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我去看看姑姑。姑姑有个孙子也就是我的侄子,已经读初中了,一进门他正窝在沙发上打游戏。我就问他:"快开学了,下学期有什么打算呀?"
他头也不抬地和我说:"没有什么打算。"
我有些无言以对,打趣说:"听说你成绩还不错嘛,学霸都这么无所畏惧的吗?"
他还是头也不抬地说:"还好吧,就是考差了没奖励。"
我一听有些好奇,问他什么奖励。他说考100分奖励100元。
这下我就纳闷了,成绩好的学生都这么来的吗?显然不是吧,我以前班上的同学成绩优异,也不见是这样的"奖励法",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是很有目标很有计划的,不像侄子这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可惜呀,现在不少小孩子都是如此。就连我家孩子前几天就问我拿到小红花可不可以去吃冰淇淋,因为他见他同桌妈妈也是这样做的。我拒绝了孩子,因为这样的"钓鱼奖励"对孩子"杀伤力"很大。
01所谓"钓鱼奖励",就是用奖励"吊"着孩子
所谓"钓鱼奖励",就像钓鱼一样放置诱饵让孩子"上钩"完成一些我们希望他完成的事,这些诱饵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上面的。
像经常见的"考一百分我就奖励你100元""写完作业就看30分钟电视""宝贝最棒的了,来帮妈妈拿点东西"等等之类的,这些奖励都是附带着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
这种奖励就像是在"吊"着孩子,孩子就像鱼儿一样跟着有着诱饵的钓鱼竿这个"奖励"走。
02 "钓鱼奖励"短期有效,长期使用成了"毒药""钓鱼奖励"为何被广大家长尤其是年长一辈的爷爷奶奶使用?那是因为"钓鱼奖励"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孩子是十分有效的,孩子一听到有好吃的有钱拿有好玩的眼睛就发光,然后拿起十足的干劲做起本来不怎么想做的事情。
但许多家长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钓鱼奖励"对孩子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毒药",对孩子有很大的"杀伤力"。
- 消耗了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自我驱动力就是使孩子自觉主动做一件事的力量,比如孩子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要父母催促也不会在父母催促后说出"我写完作业有什么奖励"这样的话。但是在父母长期的物质奖励下,孩子们渐渐地发觉不到学习的快乐的,学习的真正意义,而是为了奖励为了父母,这就是在消耗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 增强了孩子对物质的贪欲。
我一位同学的孩子看起来十分地乖巧听话、成绩也不错,同学告诉我秘诀是经常使用奖励的方法,孩子提出的奖励要求他们也答应。
但是有一天,朋友告诉我那位同学已经管不了自己孩子了。以前孩子提出"考90分吃冰淇淋",现在孩子提出了"考90分就要买iPad"的要求,同学觉得要断掉孩子这样不断增强的物质欲望便拒绝孩子,没想到孩子以此反抗不吃饭,故意不写作业。
- 孩子对许多事情感到无聊无味。
因为奖励的这样的外界刺激让他感受十分地快乐,做什么事都是有着奖励这样的快乐。但是久而久之,一旦奖励变得有限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了外界刺激便跌入谷底。这时候的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通过自己来寻找快乐,也就是内心刺激寻找快乐,就很难从谷底爬起来,于是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无聊、乏味。
- 孩子难以认识自己,缺乏对自己的认可。
长期的奖励使得孩子只获得了"物质"或者是父母"口头"上的认可,这样的他们已经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只是凭着对奖励的渴望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一心都扑在奖励上,没有多余的感受去感受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还有成长。此外,有时失败了甚至会觉得是父母奖励不到位,所以自己才没有完成任务。
- 孩子容易变得功利,忽略了享受过程的意义,容易只看结果忽略了努力。
因为"钓鱼奖励"主要是孩子达到某一个目标的时候家长会实行奖励,这时候孩子容易形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想法。因为大人误导了孩子只有结果满意了才有奖励才被肯定,过程即使再努力都是没有用的。此外孩子也容易变得功利,只看奖励,而忽略了享受做事、学习的过程。
03 为什么长期使用"钓鱼奖励",会伤害孩子?
不可否认,奖励对孩子成长有着促进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钓鱼奖励"对孩子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个人很渴的时候,喝的第一口水给他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随着喝水的次数逐渐增加,虽然总作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是每一口水给他带来的作用增量是递减的。当他不渴的时候,水的总作用达到最大值。如果他继续喝水,就会感受到不适,水的作用就会加速下降。
同样的,我们一开始的"钓鱼奖励"对孩子来说是有用的,比如一开始告诉他考得好有奖励孩子会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来你告诉孩子如果考试考得好可以有更多奖励的时候,随着孩子的热情和行动力开始下降,或许成绩还有可能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会变得很小,成效也会变得越来越低,随着孩子对其的热情变得很小几乎为零时,孩子的成绩将开始呈现负值下降。
04 正确使用奖励"双刃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既然"钓鱼奖励"不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就改掉"钓鱼奖励",正确使用奖励这把"双刃剑"。
- 家长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奖励目的。
奖励孩子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巩固,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会得到夸奖的行为。而不是为了方便我们管理教育孩子,像提出条件似的让孩子做某件事。
为此,我们要注意将对孩子的夸奖分为两种,能力的夸奖和努力的夸奖,比如在获得好成绩时候肯定他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总说"聪明",否则孩子也觉得自己是靠聪明获得好成绩的。
另外,对于孩子的奖励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的奖励也可以是口头的表扬。口头的表扬不要笼统的说"你好棒",可以具体事情具体形容,比如"你帮妈妈扫地,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 奖励时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动机,以奖励孩子的内部动机为主。
内在动机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比如当孩子喜欢数学时候,我们可以以帮他报名兴趣班作为奖励,当孩子坚持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后,可以奖励孩子一本计划本子或者周末带孩子出去放松下。不用以孩子成绩优秀为奖励点,或者作业做完了为奖励点。
- 家长可以把奖励和孩子所感兴趣的实践活动相联系。
将其作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种诺言和约定,采取量的积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遵守和孩子的约定,多给予孩子表扬而不是全靠物质奖励。例如:孩子考试达到5次班上前10,在暑期的时候带孩子外出旅游、去天文博物馆、外出郊游等等。
- 奖励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奖励的正面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所以要重视奖励的效果,关注奖励的质量,效果是奖励的核心,没有效果的奖励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奖励也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因此在奖励后要对孩子进行观察,看孩子接受奖励后是更加上进了还是没有改变。时而也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家长奖励他,或者问问孩子为什么做这一件事,以此来反思自己奖励是否有效果。
有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了,还要多思考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让孩子们接受了。这是老师们常做的一件事,所以也在启示着我们的家长: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是不一定对的,更不能为了自己管教孩子方便而随意使用"奖励"的方法。否则,孩子只是一时听话,长大后更令人头疼。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