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时候这些想法未必是对的,娃们还会非常固执地坚持,家长会觉得孩子变了,不听话了,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进入了自主意识敏感期。

当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爆棚,说明孩子长大了,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家长需要注意,对于孩子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能因为蒙上“自主意识”的旗帜就对孩子听之任之,否则害的是孩子。

孩子叛逆不听话教你一招(孩子变得主意正)(1)

固执,爱说不,娃可能到了“自主意识敏感期”

家长:宝宝来啊,妈妈给你喂蛋糕吃。

宝宝:不要妈妈喂,我要自己吃。

家长:《小猪佩奇》你已经看了三遍了,我们看别的动画片好不好?

宝宝:不!我就要看《小猪佩奇》!

家长:把沙发上那件衣服拿过来,我有点冷,需要披一下。

宝宝:不可以,因为这是爸爸的衣服,不是你的衣服,你需要穿自己的衣服……

以上场景家长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从前那个听话的孩子现在开始以“小大人”的姿态自居,开始质疑家长,不听从家长的安排,很多惊呼孩子这么小就“叛逆”了?其实不然,这只是孩子进入了自主意识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仔细看那些对话,无一不是在维护孩子心中的秩序,只看这部动画片,吃饭就要自己来,不能乱穿别人的衣服。其实这里面还隐隐地藏着一点规则意识呢。

自主意识敏感期是指,孩子变得对大人们的指引不再全盘接受,总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去体验,在探索中反复求证,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如果发生不符合孩子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极力反抗。

孩子叛逆不听话教你一招(孩子变得主意正)(2)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而自主意识敏感期一般会在孩子2岁后便开始萌芽,3岁左右表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进入自主意识敏感期后,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爱说“不”,他们对别人的意见和帮助都全盘否定,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做。

宝宝开始出现了朦胧的边界感,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强烈,他们爱以“你的”、“我的”、“他的”来做区分,并且周围的人也需要遵守他的秩序,否则就会大哭大闹。而一旦秩序恢复,或者重新开始,孩子们变得喜笑颜开,很多时候家长都搞不清楚。

一般情况下物权意识是和自主意识相伴而生的,因而该阶段的孩子会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爱分享,会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地盘和玩具,但对别人的玩具又实行“双标”,总是认为“看到的就应该是我的”,有些霸道。

面对孩子的“独立自主”,家长常有两个误区

当孩子开始和你宣布“独立宣言”,试图确立自己的主权时,家长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这样两个误区内。

一是不承认孩子的独立主体地位,随意打击孩子的独立性。包办型的家长喜欢张罗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想自己动手做什么都不行,等到孩子大哭大闹家长还很委屈,觉得自己出力不讨好。

还有一种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倔了”,必须板板他的性子,于是凡事就爱和孩子唱反调,和娃“硬刚”,结果却给孩子一生中自主意识最迅猛的发展期带来了困惑。

二是发现孩子长大了,内心非常欣喜,为了促成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凡事都依着孩子来,有些是涉及到孩子健康的,比如孩子在夜里不睡觉,长时间玩手机,有些是涉及到道德甚至是法律的,比如孩子就喜欢拿泥巴糊在别人车窗上,家长不是假装看不见,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自主意识畸形发展,真正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无原则,无敬畏之心的人了。如果不及时矫正错误行为就容易走上歧途,“三岁看老”还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叛逆不听话教你一招(孩子变得主意正)(3)

当孩子对“自主”敏感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案例:

三岁的小明最近迷上了玩手机游戏,宝妈的手机里随便翻一下,都能看到两页满满的游戏图标。他最喜欢在睡前玩手机游戏,而且一玩就停不下来。父母也知道这个行为不好,可是每次孩子恳求多玩一会儿,家长又会心软。

时间长了,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成了孩子的惯性了,如果爸妈减少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或者干脆把他的手机拿走,孩子就会哭闹不止,并且“拒睡”,拗不过孩子,父母现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很好的办法。

分析:

发觉孩子进入自主意识敏感期后,家长既不能罔顾儿童成长规律,还是按照自己的老办法来打断孩子的成长期,也不能一味纵容孩子,让娃的自主意识“随便且目无法纪”,最核心的办法在于,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敏感期,给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避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才是自主意识敏感期出现的意义,这才是自主意识降临到孩子身上时的使命所在。

建议:

对于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家长需要这样做:

1、及时鼓励和奖赏

对于小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们还不是很清楚。家长有必要及时指出,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的做的是好是坏,并通过及时的鼓励和奖赏来强化孩子的这种记忆,以此形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孩子在一次玩完玩具后,分门别类地自己收拾好了“残局”,家长就要提出口头鼓励,或者以一些小食品等作为奖赏,让孩子知道这是种好的行为。下次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困难了,而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2、不断强化和重复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好习惯都会给他带来“不舒服”的体验,比如坐滑梯需要等待排队,吃完饭需要自己收拾碗筷,而坏习惯则会给他带来“自由和舒服”的体验,就像小明只要拿起来手机玩游戏,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相反,放下手机就会感到索然无趣,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鉴于好习惯“不舒服”的内心体验,对于自制力还很差的小孩子来说,家长有必要不断强化和重复孩子的好习惯。孩子不爱坐安全座椅,第一次在妈妈的陪同下勉强坚持下来,第二次还是不愿意,没关系,说服他继续坐安全座椅,他半推半就坐上了,没有了第一次的哭闹。第三次孩子可能就直接自己坐上去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和坚持。

孩子叛逆不听话教你一招(孩子变得主意正)(4)

对于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建议家长这样做:

1、 不和孩子讨价还价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养成坏习惯却很简单,而坏习惯想要戒掉却难上加难。坏习惯对孩子来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和写作业比起来,看电视无疑是愉悦的,家长要做的是坚守底线,切断孩子坏习惯的养成路径。

面对孩子的缓兵之计,比如“我再玩五分钟”、“我就吃一块糖”、“今天的作业放在明天也能写完”,坚决拒绝,不接受孩子的讨价还价。不给孩子讨论的空间,也就彻底切断了坏习惯的来路。

2、 家长首先要自律

和小孩子讲大道理谁都会,可效果并不好,家长以身作则的力量更大一些。一些坏习惯,如熬夜、浪费粮食、不爱收拾房间、出口成“脏”,大人在做,小孩子就很难改变。

相反,大人如果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孩子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积极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家长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十分重要。

最后,想要孩子的自主意识朝着“正向”发展,家长就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努力克服坏习惯,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