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前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陆续变法,废除贵族分封、推行君主专制。七国实力相对均衡,均为万乘强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帮结派就显得特别重要,于是就有了合纵连横的活动。而张仪就是最早的代表人物,他担任秦惠文王的相邦,大力拉拢中原的韩、魏,来对付强大的齐、楚。于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基本形成了秦、韩、魏与齐、楚对峙的局势。
此时楚国的国王是楚怀王熊槐,他任命宗室屈原为左徒。
屈氏是楚国的大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武王的儿子屈瑕。屈瑕担任莫敖一职,相当于楚国的宰相。但之后因伐罗之役轻敌战败,自杀而死。屈瑕的后人有屈重、屈完、屈御寇、屈到、屈建、屈申、屈罢、屈庐、屈固、屈宜臼、屈匄等人,基本都身居要职,尤其屈匄还在楚怀王时担任大将军。相对于秦国的非军功不得封爵,楚国的公族势力仍然强大,所以屈原作为屈氏族人,天生有进阶的优势。
为什么屈原这支也是楚王之后,但是叫屈原不叫熊原呢?当时的姓和氏是不同的,简单说,姓表示的是血缘出身,是不能变化的;氏表示的是家族集团,是可以变化的。楚王的姓是嬭(芈)、氏是酓(熊),但因为屈瑕受封屈地而分家,所以他的后代也都以屈为氏。因为当时规则是男子称氏不称姓,那么屈原作为芈姓屈氏,也只能叫屈原,而不能叫熊原、芈原。
屈原在屈氏家族里,应该属于旁支,他与屈匄什么关系,尚不明确。《离骚》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根据汉人王逸的注解,伯庸就是屈原的父亲。但早于王逸的刘向,则认为伯庸只是屈原的先祖,因为“皇考”不仅指先父,还可以指列祖。不过屈原自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伯庸”既然能为屈原命名,还应先考虑是屈原父亲身份。
屈原有记载的还有一个姐姐。《离骚》说“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王逸认为女媭是屈原的姐姐,因为楚人称姐姐为“媭”。也有后人认为女媭是侍妾、女伴、女巫、妹妹的,但这个女媭能够对屈原一再指责,而且说屈原太过耿直,不合当时,恐遭祸患。所以其身份还更可能是屈原的姐姐,女媭一方面是她的身份,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她的名字,比如吕后妹妹叫吕媭。
至于屈原的出生时间,也是一个谜团。
《离骚》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话涉及了当时的历法,今天我们来看殊为难解。根据王逸的注释,“摄提”为摄提格,为寅年;“孟陬”是孟春正月;因为楚国用夏历,比周历早两个月,所以实际上是寅月;“庚寅”指出生的日期,即寅日。那么,屈原就是寅年寅月寅日出生了。但这也没得到普遍认可,宋人朱熹就认为,“摄提”指的是当时星象,而不是年份。
另一方面,即使寅年说成立,也没有指出哪一年。所以关于屈原生年也是众说纷纭。前人的说法多达十余种,最早的是楚宣王四年(前366),最晚的是楚威王五年(前335),跨度居然达三十年之长。楚怀王元年为前328年,屈原于楚怀王时期出仕,年纪应该还不算大。邹汉勋、刘师培、游国恩、钱穆先生等认为屈原出生于前343年。此年为戊寅年,正月也有庚寅日,大体可从。
今天屈原故里在湖北秭归的长江之滨,笔者曾于2018年至此探访过,有屈子祠、屈原墓等。不过,屈原故里究竟在哪里,王逸也没有明确提到,只说屈瑕受封于屈。东方朔《七谏·初放》倒是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国”与“野”相对的时候,“国”一般指国都。那么,屈原有可能族邑在屈地,但是出生于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整体来看,屈原应该是今天湖北荆州、宜昌一带的人。
不过,《史记》《新序》都记载得明明白白,屈原名平,字原。那么《离骚》为什么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呢?王逸认为,“正则”“灵均”是一种隐喻。因为“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正”就是“平”,“则”就是“法”,故以“正则”释“平”;“均”亦是“平”,“灵”乃是“神”,故以“灵均”释“原”。这大致也是说得通的。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