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感悟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识字。

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雨点儿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雨点儿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

一、童谣引入,初读课文。

1.《小雨沙沙》引出雨,初步感受雨水对植物的滋润。

2.读准课题,读好儿化音。

3.初读课文,认识自然段,标自然段序号。

二、阅读理解,随文识字。

1.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引出“云彩”。通过三幅不同的云彩图片,带学生认识云彩,感受不用云彩的美。

认识“彩”,通过组词,图文结合,感受“彩”的意思。

认识新偏旁“三撇旁”。并列举带有三撇旁的其它字

2.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数不清”,写出雨点儿的多,理解“飘落”,写出下雨的轻柔。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第一段。

认识“数”,拓展“数不清的( )”,理解数不清的意思。

通过组词和造句教学多音字“数”。

3.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了什么悄悄话?”引出2、3、4自然段。朗读并认识6个生字。

(1)认识“半”,组词。区分“半和羊”,教学书写“半”字。

(2)认识“空”,组词。认识新部首“穴宝盖”。

(3)通过读“大雨点问小雨点的话”,引出“问”和“到”两个字。用“加一加”和“组词”的方法认识“问”。学习“到”,组词。

(4)教学生写生字“问”。

(5)通过读对话,认识“方”和“没”。用生活中识字和组词的方法来认识。

三、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玩识字游戏“下雨了”再次巩固识字。

四、角色朗读,启发理解

1.通过对话,理解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理解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心愿。

2.用问句结尾,激发兴趣,引出下节课。

“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它们去过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概括课文内容。共几个自然段,描写什么景色。

2.游戏:采蘑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复习小雨点儿的心愿和大雨点儿的心愿分别是什么。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是那么荒凉,从而引起下文。

二、朗读心愿,随文识字。

1.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和“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划线,然后师生合作读。

2.读“小雨点儿去过的地方”,学习“更”字,强调后鼻音,通过认字组词,感受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的变化。认识“绿”,表示颜色的词。

3.读“大雨点去过的地方”,认识生字“出”,组词理解。认识“出”,生活中识字。认识“长”,理解掌握多音字。

4.乐读第5自然段,感受大自然被雨水滋润后的美丽和喜悦。注意读长句子时的停顿。逗号停顿短一点,句号停顿稍微长一点。

5.积累第5自然段。通过去拼音读,挖空读,帮助学生积累第5自然段内容。

6.小结交流。感恩雨点,引导学生说感谢雨点的话。

7.说话练习。假如你是雨点,你要想到哪里去?又会给大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呢?通过两个同学语音的示范举例,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并进一步理解雨水与大地的关系。

三、拓展阅读,情感延伸。

1.老师配乐示范朗读儿歌。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表达对雨的感谢。

四、示范写字,指导练习。

1.观察“半、问、有”字。

2.视频示范写,引导学生书空。

3.学生按暂停键,调整坐姿,练字。

教学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