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在位十六年,享年五十岁。弟弟晋王赵光义在次日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宋太宗!这是秦代以后汉族王朝皇位更迭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事件。蔡东藩老先生对宋太祖蹊跷之死、宋太宗蛮霸继位有如下评论:若夫烛影斧声一案,事之真否,无从悬断,顾何不于太祖大渐之先,内集懿亲,外召宰辅,同诣寝门,面请顾命,而乃屏人独侍,自启流言?遗诏未闻,遽尔即位,甚至宋后有母子相托之语,此可见当日宫廷,实有不可告人之隐情,……。意思是,这个事件真实性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但是赵匡义为什么在宋太祖去世前不把皇后子女、亲近的皇亲国戚及位高权重的大臣一同招到宋太祖就寝的宫殿外面等候,而是把其他人都支走他一个人陪同太祖?这不是给人以口舌么!没有遗诏,就急忙即皇帝位,甚至有皇后母子对宋太宗以性命相托的话语,整个事件里面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隐情。这也是当时朝野及后人一致的看法。“兄终弟及”这种异常的事件自然会引起满朝文武的猜疑。第一个出来为新主子圆场的是宋太祖时任用的重臣赵普。赵普一直是赵匡胤的亲信,赵普因为帮助宋太祖出面策划陈桥兵变,又在制定统一战争方略和削弱藩镇权力等重大决策中为宋太祖出谋划策,深得宋太祖的倚重和信任。但后来赵普侍宠而骄,利用手中权力做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宋太祖去世前赵普就被罢免了宰相职事。赵光义称帝后,赵普已是多年郁郁不得志了。赵普一看咸鱼翻身的机会来了。便在赵匡义继位六年后,上书说他知道有个“金匮之盟”的事!赵普说,皇太后杜氏在临终前曾召他入宫立下遗嘱,当时杜氏对宋太祖说:你知道天下怎么来的吗?能立年长的君主,是社稷的福气。大宋江山是从后周柴氏孤儿寡母手中强取豪夺而来,宋太祖表示一定遵从母教。杜氏就让赵普当场在榻前记下这些话,藏之金匮,由谨慎可靠的人掌管。宋太宗按赵普提供的情况找来这个金匮,果然如赵普说的一样。赵普提供的这个“金匮之盟”其真实性如何已经无从稽考。宋太宗后来不但没有传位给弟弟赵廷美,反而借谋反之罪害死亲弟弟赵廷美,哥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也被逼自杀,宋太宗死后把皇位毫无羞耻的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普作为宋太祖的亲信和开国元勋,由他出面讲了“金匮订盟”的故事,这就给宋太宗越过哥哥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继承皇帝位提供了至高无上的合法性。赵普因此重新得到重用。“兄终弟及”这件破天荒的大事件虽有“金匮之盟”作了加持,但宋太祖到底怎么死的,却有种种离奇的传闻。一种说法是太祖听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急召太宗到宫内安排后事。当时宦官和宫人都不让在场,只能远远看到烛影之下,赵匡义离开座位作推辞的样子,后来又看到太祖用柱斧砍地上的雪,大声对太宗说:“好做,好做。”最后太祖解衣就寝,太宗当晚也在官内留宿。到凌晨太祖忽然去世了!至于太宗即位的情况说法也很多。有的说太宗当晚一直留在宫内,太祖一死就在灵前继位。有的则说,太祖驾崩后,皇后让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直接跑去找当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赶快入宫,否则帝位将为他人所有。赵匡义入宫时太祖的皇后大吃一惊,急忙说:“吾母子之命,都托给你了。”赵匡义回答:“共保富贵,不用担忧。”于是便登上了皇帝宝座。种种说法,都很离奇。真实的情况,无从考查。因而“斧声烛影”就成了千古疑案。宋朝官方编纂的国史和实录对此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这越发使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位之事更加扑朔迷离。宋太祖是一员武将,即古语说的“马上皇帝"。他常年在外为后周带兵征战,身体健壮,威武有力,到他做了皇帝,一直没有关于他生病的记载,五十岁的年龄对赵匡胤来说那才刚到了人生的壮年期,怎么说死就死了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赵匡义难逃弒兄篡位的滔天大罪!赵匡义通过算计得来的江山说倒就倒,时间仅仅过了一百五十一年,老天终于争眼了!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达官贵人等数千人后北撤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县),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亡!被金人俘虏的男人成为奴隶,包括皇后在内的女人发配为军妓。赵匡义这一脉经“靖康之耻”后,只有一个漏网之鱼就是南宋开国皇帝赵构。赵构这个独苗偏偏无后,没奈何只得在民间访得赵匡胤一脉的后人赵伯琮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即皇帝位后改名赵昚(音shen,谨慎之意)。赵匡义死后一百八十六年(1162年)他的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赵昚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至此,宋太宗赵匡义一脉绝嗣。按中国传统价值观,赵宋三百多年江山来路最为不正!赵匡胤作为后周将领,忠君之事理应是他做人为官的本分。不成想世宗柴荣尸骨未寒,就给后周孤儿寡母上映了一出“陈桥兵变”的大戏,然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开国皇帝。以我之见,赵匡胤当不起一个“开”字!何“开”之有?元朝人有《伎者歌》云: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后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一百五十二年后的1279年南宋亡于元!其“崖山覆亡”惨烈程度不亚于北宋“靖康之耻”!真是老天饶过谁,天道好轮回啊!

百尺竿头下半句(百尺竿头望九州)(1)

百尺竿头下半句(百尺竿头望九州)(2)

百尺竿头下半句(百尺竿头望九州)(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