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的广元市苍溪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按照四川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广元市七大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以县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户建增收脱贫自强增收园“三园联动”为抓手,大力推动以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该县214个贫困村(村社合并调整前数)、26822户、91837人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5%,其中依靠产业脱贫9095户、24430人,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9%,实现依托产业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7.2%。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1)

苍溪县桥溪乡岐山村一村一品猕猴桃产业园。

“三园联动” 壮大特色产业

“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谋定而为,该县立足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每年规划建设1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集聚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产业园 新型经营主体 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区域内的贫困村、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纳入产业园建设,联村带户,带动连片增收扶贫。

目前,该县建成产村相融、园村一体“基地 加工 科技 品牌营销 农旅融合”的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其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命名的产业园8个,市级10个,正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连片发展苍溪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主导产业20.8万亩,特色产业覆盖苍溪县31个乡镇、214(村社合并调整前数)个贫困村,产业园内贫困户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0700元。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2)

苍溪县天新现代农业园区猕猴桃种植基地。

“我家种了有机红心猕猴桃五亩,产量达1万斤左右,纯收入有十二三万。”今年10月,望着挂满树梢的红心硕果,桥溪镇尖山村村民王琼芳喜笑颜开。

户成园村成片。当地围绕村建特色产业示范园,实现“一村一品”扶贫减贫。按照“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的要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苍溪雪梨、中药材、畜禽水产养殖、特色林果、种苗花卉、休闲观光旅游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目前,苍溪县在贫困村建成千亩(百亩)“一村一品”示范园619个,其中千亩园69个。带动贫困户人均实现增收4100元。

同时,户建自强脱贫增收园,“一户一园”自主脱贫。围绕“一人一亩自强园、增收脱贫超万元”目标,对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坚持每户有一个增收自强园、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有一条机耕作业道、有一个抗旱微水池的“四有”标准,实行品种统改、技术统训、农资统供、品牌统创、产品统销和贫困户分户生产的“五统一分”带贫经营模式,实施政策资金、订单保单、干部帮联、技术培训“四个到户”的帮扶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引导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9年,苍溪县贫困户累计建户园1.56万个,人均产业实现收入4500元。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3)

苍溪县药文化博览园。

“长短”结合 拉长增收产业链

如何让产业带动群众进入脱贫“快车道”?当地按照“长线产业增后劲,短期产业见实效”的思路,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等长线产业和在水果基地下套种蔬菜、中药材等见效快的短期产业,配套养殖生猪、肉牛羊、小家禽,通过“果 菜 药”等立体种植,“果 养 沼气”种养循环,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该县建成立体种植、种养循环特色产业基地19.5万亩,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除了拉长产业链,做长加工转化增值链也是必不可少。当地通过大力开展特色农产品产地清洗、分选、保鲜、包装、贴牌等商品化处理,建成产地初加工点339个,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率达90%。带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4300余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工园和扶贫车间,培育引进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8家,开发果汁、果酒、含片、酵素、休闲食品等系列加工产品36个,年加工农产品与扶贫产品23万吨。广元果王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猕猴桃、雪梨等果酒、饮料、含片等系列加工产品,年收购加工农产品2.1万吨,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58人。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4)

苍溪县电商物流中转中心。

此外,该县还按照“一特色种植园就是一个旅游景区”的思路,做长农旅融合增收链,拓展农业功能带农致富。建成农旅融合A级以上景区10个,其中,国家AAAA级、AAA级旅游景区4个。规划建设中国红心猕猴桃博览园、国际猕猴桃风情小镇、五星级猕猴桃主题酒店,成功举办全国红心猕猴桃研讨会和采摘节,大力开发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礼盒、剪纸、绘画、根雕等旅游商品,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全县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产值达14.7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00元。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5)

苍溪县五龙镇贫困户建设的温氏生猪托养场。

做强品牌 擦亮“金字”招牌

2019年,苍溪县红心猕猴桃鲜果产地收购价从2014年的每公斤10元上涨到20元,是其它品种猕猴桃的3-4倍。销往全国大中城市和欧美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红心猕猴桃,每公斤售价达40元。

是什么让“苍溪造”红心猕猴桃如此走俏?

“统一品牌、商标各异、注明产地、统一管理。”苍溪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县大力实施红心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品牌战略,成功注册“红阳”猕猴桃系列商标36个,苍溪红心猕猴桃先后获得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14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级金奖9个,被誉为“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品牌价值达80.99亿元,荣登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

成都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四川广元苍溪)(6)

苍溪县云峰镇贫困户黄金梨自强园。

连续举办6届猕猴桃采摘节和15届梨花节,借力多种载体广泛宣传促销农特产品。建立苍溪县扶贫产品加工营销中心,建立扶贫产品目录,摸清扶贫产品家底,为产品营销提供需求信息、产品认证、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农民务工服务等,帮助27家企业54个产品获得“四川扶贫”商标使用授权,制定扶贫产品质量安全标准13个,建基地质量安全初检点31个,与沃尔玛、华润万家等14家知名商超建立稳定订单销售渠道,在北京等全国大城市开设苍溪特色农产品直销店25家。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在京东等平台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6个,开设各类网店600多家,农产品电商销售占比达35%以上。大力促进消费扶贫,创新推行“以购代捐”、定制生产等消费扶贫模式,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产业协作项目31个,建成“浙江三门-四川苍溪农特产品展销馆”,带动30余个贫困村、1000余户贫困户农产品销售。

小小红心果,致富大产业。苍溪通过“三园”联动,承载起山区人们脱贫致富的大梦想。(图据苍溪县委宣传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