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它汲取了传统的志怪与传奇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言短篇小说集大成之作。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以其斋号称聊斋先生。十九岁时中了秀才,县考、府考、道考,连中三元。然后坠入深渊,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只能设馆授徒,当乡村塾师,这塾师一当就是五十年,七十一岁时才因为年纪问题有了一个当杂佐官的资格,以致他“自觉面目酸涩”。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1)

蒲松龄

《乾隆淄川县志》记载:“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著一时。弱冠应童子试,即受知于施愚山先生,文名籍甚,乃决然舍去,一肆力于古文,悲愤感慨,自成一家言。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与同邑李希梅、张历友诸名士结为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切磨。新城王渔洋先生素奇其才,谓非寻常流辈所及也。家所藏撰著颇富,而《聊斋志异》一书,尤脍炙人口云”。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2)

聊斋志异最好的版本

《聊斋志异》通过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魅,却充满了人格的真性情,鲁迅先生说其“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真可谓一针见血。而这些妖精女子充分休现了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一、狐女婴宁的善良自然、天性纯真

蒲松龄刻画的狐女形象很多都保有着善良自然、天性纯真和聪明机灵的性格。

《婴宁》是蒲松龄刻画的最唯美和塑造狐女最成功的的作品。在作品中狐女婴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娇憨少女。她“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婴宁在什么状态下都能笑,笑的最美的也是她,在作品中婴宁爽朗的笑声无处不在:看见花会笑,看到人会笑,嬉戏玩耍时在笑,坐着她也笑,站着还在笑,走路都在笑,从树上下来时仍是“且笑且下,不能自止”,甚至举行婚礼时她“笑极,不能俯仰”,差点导致婚礼不能正常下去。

婴宁是“笑的化身”“不知愁的别名”。婴宁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如花的欢笑,闪现着青春的靓影,像小太阳一样明媚,像花朵一样烂漫、像泉水一样清纯。她的笑声是一剂良方,能在顷刻之间消除王老夫人的烦恼。她“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婴宁仿佛是一个翩然人间、纯静聪慧的仙女,她的天性和纯真不仅表现在她的笑声里,而且还体现在她的侍亲孝顺、心怀感恩和心地善良当中,平日“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就是对待奴婢丫鬟们也没有任何歧视,“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婴宁的笑是她单纯善良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她的笑、她的善良、她的纯朴,使得男女老少都愿与她相交,与她为伴。

在作者笔下,婴宁挣脱了中国传统狐女形象,成为了一位秉性善良天真无邪外憨内慧的仙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3)

想象中的狐女婴宁(一)

二、狐女小翠的知恩图报、善解人意

《小翠》是蒲松龄塑造的一个狐女报恩的故事。王御史幼年时曾经无意中保护过一只避雷劫的狐女,狐女的女儿小翠为代替母亲报答对于王御史帮的恩情,答应母亲进入王家成为王御史家的傻儿子王元丰的媳妇。小翠不嫌弃王元丰的痴傻无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照顾他,不顾王家夫妇的责骂,陪他玩耍打闹,让他开心,但是小翠也一直在竭尽全力帮助王家,报答恩情。比如替王御史除掉威胁王家的政敌,消除皇帝对王御史的顾虑。

后来小翠发现元丰忠厚诚实,决定损害自己的修为来治愈元丰的痴傻,甚至引起王母的误会,但这足以体现小翠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元丰的高贵品质。由于清楚自己狐女的身份,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替元丰传宗接代,永远无法成为一对正常的夫妻,加上王御史特别想抱孙子,所以小翠决定替元丰找一个新妻子,元丰的新妻子与小翠在容貌、性格、习惯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样既让元丰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也达成了王御史的心愿,还不会导致元丰因自己离开而痛苦万分,这份善解人意令人心碎。最终小翠牺牲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而让王御史的心愿达成,也让元丰有一个美满正常的婚姻。王御史一次偶然的恩惠,得到狐女两代人的回报。

《小翠》:“一日,谓公子曰:‘昔在家时,阿翁谓妾抵死不作茧。今亲老君孤,妾实不能产,恐误君宗嗣。请娶妇于家,旦晚侍奉翁姑,君往来于两间,亦无所不便。’公子然之,纳币于锺太史之家。...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大奇之。往至园亭,则女已不知所在。...虽顷刻不忘小翠,幸而对新人如觌旧好焉。始悟锺氏之姻,女预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

在作者笔下,小翠是一位有情有义纯情诚挚知恩图报的狐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4)

想象中的狐女小翠

三、狐女青凤的勇敢直率、敢爱敢恨

《青凤》这篇文章比较特殊,蒲松龄不仅描写了人与狐女的爱情,还描写了人与狐族的友情。小说中的狐族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妖异,需要避而远之;但是在豁达、旷远狂放的人眼里狐族与人类并无本质区别,这篇小说表达了人类也可以和狐族做朋友。

狐女青凤与耿去病的爱情,充满悲欢离合。性格豪放任情的耿去病初见青凤,是他向狐族老头儿讲涂山氏故事,耿去病细看青凤,“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者”。耿去病目不转睛的看着青凤,青凤察觉到后便垂下了小脑袋。他又暗地在桌子底下踩了一下她的脚,她赶紧把脚缩回去却没有恼怒。耿去病心摇意动,不能自持,拍案大声说,如能得到这样的美女,“南面王不易也”。这不仅表现出了耿去病的“狂放”,也刻画了一个渴望爱情自由、敢于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狐女形象,为二人后面的爱情发展做好了铺垫。

青凤与耿去病一见钟情后,她夜深开门,见到耿生后又匆匆后退进屋关门,这真实地描述了青凤渴望与耿去病相会的急切,大胆而又带有点羞涩的复杂心理。后来青凤与耿去病私会被青凤叔父发现,在叔父的严厉呵斥后又羞又怕、小声哭泣的神态,进一步加深了青凤是一个大胆而热烈的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后来,当耿去病清明节扫墓回家路上无意将青凤救回家后,耿去病迫不及待地要与青凤成婚,在既无父母同意,又无媒妁的情况下,青凤却毅然表示“可与君坚永约耳”,立即与耿去病结为了夫妻,充分表现了一个勇敢追求爱情和反叛封建礼教的坚定的狐族少女形象

青凤的这种勇敢直率大胆、敢爱敢恨的行为,看起来有点轻浮,却也是自己对耿去病的全身心的信任,突出了青凤独特的眼光与见识。不仅如此,小说还重点描绘了青凤的善良与孝顺。青凤叔父有难,在救叔父之前,叔父对青凤是比较无情与严酷,当着耿去病的面怒骂青凤私会是玷污狐族门户的伤风败俗的行为,要拿鞭子抽她,要不是耿去病相救,青凤难免挨打。但当青凤叔父惨遭横祸时,青凤不念旧恶,为了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全力营救叔父,刻画出了青凤孝顺善良的品性。

在作者笔下,青凤是一位勇敢直率大胆奔放敢爱敢恨孝顺善良的狐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5)

想象中的狐女青凤

结语

其实除了《婴宁》《小翠》《青凤》之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很多其他的狐女形象,比如《娇娜》《狐谐》等等。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6)

想象中的狐女娇娜

蒲松龄塑造了一大堆或天性纯真、有情有义,或德才兼备、善解人意,或勇敢直率,敢爱敢恨,或秉性纯良、孝顺理性的拥有独立个性和独立精神的花妖狐魅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和美好品质代表着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期许与愿景,这也是《聊斋志异》最璀璨夺目的地方。

当然蒲松龄表达的女性形象观不只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晚明时期开放的风气与明末清初压抑的环境深深的影响了蒲松龄的思想,使得蒲松龄既有进步的思想思潮,也有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观念。比如《小翠》中因为传宗接代的原因导致小翠与元丰分开;再比如《青凤》中男主角耿去病是已婚人士。

但是蒲松龄作为一个明清交际时期的封建传统文人,他欣赏女性的才干、才华与品德;颂扬女性应该拥有独立人格,培养属于自己的个性;讴歌女性善良纯真、有情有义的美好品质,这已经超出了那个时代99%以上的男人的思想与见识。可以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个年代唯一能和《红楼梦》里面的女性形象相媲美的存在。

蒲松龄为读者演奏了一曲女性美的颂歌,使笔下的女性形象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他笔下的女性们就是放到现在依然没有过时。

聊斋志异中七种狐女形象(天性善良善解人意的古代女性形象)(7)

想象中的狐女婴宁(二)

参考资料:1、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聊斋志异》

2、伊姣姣《《聊斋志异·小翠》中小翠的狐女形象分析

3、王少华《人狐的厚意与浓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天真烂漫真性情的化身——略论《聊斋·婴宁》的艺术构思

4、王念益《塑造人物形象:《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外貌描写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