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苍溪紧紧围绕“543”发展战略,创新实干、赓续前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新征程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苍溪县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苍溪县乡村振兴(描绘苍山新气象)

苍溪县乡村振兴

2021年,四川苍溪紧紧围绕“543”发展战略,创新实干、赓续前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新征程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理论武装立心 高扬思想旗帜

苍溪县委常委会班子发挥“头雁效应”,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8次,举办专题读书班1次、专题讲座2次。县级党员干部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形成领导干部示范学、党员干部集中学、单位职工自主学的全覆盖学习大格局。

发挥“乡音效应”,组建以支部书记、“五老”、“乡村知客”等为成员的基层宣讲小分队,下沉村组社区一线,利用坝坝会、户长会、群众座谈会、技术培训会等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微讲座1500余场,用地方话的顺口溜、“三句半”等推动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守正创新,推动理论宣传活起来。“学习强国”学员数突破4.2万人,在“苍溪发布”微信平台、苍溪印象网开设理论学习专栏,举办各类理论知识网络竞答活动,“网”“微”“端”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加油站”。

县委宣传部等40余个基层党组织通过工作微信群、QQ群每日推送六中全会精神要点,将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坚持学思结合。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召开理论学习座谈会、举办学习沙龙、开展心得分享会近400场次。推进领导干部“命题调研”,县级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文章63篇,其中1篇在全省交流、12篇在全市交流,20余篇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

学史力行实干 赓续红色基因

立足红色资源,苍溪创新推出“345”工作举措,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推行“会前学史”制度,邀请罗青长、邓仕均、贺炳炎等老革命、烈士后代为县委理论中心组作报告会;创作红色访谈60篇,整理红色故事210个,编辑《红漫苍溪》等地方党史读物25册,推出《吴忠有忠》等党史课程和“微视”作品60余个。《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优化党内批评的伦理思路》入选四川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守护人民健康 践行初心使命》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征文”全国三等奖。

依托红军渡、黄猫垭打造县内党史、党性教育主阵地和县外党史、党性教育目的地,承接来自海南、山东等省外研学团体50余批次,高质量承办全市市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暨市级领导干部读书班,苍溪正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历练初心的红色热土。

“百部微视耀初心”“百幅剪纸述党史”“百场文艺献给党”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精彩纷呈。

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与营养,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把苍溪人民所盼、苍溪发展所需的事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

围绕办好民生实事,苍溪县聚焦“大系统”,解决大难题,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开设“小窗口”,做好大服务,推出“小举措”,传递大温暖。广泛推行“打红条”“围炉夜话”等群众工作法,主动发现问题、认领问题,把雪中送炭的好事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县级领导干部领办重点民生实事186项,各部门解决民生事项2500余个。

厚植文化底蕴 盛放文明之花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立足县域文化资源优势,苍溪县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1座、新建城市书屋2个、职工影院1座,城乡“15分钟公共文化圈”基本形成。举办“全民阅读·书香苍溪”红色经典诵读会、“聚宝源杯”职工篮球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10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成功创建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并获优秀等次。

积极推进中国作协、四川省作协苍溪创作基地建设,建成嘉陵江文学院,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中国文学之乡”。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出台年度文艺作品创作方案,推行重点项目责任人制度,编辑出版《“醉美梨乡 水墨苍溪”系列丛书》等一批地方读物。2件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刊发,小说《泥窝物语》《运山》分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二等奖、国家能源局经典文学作品金奖,原创舞蹈《梨乡开遍幸福花》登上央视舞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唤马剪纸作品在天府家风馆展出。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厚重”是苍溪文化的地理高度,“厚德”则是苍溪文化的地理深度。

持续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百工程”,常态选树身边好人,3人获评四川好人,2人分别被评为市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全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渐浓郁。

不断巩固提升四川省第五届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册志愿者103820人,县仁爱志愿者协会被河南省文明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测评得分居全市县区第一。

讲述苍溪故事 汇聚奋进力量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聚焦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推进“五大主题”,巧策划,讲述苍溪故事。

持续深化县融媒体中心内涵建设,顺利通过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评估考核,成绩位居全市第一。以群众需求、大众喜欢为切入点,推出《一碗油茶温暖一座城》等一批“1万 ”作品,《围坐火炉——听苍溪95岁抗美援朝老兵讲他的故事》系列作品在抖音平台浏览量达269.5万次,点赞14.6万次,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官媒平台转发。全省县级综合传播力指数上升13位,居全省第20位、全市第一。

坚定唱响永远跟党走时代主题。举办“颂歌献给党”微视频拍摄大赛等系列活动3次,12件作品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推动“革命文物安家工程”,充实完善罗青长生平事迹展览馆,建成红军图书馆等红色阵地,组织开展“承先烈遗志·创复兴伟业”“永远跟党走”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40余场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旋律铿锵激扬。

昂扬网络主旋律。通过“视角苍溪”APP、“苍溪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政务媒体平台,学习新理论、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开设《青春献礼一百周年》等4个栏目,组织网络媒体开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等网络活动5次,网上网下同心圆日益构筑,网络空间愈发清朗,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在梨乡厚土不断汇聚。

2022年大幕已启,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宣传思想工作任重道远。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苍溪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新征程凝聚磅礴伟力。(王友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