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暂时告别了父母、爱人、儿女的身份,身披白色“战袍”,冲到了抗击疫情第一线,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为生命保驾护航。

9月伊始,新冠疫情突袭贵阳,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省多家医疗机构闻令而发,驰援贵阳、织金。9月2日至23日,首钢水钢医院共派出104名医护和检验师星夜驰援。这群白衣执甲、不畏艰险的“战士”,无论是在前方抗疫还是在后方防疫,他们都始终秉持着保护群众、战胜病毒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为构筑疫情防控防线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了战疫,她把婚礼推迟了3次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1)

灯光温婉,音乐柔曼,在婚礼进行曲中缓缓步入殿堂;婚纱洁白,鲜花簇拥,宾客共同举杯祝福,这应该是每个女孩子向往的梦。但对于程恬恬来说,每当婚礼和抗击疫情相遇时,她都坚定选择了后者,为此,她3次推迟了自己的婚礼。

程恬恬是首钢水钢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护士,2022年3月底,她的婚礼在即,但是兴义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全省各地医疗机构火线驰援兴义。程恬恬所在的科室本就人手紧张,加上有几名护理人员被抽调驰援兴义后,剩下的护理人员只能放弃休息连轴转,作为泌尿外科骨干的程恬恬与男友商量后,他们推迟了婚期。

兴义市疫情得到控制后,程恬恬的婚礼又被提上日程。双方父母商定,婚礼订在5月1日。

怎料事与愿违,4月下旬,上海疫情蔓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程恬恬没有多想,毫不犹豫地推迟婚期,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主动报名到上海参加抗疫。4月25日,首钢水钢医院接到市卫健委关于援沪抗疫的通知,作为首钢水钢医院首批驰援上海的医务人员,队长程恬恬带领11名战士义无反顾地紧急奔赴贵阳加入贵州省援沪医疗队,星夜逆行驰援上海。

临别前,男友拉着她的手说:“做好防护,等你回来!”

召必应,战必胜!援沪抗击疫情期间,首钢水钢医院援沪医疗队进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ICU、产科、肾内科、心内科等岗位的12名战士带着六盘水市、贵州省的深情厚谊,不辱使命,奋力克服救治工作风险高、难度大、强度大等重重困难,积极参与到新冠危重病人救治、院感防控、核酸采集等工作当中,凭借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成功救治了大量的新冠病人。并实现了全员“零感染”目标,全力护佑了上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

“面对疫情,家人对我的爱、担心和支持,都化成我工作中的信念和勇气!”程恬恬说。

从上海平安归来后,经过二次延期,亲朋好友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今年是否还举行婚礼?面对亲友的关心和牵挂,最终,她与男友敲定了10月1日的婚期。

虽然备婚程序复杂繁琐,但想到能和爱人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她的心里总是涌动着深深的幸福和甜蜜的期待。

9月3日凌晨,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医院领导打来电话:“恬恬,你被抽调到援筑医疗队,今夜驰援贵阳,1个小时后出发,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我有抗疫经历,保证完成任务!”程恬恬没有半分犹豫,答得干脆利落。

可是,她又一次忽略了家人,也忽略了她的婚礼。

当家人得知她又要再次奔赴一线,一边帮她收拾行李一边调侃道:“这婚还结不结呢?给你买的喜被都快长毛了!”

“一定结,放心吧,时间我俩再商量!”

男友的回复则让她更加坚定:“你是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刻不容缓!婚礼可以推迟,但责任绝不可以延后,我这没问题,会一直在你身后!”

家人的支持是她的坚强后盾,更是程恬恬义无反顾的勇气。

疫情散去,幸福一定如约而至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2)

今年26岁的赵丹是首钢水钢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化验员。按原计划,她和在月照机场上班的男友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们10月1日的婚礼,预备迎接自己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然而,新冠疫情突袭贵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赵丹逆行而上,主动申请加入援筑医疗队,到阻击、防控疫情的最前沿,牺牲“小爱”成就“大爱”,用默默坚守换“疫散花开”。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3)

赵丹

9月2日,赵丹作为首钢水钢医院首批驰援贵阳的战士出征,被分配到南明区筑城广场的移动方舱式核酸检测车上进行核酸标本检测。在移动核酸检测方舱的10多天时间里,赵丹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与战友在充满感染风险的环境中,顶着缺氧、头晕的状态连轴转,每次下班脸上都布满了勒痕,全身湿透,精疲力尽。尽管如此,为了尽快出结果,不影响工作进度,她连吃饭都顾不上,往往都是“三餐合一”,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匆匆吃完一顿饭便回宿舍休息。

9月10日,回宿舍休息的赵丹翻着日历,看着10月1日是她举行婚礼的日子,思来想去,她抱着愧疚的心情给未婚夫发了信息,决定要延期举行婚礼。令赵丹欣慰的是,这一决定得到了未婚夫和双方家长的赞同。家人们很理解,也很支持,毫不犹豫地同意延迟举办婚礼,未婚夫告诉赵丹:“安心工作,虽然是早已定好的良辰吉日,但是,没有国家,哪来我们的‘小家’?”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赵丹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沉下心来,摒弃杂念,一门心思扑在支援工作上,圆满完成了一系列支援任务。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4)

赵丹

虽然临时取消了一家人精心策划、满心期待的婚礼,心里难免有遗憾,但面对疫情,赵丹说:“作为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要有责任和担当,不畏困难、冲锋在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疫情反而让我们的婚礼更加有意义。”

“舍小家,顾大家”“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抗疫归来,你一定是最美的新娘”……同样,在首钢水钢医院援筑医疗队员叶明兰的朋友圈评论里,也满是祝福和加油的话语。

为了打赢贵阳疫情阻击战,儿科的叶明兰主动报名参加援筑医疗队。出发前,她告知未婚夫及家人要做好婚期延后的准备,家人们一致表示支持,并一再叮嘱她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工作,等疫情稳定后再举办婚礼也不迟。怀揣着家人的叮嘱和领导、同事的厚望,叶明兰无反顾地奔赴将军山医院,战斗在疫情第一线。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5)

叶明兰

疫情面前,有无数位这样的无私奉献者,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用忠诚、责任、担当诠释着初心使命,用自己的能量铸成铁臂铜墙,守卫着人民的健康防线。疫情终将结束,万物终将复苏,期待为了打赢疫情阻击战而“迟到”的新娘们早日归来,与爱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看遍人间烟火,共度岁月久长。

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孕妈” 疫情不退我不退

援筑医疗队的赵婉是首钢水钢医院心内科的一名护士,被分配到花溪平桥进行核酸采集。

此时的平桥已被列为高风险管控区,各个出口均已封闭,已不能自由出入。该区域人群密集,有的居民楼没有电梯,为了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顺利采集,赵婉经常和小伙伴们爬楼上门进行采集。记得有一次,一栋25层高的电梯楼因为电源发生故障,电梯停运,为及时完成采集任务,医疗队的队员们由黑暗的楼道步行逐层完成采集工作。采集结束时,已是深夜1点半。夜里温度只有14度,汗水已经浸透了他们防护服内的衣衫,脱下防护装备却感到寒意来袭,冻得瑟瑟发抖。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6)

赵婉

到达贵阳的第6天,感到身体不适的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不影响工作,满心欢喜的她只把这一喜讯分享给同在医疗队的闺蜜。为了慎重起见,闺蜜立即把这一情况告知了队长。

医院领导接到援筑医疗队队长的汇报后,立即打电话给赵婉,决定让她撤出贵阳,单位派车把她接回来。但赵婉一再坚持要留下。“害怕是人之常情,尤其是我还怀着小宝宝,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必须坚守岗位,为的是更多人的生命安全,我在工作中一定会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决不会因为怀孕拖了工作的后腿,请组织放心。”

从那一天起,赵婉每天都会接到院领导的问候电话,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嘱咐她注意休息,照顾好自己,队员们在工作中也时时照顾着她,“去采集核酸的路上,姐妹们都挽着我,生怕我摔跤,其实我真的很好,没有什么妊娠反应,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我真的感到很温暖。”

“面对此次疫情,我能奔赴抗击疫情的医护战线上,是我的骄傲也是我的责任。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会为我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击病毒的阻击战。”赵婉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 做好疫情防控“守门人”

院感无小事,任何细微的疏忽和大意,均可能成为引爆院感事件的“定时炸弹”, 这让院感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时刻在战场“扫雷排雷”。疫情面前,院感人不仅在医院内部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更将足迹遍布在凉都大地,为全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晨曦微露到月明星稀,首钢水钢医院感科主任张琴都会准时出现在医院的各个区域,坚持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核酸采样点、医废处置点等重点区域反复督导。重点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病区管理、员工管理,协助处理疫情防控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红黄码管理、患者突发状况、闭环管理中院感防控问题。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核酸标本安全转运、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污水处理、空调系统、净化系统的消毒处置等疫情防控工作,凭借职业的敏锐性严防死守,争取做到精、准、狠,为临床科室做好保障工作,最大限度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7)

张琴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张琴在做好医院各项工作的同时,更肩负起了全市医务人员院感培训及应对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细化院感工作流程,并制作了院感防控的课件。为了进一步杜绝交叉感染,做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一遍遍示范,一遍遍讲解,直到每个人都熟练掌握,而她全然不顾已经沙哑的嗓子。

张琴平时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对待工作却不畏艰苦,勇挑重担。9月16日,张琴接到我市一隔离点的紧急防控任务通知,她深知这次任务的危险,但她义无反顾,立即奔赴隔离点。来不及休息,她勘察隔离点的每一个角落,分析研究每一处流程,每天早上的院感团队会上,听取前一天各位成员的工作进展,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逐一解答, 对新的重点工作进行布置。身为负责人,张琴需要安排好隔离点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对每个隔离人员的需求了如指掌。每天为隔离人员测核酸、送餐、整体消杀……防护服一上身就是连轴转。几个小时无法喝一口水,衣服被汗水湿透,她没有喊过累,没有叫过苦,在她的心中只有执行好任务的责任与决心。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8)

张琴

面对疫情,张琴及她的科室就像一座堤坝、一道防线,凭借着高度的责任使命感、过强的专业素养,勇于疫情防控担当,率先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搭建起安全屏障,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他们把“安全”二字牢记心间,矢志不渝地坚守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感控人的初心和使命,以自己的专业精神与职业技能,为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人轮岗,机不停” 做好抗击疫情“侦察兵”

疫情当前,“黄码”、“绿码”、核酸“阴性”成了当下人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是啊,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更是老百姓心中的“定心丸”。在全民抗击病毒,严防死守,对病毒避之不及时,有这样一群常年身处密闭的实验室,始终在与病毒“短兵相接”的人,他们就是疫情防控的主角,抗“疫”战场上的“隐形战士”——医学检验人员。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9)

“我们每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与病毒标本‘ 亲密接触’,每天都是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编号、加样、提取,然后再利用荧光定量PCR 的方法进行检测,最后判定结果并发出报告。这其中大部分步骤都是需要手工来完成的,检验过程既要精神高度集中,小心谨慎,还要拼手速,这对检测人员的体力和耐心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次检验下来整个人都是筋疲力尽。”首钢水钢医院检验科主任丁慧红告诉记者。

首钢水钢医院检验科不仅承担着医院入院病患和陪护、全院职工、区隔离点以及外单位和个人的核酸检测、信息汇总、结果上报,还担负着我市其他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任务 ,当然病患日常的常规、生化、细菌、免疫等检验一样也没有减少,工作繁重、责任重大可想而知。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10)

贵阳疫情来势汹汹,原本人员紧缺的首钢水钢医院检验科积极响应市卫健委的统一调度,先后抽调5名专职人员前往贵阳市参与抗疫。在院党委的统一带领下,检验科克服重重困难,调整班制,通宵达旦,“人轮岗,机不停”,只为高效高质量完成检测工作,仅在9月22日就超负荷检测达20900人次,连续几天检测均达20000人次以上。每天满负荷检测,护目镜早已模糊布满雾气,防护服下成串汗珠浸湿了贴身衣物,实验"金花"们承受着体力与精力的双重考验,支撑他们的是作为水钢医院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信念。

为了保证检测速度,他们尽量少喝水,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和更换防护服的时间。每次从实验室出来,手臂因为长时间操作而变得僵硬,脱防护服时手都是颤抖的。但确保每一份检测报告都准确无误,就是对他们殚精竭虑工作的最好回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我省疫情严峻的当下,为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核酸检测能力,消除各种风险带来的担忧,首钢水钢医院检验人恪尽职守,精准维护群众健康,不负白衣,用专业力量保障医院防疫战线,为广大患者筑起了安全的防护栏!

核酸采样上千份 胳膊酸痛的她流着泪坚守在岗位上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有的战士冲锋在一线,有的战士在后方为构筑疫情防控防线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9月20日下午5点半,在首钢水钢医院门诊部,刚刚结束白班核酸采样工作的90后护士陈绍譞赶紧拿起水杯“豪饮”起来,由于太过饥渴,科室的姐妹都能听到她咕咚咕咚的吞咽声。从早上8点上岗到白班采样工作结束,她仅在午饭时喝了几口水。“穿脱一次防护服至少需要20多分钟,20多分钟可以完成四五十人的采样工作,我们中午吃饭时也不敢多喝水,因为怕下午工作时会想去卫生间。”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11)

这种情形对于首钢水钢医院各核酸采样点的医护人员来说,早已是常态。自健康码“亮牌”措施实施以来,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又迎来新的挑战。9月17日8700份、9月18日6700份、9月19日9000份……这是首钢水钢医院核酸采样点每日的工作量,我们健康码上的“48h”“7d”字样背后,是核酸采样医护人员的辛苦坚守与默默付出。

首钢水钢医院坐落于中心城区繁华地带,因此也成为我市日采样量最大的医院之一。

9月19日,市中心各小学及幼儿园接教育部门的通知,学生须进行核酸检测,各医疗机构核酸检测人数陡增,首钢水钢医院的各检测点上更是排起了长龙。因为是工作日,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检测的,由于老人们大多用的手机是老年机,且连孩子的身份信息都不清楚,所以给医务人员的检测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排队检测的队伍越来越长,怎么办?首钢水钢医院全员动员,各科室及时抽调人员前来帮忙,院领导与机关后勤人员全部补充到各点位上,预检分诊、维持秩序、打电话和学生家长核实孩子的信息、把孩子的身份信息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操作……

最美逆行者坚守战疫第一线(最美逆行者守护)(12)

16:35,从早上8点就进入岗位的陈绍譞已经采样上千份了,不断重复同一个采样动作的她因右臂酸痛抬不起来,眼泪忍不住地一直往下掉了,但是她依然没有停下来,每采集完一个人的核酸,她还带着哭声说:“做好了,小朋友慢走”。

在医院核酸采样点,最辛苦的并非采样岗,而是预检分诊岗。“请出示您的行程卡”“请扫一下场所码”“请申请就诊码”……预检分诊岗位上的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说话,她们需要对每个前来采样的市民至少讲4句话,还需要维持秩序、为不会扫码的老年市民解答难题等。护士长杨林说:“我们这支队伍十分团结,每次排班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去预检分诊岗,希望让伙伴们可以轻松一些。值班时,采样岗位上的人从来没有忘记外边分诊的小伙伴,她们会走出去说,‘我替你一会儿,你进屋喝点水。’”

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自己。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铸就伟大。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程恬恬”“赵丹”“叶明兰”“赵婉 ”这样平凡且伟大的普通人,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陈绍譞”“张琴”“丁慧红”这样不辞辛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乌蒙新报记者 李佳凤

编辑:谢孟融

一审:李佳凤

二审:赵明

三审:刘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