

“睚眦必报”是一句成语,形容心胸极其狭窄,连瞪一下眼也要报复,与宽容正好是反义词。“宽容”一词正如它的字面,其含义极其广泛,不同事例并不在同一层次,本文列举事件终是平民百姓街头巷议、喜闻乐见之小事,即便你是将相,与伟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多次挖毛泽东祖坟,但共产党并没有破坏蒋介石祖坟,而且保护修葺。建国后,政府先后七次全部释放国民党战犯,虽说这些战犯都是恶贯满盈,终是各为其主,能做出如此宽大决策,岂是一个“宽容”涵盖?!这都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宽容心态的感悟六百字 说宽容(3)

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是增加“可视性”。至少每年一次让世界各国、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目光聚焦于“宽容”主题,并为此贡献力量,使之认识到宽容是和平、民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宽容实际上是一种修行,对行将就木人的过错都不宽容做法,本人是不赞成的,何况是被动过错,一个受刑人能记恨刽子手吗?我的同事在部队担任班长,负责看押被打倒的将军,打倒四人帮后,这些将军陆续被小车接走官复原职,临走都客气向看押他们的战士告别。还是胡适说得好:“我应该用宽容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宽容。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宽容谅解我们地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宽容谅解别人地见解的度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