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下,当我们的孩子25岁那一年,你希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大、帅气”、“学业有成”、“事业开始起步”、“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直”……

专注力怎么样用儿童心理学解释(WOOP思维心理学WO)(1)

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父母、老师、亲戚等一切关心、爱护我们的人,都有一个对于自己的成长的一个定义,希望自己长大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这些希望都是美好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

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是一个对社会不仅没有贡献、反而拖后腿的人,谁也不会这样想,除非跟他有仇,对吧?

我们的美好愿望,最终会如我们所愿吗?

很多畅销书告诉我们,只要保持乐观心态,好事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但是畅销书不能给我们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凡是有一个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妈妈都知道,家里有一个8岁左右的孩子,是多闹腾的事情。

当然,有乐观的信念是好的:着眼于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能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专注力怎么样用儿童心理学解释(WOOP思维心理学WO)(2)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对于美好的愿景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好的解答。这本书的书名是《WOOP思维心理学》,作者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她是纽约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她以20余年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著名的WOOP思维理论,帮助人们将乐观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个理论在不同的年龄段与生活领域之中,都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WOOP思维方式,即“心理比对”,具体如下:

1、 W(Wish,愿望):我们的希望的是什么?

2、 O(Outcome,结果):如果实现了愿望,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3、 O(Obstacle,障碍):现实的障碍是什么?

4、P(Plan,计划):我们该怎么做?

专注力怎么样用儿童心理学解释(WOOP思维心理学WO)(3)

为了验证这个有趣的心理思维,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将被试的人们分成四组,分别采用如下不同的想象模式,最后分析它们对最终实际效果产生的影响:

第一组:只想象美好的未来;

第二组:先想象美好的未来,紧接着想象现实的障碍;

第三组:只想象现实的障碍;

第四组:先想象现实的障碍,再想象美好的未来;

通过不同领域的验证,最后的结论是:从统计学的结果看,第二组的结果最好。

在我们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WOOP思维。

举一个小例子,比如我一直希望婷婷能每天自觉完成作业,不需要别人监督。这是“W”,这是我的愿望。

如果我的愿望实现了,最好的结果是婷婷很天放学回来,都自觉做作业,而我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家里一团和气,“母慈子孝”,这是“O”,这是我想要的结果。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有很多突发的事件出现,导致不能如愿:比如婷婷正在做作业,有同学打电话叫她出去玩,她也很想去;又或者婷婷突然想要看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所以回来就躲在房间看书不写作业;又或者放学后要先去上舞蹈课……这是第二个“O”,这是现实中存在的障碍。

这时候“P”上场了,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呢?这是我要积极思考的,并且要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最后,我跟婷婷商议,放学后可以先阅读半小时,然后做作业(不懂的可以问我,但是必须是20:00前),写完作业后可以出去玩,但是必须21:00前回来,每天21:30准时睡觉。

从此以后,婷婷做作业的效率提高了很多,经常19:30前就完成了全部作业,而在这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之前都是做到22:00左右)。

专注力怎么样用儿童心理学解释(WOOP思维心理学WO)(4)

总结:生活中很多场景,我们都可以运用WOOP思维,设立一个目标,设想会遇到的障碍,再设计前进的路线,这样一环又一环,不断推动我们前进。

《WOOP思维心理学》这本书自上市以来:

得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今日心理学》等众多权威媒体转载报;

诺贝尔经济学奖(2000年)得主詹姆斯•赫克曼、200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弗洛里安•唐纳斯马克、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等数十位权威专家联袂推荐。

作者表示:《WOOP思维心理学》是一本关于“愿望”与“实现愿望”的书:追梦路上的障碍,其实是实现梦想的台阶。

记得WOOP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