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聊一下景德镇陶瓷的成型,还是首先要从结果--瓷器来倒推成型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景德镇哪里可以体验手工制作技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景德镇哪里可以体验手工制作技艺
要想聊一下景德镇陶瓷的成型,还是首先要从结果--瓷器来倒推成型方式。
时间点限定在此刻(2022-08-10 19:48)。
现代使用材料的丰富性是古代不可比的,例如石膏、特氟龙等等。我觉得,不管采用哪种成型方式,使用哪种辅助材料,无非就是结果符合要求(或是设计者的初衷,或是甲方的硬性要求)。
成形的方式有很多,在3月30号那天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分享了一些~~
1张脑图讲清楚:景德镇手工和半手工的区别
较真儿的人会做出精美的作品,例如做壶来说,如果一把壶的壶嘴、把手是比较对称且有线条变化的,那么壶嘴、把手的模种一般都是手工做种,而比手工做种能够做出更板正的方式现在是建模(犀牛偏多)。
壶身和壶盖,一般就选择了手工拉坯、手工利坯。
一般来说,手工做出来的壶身和壶盖,注浆或压坯,或二者相结合,都能做出来,区别点就在于外形以内的型。
就冲这点大多数人忽略不在意的点,较真儿的人就在意。
这时候有人会说,既然壶身和壶盖都选择了手工拉坯利坯,那么壶嘴和把手为什么不是纯手工呢?
在我看来,注浆做壶嘴和壶把手,匹配手工利坯的壶身和壶盖不算是妥协,算是讨巧。
说完了模种的制作,接下来就是成型。
壶嘴和壶把手选择了石膏模具注浆,那么泥浆的调制就比较重要。壶嘴和壶把手都算是精致的小件,这样的小件体积小,部分部位更是比较尖;厚度要求也比较薄,通常坯体是1-2毫米之间。要想满足这样的成型要求,那么泥浆则需要流速好,吃浆速度偏慢(比常规空心注浆产品,例如茶叶罐),触变低,回浆后的坯体内外含水率接近,回浆后的坯体干燥速度快,收缩慢且坯体够硬好脱模(不易变形)。
壶身和壶盖则是手工拉坯、手工利坯,一般质量的手工茶壶,其造型难度不低,而要求高的手工壶,壶盖和壶身的利坯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保证不同壶身之间质量接近甚至相同,还要壶身壶盖内外曲线变化接近一致。
各部件完成修整后,接下来就是把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这里提一下壶的各种粘接方式:湿接、干接、循湿,这里我们讲的是较真儿的人做的壶,所以循湿是他的选择。
循湿是什么?通常,修整后的各个部件,都要刻意保湿,便于湿接的时候粘结。这种情况下,通常各个部件都不精致,有很多模具合缝线之类的现象。
当各个部件都被精修之后,壶身的水分已经很少了,甚至变成了干燥的坯体了,这个时候把手和壶嘴却可以是一直湿的(水分大)。湿的和干的部件粘结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即使粘结在一起是会大概率开裂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已经干燥了的壶身进行边湿的操作,即让水分重新回到壶身身上去,这点挺难。
壶身被拉坯完成后,是湿的,尺寸是最大的;被利坯时,是带有一定水分的,尺寸是第二大的;利坯后,进行精修,几乎是干的了,尺寸是最小的(近乎等于素烧后的)。
把干燥了的泥坯再变成湿的,就需要制作保湿盒,保湿盒操作不合理,放进去的干坯就会变糟,这点大家应该好理解吧?所以,保湿盒的操作也是有一套流程的,这里就不再展开详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
假设,干燥的壶身重新变成了湿的,重头戏就可以开始了:接壶。接壶,包括了球孔制作(一般都带球孔)、球孔粘结、壶嘴粘结、把手粘结,操作考究,稍有不当就有开裂。
单纯的文字,可能大家还不是很好理解,视频拍摄,工程巨大,可能直播演示,倒是一个很便捷的方式。
今天的主题,想分享的是景德镇各种瓷器的成型该怎么做,但是边写边有一个感受是,从陶瓷从业者的角度去写,大家看起来可能都比较懵,要是拿一个具体的产品来展开讲,可能效果会更好,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