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深圳学子,晶报为你们提供平台——晶作文。晶作文栏目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与大家见面,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子们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晶作文”栏目面向全市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征稿,学生可根据主题及要求写出作文,并在截稿时间前按要求投稿。优秀作文将刊登于每周五的晶报及晶报APP等新媒体平台。

在这里,你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字;在这里,你会与优秀作文不期而遇;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实现你的文学梦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走进深圳学子的优秀作文,我们特别邀请各投稿小作者的指导老师为文章留下宝贵点评。

本期征文主题:《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让国人兴奋不已,激发了不少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以简约低碳为宗旨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让人过目不忘,呈现出一幕幕惊艳世界的“中国式浪漫”。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健儿的夺金时刻更是让国人骄傲。那么,你关注到了北京冬奥会哪些精彩瞬间?从运动健儿身上你又有怎样的体会?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有怎样的感悟吧。

以下是来自深圳市水库小学、北斗小学、鹏兴实验学校学生的精彩作文,请欣赏。

1.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作者:深圳市水库小学五(2)班 贾弘毅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1)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不仅吸引着全世界喜爱冰雪项目的运动员,它还向世界人们展现着中国独有的文化与风采、科技与力量。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冰墩墩”已经迅速走红,成为了冬奥的“顶流”。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拥有糖葫芦一样的冰晶外壳,头部造型很像冰雪运动员的头盔,整个造型既可爱又现代。“冰墩墩”受欢迎,还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冰墩墩”原型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是我们中国的国宝。要知道,旅居海外的大熊猫,都是当地非常耀眼的明星。因此,外国朋友们一看到胖嘟嘟的“冰墩墩”,就会联想到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所以,在奥运村里,随处可见外国记者、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们抢着和“冰墩墩”合影留念。谁能拒绝这么可爱而生动的“冰墩墩”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冰墩墩”圆鼓鼓的肚子上绣着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这里也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届冬奥会的会徽由图形、文字和奥林匹克五环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图形部分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线条流畅,正好展现了滑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英姿。图标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冰雪的明亮与纯洁,而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着青春与活力。

北京冬奥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速滑馆的“冰丝带”、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制冰系统,以及负责接驳的无人汽车……无不向世界人民彰显着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力量。其中,为助力疫情精准防控,无处不在的防疫科技让这届冬奥会更精彩,也更安全。

这届冬奥的运动员们站在领奖台上时,都戴着一种“定制口罩”。据了解,这种口罩采用了纳纤膜新材料,这种材料既具有高保护性能,还是一种可以用水做溶剂的绿色环保的材料。“科技让奥运更绿色”这一宗旨在这项科技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此外,本届冬奥会还有一种“贴芯”服务。这是一种电子体温计,全身只有2G重,1元硬币大小。它贴在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腋下,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如果他们的体温有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以短信方式通知防疫人员。这种科技能够大大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让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文化让奥运更有魅力,科技让奥运更加精彩。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们,能够尽情享受北京冬奥这场冰雪盛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绩!

水库小学五(2)班语文老师肖燕点评:

在北京冬奥会比赛盛况的背后,饱含着无数科学家、文化学者和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奉献。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向读者讲述着这届冬奥的两大特点——科技味与文化味。作者语言流畅,字里行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自信从容的大国形象。全文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言之有序,值得一读。

2.北京冬奥的成功密码

作者:深圳市水库小学五(2)班 张天羽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2)

激情而闪耀的北京冬奥圆满落幕了,它为世界的冰雪健儿提供了一个绚烂的舞台,它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与科技力量,它把中国的智慧和奥林匹克精神传到世界每个角落,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所有热爱体育的人准备了一场盛宴。

那么,大家知道北京冬奥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吗?从申办、筹办到赛时,我想这台前背后一串串的数字就是其闪耀世界的密码。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奥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我们花了近7年的时间准备,这届冬奥会,三个赛区有19000名志愿者及2300多名医护人员为每一个参与冬奥会的人做安全保障。可以说,中国圆满地兑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申奥承诺,到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

一朵雪花的故事,惊艳了全世界!它不仅展现了冬奥开幕式筹备团队的无限创意,也展现了现代中国的科技实力,更是诉说着精深的中国的文化,它包含了所有参赛国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力量,也赢得了所有奥运人的肯定与赞赏。

一群冰雪健儿的故事,一次次刷新纪录,感动自己,挑战极限。中国天才少女谷爱凌,第一次参加奥运斩获两金一银,她那1620的高难度完美一跳,却是她每天上午11点训练到下午4点,用多少伤痛与坚持换来的;短道速滑耀眼人物武大靖的冠军之路也并不平坦,他10岁开始练习,由于长年穿着冰刀鞋训练,28岁的他却有着一双50岁的脚,双脚严重变形,满是疤痕;冰上王子羽生结弦4岁学习滑冰,15岁获得世界冠军,19岁奥运夺冠,23岁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他一次次跳跃,一次次跌倒,迅速站起再次出发……每一个运动员的高光时刻,都是从至暗中走出来的。

北京冬奥结束了,但它所讲述的奥运故事却不会完结,它所承载的奥运精神却永远不会完结。这次盛会之所以成功,是多少人时时刻刻的守候,是多少人日日夜夜的训练,是多少人月月年年的打磨才成就了这一盛事,我想北京冬奥成功的密码就是这一串串的数字,它们是付出,是挑战,是收获,更是享受!

水库小学五(2)班语文老师肖燕点评:

文章切入的角度小而精,意旨却大而深。全文从北京冬奥申办、筹办和赛时各个环节的一些真实具体的数字出发,去探寻这些数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挖掘出了国家、工作者和健儿们为冬奥所做出的辛勤努力与付出,这些就是北京冬奥闪耀世界的成功密码,比喻恰切,构思巧妙,言近旨远。

3.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作者:深圳市水库小学五(2)班 陈宥希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3)

马耳他,一个欧洲的小国,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前,对它鲜有认识。因为“豆包姐”的爆红,人们知道了地球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

“豆包姐”的爆红实属偶然。在完成本届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赛的第一次动作后,本该万分焦急地等待成绩的她,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豆包,然后咬上了一口,随即脸上绽放出满心欢喜的笑容。这悠闲自在的神态,仿佛在做美食节目,根本不像是在激烈竞争的奥运赛场上。这让我不禁猜想:难道她在赛场上的意外摔倒,是为了尽快下场来吃上这口包子?正是这巨大的反差,让她在网络上一夜爆红。

她就是珍妮丝·斯皮泰里。无论场上还是场下,一头五颜六色头发,哪怕戴着口罩和滑雪镜都能让人在人群中锁定她。她的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关注,原来她的冬奥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她18岁才开始接触滑雪,对于运动员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机。要知道滑雪运动是非常费钱的,她没有国家队的资助和专业训练,买装备、请教练、去全世界比赛……花的钱都需要她打零工来补贴。为了省钱,她甚至直接住在自己那辆没有供暖的旧房车里,忍受着极度的寒冷,刻苦地参加训练和比赛。

她坚持不懈地追逐着冬奥梦,当得知获得了冬奥会比赛入场券这一消息时,就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她的梦想竟能在北京得以实现。她喜极而泣,潸然泪下。这也使她成为了马耳他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人。

虽然她在比赛中的成绩靠后,可是,她心存梦想为之不懈奋斗,这样的运动员值得我们尊重。无论他来自哪个国家,处于什么境况,无论有没有机会,只要有梦想、有目标、有想法,并为之坚持下去,坚韧不拔、矢志不渝,那么他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我为中国运动健儿的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感到自豪,与此同时,也为其他体育健儿为梦想而坚持的体育精神而喝彩,他们的努力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不分国界。

北京冬奥会是我看的第一个冬奥会,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我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北京,看到了强大的祖国,看到了拼搏的运动员,看到了和谐相处的各国人民……

水库小学五(2)班语文老师肖燕点评:

本文讲述了一位意外“爆火”的国外运动员的冬奥故事。作者对这位运动员的心路历程颇感兴趣,因此,对她的运动生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该运动员的敬佩之情。全篇语句通顺,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值得一读。

4.少年强则国强

作者:深圳市北斗小学五(1)班 代君浩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4)

“一起向未来!”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在这拥抱冰雪的奥运舞台,有凌波微步谷爱凌;有一飞冲天苏翊鸣;有不畏挫折武大靖;还有冰上飞象任子威……他们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向世人证明着成功源于努力与坚持,少年强则国强。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是《智取威虎山》中的小栓子,他是那个自信能做剿匪战士们的“滑雪老师”,他从童星到滑雪冠军,他就是从CCTV6滑到CCTV5的天才少年——苏翊鸣。

看着大跳台的钢结构和炫酷的烟囱,我仿佛置身于中国冬奥健儿的“福地”—— 首钢滑雪大跳台。“冰墩墩,冰墩墩等等我。”我踩着“水晶鞋”跟在冰墩墩的身后,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国选手苏翊鸣出战!第二跳苏翊鸣完美地展现了内转1800度加后手抓板,起跳、腾空旋转,非常流畅,稳稳落地,苏翊鸣第二跳发挥十分完美,拿到了93分的高分,总分182.5分摘得中国第6金。我双手捂住张大的嘴巴,“苏神,你是我的偶像!”

思绪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单板滑雪的冠军——苏翊鸣。原来他从4岁起便开始学习滑雪,每天锻练6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一次又一次摔倒之后重新站起,为了挑战一个高难度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一个动作6个小时,繁重的训练曾经让他在一周之内滑坏了4块雪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有的是对梦想与生俱来的热情,有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十年磨一剑,这耀眼的成绩离不开刻苦、勤奋与努力。回想自己从4岁起每天坐在冬暖夏凉的书房里坚持练琴,偶尔有难度的乐段为了达到流畅,有的时候自己真没有耐心反复地练习,妈妈苦口婆心的话我都倒背如流了。再想想苏神拼博的单板精神,我真是自愧不如。我要向苏翊鸣学习,向奥运健儿学习,学习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

少年强则国强,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会更加的幽香。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为了有一天我们能担当起祖国未来的重任,从现在开始坚持锻炼,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也要取得自己心中的金牌。这就是我心中的冬奥。

北斗小学五(1)班语文教师刘雪梅点评:

小作者开篇以“一起向未来”点明冬奥主题,运用排比,列出冬奥部分项目的金牌得主,从而引出自己的偶像——苏神苏翊鸣,并通过描写他夺金的场景及这背后日常的训练过程联想到自己的学琴经历,通过反思,认识到成功从来都来源于努力和坚持,进而鞭策自己向苏神学习,向奥运健儿学习。

5.我眼中的冬奥会

作者:深圳市北斗小学五(1)班 詹星晨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5)

冬奥会上有许多精彩的瞬间,可以是开幕式奥运冰环;可以是“迎客松”的表演,来欢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可以是中国结升起的瞬间;可以是“折柳”的表演,中国送给全世界的浪漫;可以是璀璨的烟花,“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的焰火表演;可以是冰墩墩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也可以是谷爱凌的大跳台。

这是她在北京冬奥第一个决赛!比赛进行第一轮,谷爱凌完成1440的难度,拿到93.75分。第二轮,谷爱凌选择正滑左转两周偏轴转体1080的动作,成功完成获得88.50分,两轮总分182.25分总排名第三。在她最后一轮出场前已确保能获得奖牌之际,她大胆采用她此前从未在比赛中用过的高难度动作(1620度转体),以94.50分的单轮最高分实现逆转,最终以总分188.25分登上最高领奖台。这次大跳台夺金可谓是有惊无险。

谷爱凌同样在学习上也很出色。滑雪也从不耽误她的时间。正是因为她热爱滑雪,她就专心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收获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努力的汗水。她热爱滑雪的同时也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她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就是奥运会的体育精神。

北斗小学五(1)班语文教师刘雪梅点评:

小作者开篇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奥运会的许多精彩瞬间,最终聚焦在此次奥运会的热点人物——谷爱凌。重点了记叙了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中的精彩表现,突出了谷爱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最后总结谷爱凌成功的原因——专心做一件事。

6.推开天才之门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六(4)班 林佳炫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6)

小小雪花,轻轻绽放。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一场场飞跃、跳动的激烈角逐紧锣密鼓地上演。老将们用过人的实力耕种胜利之田,而初出茅庐的小将们则蓄势待发,准备大展身手。这不,18岁的谷爱凌足踏雪板,手握雪杖,英姿飒爽地向未知的极限发出挑战。如大鹏,凌空展翅腾飞;似蛟龙,凝神穿越障碍。最终以过硬的实力,在本届冬奥会上斩获两金一银,完美收官。

这位滑雪天赋极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全能”少女,一时成为媒体热点,粉丝量直线飙升,追随者、模仿者接踵而来。有一些人看到了人家傲人的成就,不禁去探寻她的经历,然后得出结论:“人家家里有钱,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学霸,自带天才基因,想不成功都难。”

果真如此吗?天赋归天赋,天才就是“天生”的吗?我看,未必。

谷爱凌在3岁时,陪同母亲去滑雪时初受启蒙,彼时母亲是兴趣所在,对孩子的期待也就是多个玩伴。为避免孩子受伤,所以给她报了滑雪培训,不曾想却滑出让母亲无法追赶的速度。6岁时开始专业系统培训,这是我们上小学的年龄,到12岁时,即我们小学毕业时,她已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与此同时,她并未放下其他的学习和生活。这几千个日夜中,对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能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克服各种伤痛坚持滑雪训练,这背后是什么动力呢?

是天生的基因吗?还是母亲的敦促?或是为了面子?看过她的一些专访后,我发现,源源不断的动力便是——热爱!因为她自己热爱滑雪,所以极其自律,专心致志学好其他功课,只为了给滑雪练习腾出时间;因为热爱,即使发生意外摔出脑震荡,痛哭过休养好了继续上场。在大多数人眼里,“魔鬼式”的高强度高风险训练,富贵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敬而远之,那这个“不成功都难”的天才少女为什么还一次次冒险挑战极限呢?还不正是因为热爱吗。所有的痛苦和泪水因为热爱都变成享受和收获。“天才”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付出,而“热爱”则是坚持的动力和源泉,天才之门因热爱而敞开。

“滑雪是我的热爱,比赛都是次要。我想赢,可不是为了赢而滑雪。”谷爱凌一次采访中说的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这就是对“热爱造就天才”最好的诠释。

与此同时,也触发了我对我们当下学习心态的思考。应试教育带来繁重的学业负担,许多“兴趣班”也是经过父母的再三权衡,是为升学有利而定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要发现并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真是难上加难。所以减少学业负担,增加孩子们锻炼和非学科类学习的时间,这无形中也加大了孩子发现自己真正所爱的机会,或许这也正是“双减”政策的初心。

有所热爱的人生是幸福的。回观北京冬奥会赛场,不正是一个展示运动员心中热爱的舞台么?舞台可大可小,可上天入海,可在田间地头,可在笔头纸间,只要心怀热爱,必将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一展身手。当你发现自己的热爱时,天才之门已然为你敞开!

鹏兴实验学校六(4)班语文老师张智荣点评:

冬奥会无疑是今年开年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小作者的焦点聚集在这一焦点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谷爱凌身上。文章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述了这位“全能天才”少女的成才之路,从而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如何去权衡“热爱”与“学习”,这是我们学生、家长、老师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并付出实际行动的。希望每个同学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份“热爱”。

7.创新冬奥村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六(6)班 王晨歌

北京冬奥会见闻作文(晶作文我眼中的北京冬奥会)(7)

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始。全世界共有91个国家及地区参加本届冬奥会。冬奥会作为国际体育盛会,运动员们的的待遇当然少不了。所以冬奥村便建成了。

北京冬奥村!

随着志愿者的引导,当奥运选手们和随队人员们到达冬奥村后,率先迎接他们的便是“智能防疫员”。与其他场所出示“健康码”不同,面对防疫员,大家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便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

“智能防疫员”自带感知设备,大家只需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机器人便可迅速识别人员身份,快速判断其健康状态,显示屏上会呈现证件照片、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信息,并给出“未见异常”等状态提示。这一系列动作只需一秒便可完成,也可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这样既能让检查工作不那么缓慢繁琐,也让大家能够更安心,更舒适,更安全的待在冬奥村里。

进入冬奥村后,大家各自进入自己的房间,一定又会眼前一亮。

本次冬奥会冬奥村共设置了四种户型,分别为135平方米、165平方米、190平方米和220平方米。房间面积不仅够大,可以让大家在房间中自由舒展,房间设计也十分温馨雅致,家具一应俱全。为了保障运动员们的睡眠质量,让他们能有更好的状态参加比赛,冬奥村公寓里专门配置了“黑科技”的智能床,只需按一下遥控器,就可以调整睡姿、坐姿,体验“零重力模式”“阅读模式”“TV模式”等,能给人体的脊柱提供最佳支撑。为了照顾到高个子的运动员,房间里还放置了床尾凳,这能让运动员的床最长延展至2.4米。

找到自己的房间后,运动员们就可以去餐厅吃饭了。北京冬奥村力求菜品丰富兼具营养美味,冬奥村餐厅面积达2200平方米,24小时营业,餐厅设置了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等12种餐台,烹饪方式健康,且色香味俱佳。运动员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餐饮系统,我们的菜单是和国际奥委会相关运动营养学专家一起花两年时间制定的。

我们的冬奥村餐厅的菜品是以肉类、蛋类、蔬菜等为主。在满足国际奥委会批复菜单中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提供的基础上,冬奥村也会努力满足不同国家运动员的餐饮需求。在春节期间,餐厅还专门供应了饺子、北京烤鸭等独具中国特色和北京风味的美食,让运动员在享受比赛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浓浓的年味和舌尖上的美味。

当“创新赋能冬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技术的加持与冬奥村无缝衔接。在“黑科技”的助力下,这场冰雪盛宴践行着“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办奥理念。

冬奥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鹏兴实验学校六(6)班语文老师黄艳点评:

小作者从冬奥运动员进入“创新冬奥村”的角度出发,一一向我们介绍了智能防疫员带来的安心、舒适,房间的温馨雅致,黑科技智能床的全新体验,智能餐饮系统安全便捷等冬奥村的科技创新特色。小作者热爱科技,文章选材独特,构思巧妙,内容安排详略得当,文笔生动,读来让人有亲临北京冬奥村的感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顾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