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会对两军阵前,诸葛亮和王朗的舌战印象深刻。诸葛亮慷慨激扬的辩论口才,引经据典的本领,博古通今外加自居正义讨伐叛逆,盛气凌人而难挡。然而博学多才的王朗,也并非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多年身处乱世朝堂,多少也历练了些临危不乱,处事不惊的本领。两者较量,本应该是针尖对麦芒,难分胜负的激烈大战。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两军对垒之时,双方较量仅有两三个回合,王朗就如雪山崩坍一般。对于事前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王朗,就这样顷刻间土崩瓦解,失败得如此迅速,甚至有一种让人还没反应过来一切就已结束的感觉。让观众十分困惑,是什么让王朗败的这样彻底,败的这样的迅速,捡拾历史遗留的碎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让我们一起探究导致这一切的缘故。

诸葛亮怒骂王朗是真的吗(诸葛的狡辩王朗的老实)(1)

信心十足的王朗

道义上王朗代表的魏国立场并无太多失德之处。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皇纲失统,各方势力你持诏书,我奉懿旨,你征我打,导致战火绵延不绝,百姓流离失所,人间悲剧遍地皆是。此时所谓的正义,已经失去了意义。谁能稳定一方,与民休养生息,谁就是正道。曹操经过一系列的征战,稳定和发展了北方,让北方百姓安居乐业,至少无过,而诸葛亮为了所谓了匡扶汉室,兴兵讨伐魏国。王朗随军出征抵抗,在道义上并不是站不住脚。

诸葛亮怒骂王朗是真的吗(诸葛的狡辩王朗的老实)(2)

有点小激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是说后勤保障,也是说明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王朗在对阵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足功课,对天道轮回,王朝兴替的内在推动因素,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都证明了王朗的看法是对的,手持无可辩驳的理论武器,不能说王朗的信心十足是来自于过分自信。

诸葛亮怒骂王朗是真的吗(诸葛的狡辩王朗的老实)(3)

&道义上不缺失,准备又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按理不应该惨败,于是让我们不由的不把分析的目光投到他的对手身上,也许能在他的对手诸葛亮身上找到答案。

人身攻击,细细读完诸葛亮的反击,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人身攻击,无论是出身揭底,还是无端诽谤,乃至于如同泼妇骂街般的骂出二臣贼子,统统都是针对王朗的人身进行攻击,而自己却是一味地标榜正义,自居汉统,不顾天理循环,民心思安的大环境。逆天理违人心,导致蜀国人口锐减,无数男儿血洒疆场埋骨他乡。需要何等的心肠,才能昧着良心说出如此义正言辞一番话语。

诸葛亮怒骂王朗是真的吗(诸葛的狡辩王朗的老实)(4)

啥脏骂啥

略显迂腐的王朗,在这种秀才遇见兵似的情境之下,自然顿时语塞,无从说起。以往的传闻在他的脑海里形成的诸葛亮形象,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根本不曾想象诸葛亮会如此粗鄙,因此根本也没有在这方面做过一丝应对和还击的准备。在双方的较量中,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王朗年岁已高,心脑血管壁弹性变差,在这种猝不及防的人身攻击之下,必然情绪激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破裂,于是就命陨沙场了。

诸葛亮怒骂王朗是真的吗(诸葛的狡辩王朗的老实)(5)

温文尔雅也要看对谁

诸葛此役,虽不费刀枪斩杀了王朗而暗暗得意,却不知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逆天理枉顾事实而肆意人身攻击。王朗虽迂腐,但其尚知廉耻,廉耻被辱而能身死。此役之后,倘若人人皆学诸葛,廉耻抛之脑后,是非颠倒,强词夺理,则必将礼崩乐坏,事难稽古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