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

北宋年间,包拯奉命赴端州任军州事,铁面无私巧破奇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离任时不持一砚归,青天之名始于端州。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3)

该剧分两幕共八场,“贡砚失窃”、“家规严训”、“巧办书院”、“查获铁证”、“抗洪排沥”、“勇闯僚寨”、“打井除奸”、“掷砚成洲”。整场音乐剧运用全新的全息投影技术,展现古时代的逼真场景,运用话剧舞台表演和音乐演唱等艺术,剧情高潮迭起,表演得淋漓尽致、高潮叠起,观众掌声热烈。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4)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5)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6)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7)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8)

当怀着敬重和期待,与这位妇孺皆知的清官款款相对,我化身为这幅浩荡纷繁历史画卷的一位路人,在舞台声光影汇与情绪引领之下,去听、去看、去感受,顿然觉得我们仿佛是历史厚重车轮旁的一棵花草,如此稚嫩平常。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9)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0)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1)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2)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3)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4)

包拯亦是平常人,他也有家要回,亦有亲人要爱,常人的悲欢离合无一不缺。但他明白,正是由于爱家人、孝父母、重责任与公平,才使之具备温润浓厚的家国情怀,推己及人、推己家及万家、以天下为天下,国是千万家,权力不是小家的,是大家的,因此,官之重任,必在廉洁。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5)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6)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7)

“巧办书院”、“抗洪排沥”两幕俨然刻画出包拯一生为民做主、为国尽事的忠臣形象,其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脉络跃然屏幕,直至今天,仍令人肃然起敬。笔者以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必当是常和伟大的灵魂对对话,照照像,体现党性的升华,更应当坚守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于生活中,清正净爽,谦虚谨慎;于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勿忘为民初心,为人民办实事,察其疾苦、去民之患。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8)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19)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0)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1)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2)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3)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4)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5)

《青天之端》最后的画面,再次触动我的灵魂,画面上投映了包拯的诗《书端州郡齐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6)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7)

茶香情浓品茶言欢是人生快意之事(青天之端追寻千古余思)(28)

伴随着铿锵高亢的歌声,我轻哼诗句,字字如训尺般敲打我愚钝的头脑。清心是治国之根本,这“本”既是国之基础,亦可理解为“固本培元”,牢固根本,本心不摇,方能汲取养分,枝繁叶茂。正直乃人生的大道,是人生的标尺,小到清心养性,中到真诚坚守,大到担当“中国脊梁”之重任,皆不可失正直。要有包拯家书中“不持一砚归”、“不从吾志,非我子孙”那般决心,方能“无贻来者羞”。

公元1062年7月,包拯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4岁,2018年6月,笔者跨越千年,追寻亘古余思,聆听这位庄重而慈祥的老人,人们不可能忘了他,包公祠上因游客多年触摸而磨损的碑文,正是新时代的芸芸众生对其厚重敬仰的见证,官员于碑前沉思、百姓于碑前企盼、孩童于碑前听妈妈讲千年前的故事,这信仰历经千年却熠熠发光,因为时代需要他,这股穿越千年的清风,端正清源,吹散了贪婪与腐败的落叶,吹开了全面小康社会每个家庭的繁花似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