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1)

《燃烧女子的肖像》这是一次经历了感情暴风雨的洗刷。是被震撼过生命建筑的根基,是被龙卷风掀翻屋顶的瓦片,瞬间卷走一切,卷走此前被理性和个性保持的秩序。

电影的笔触也如肖像画般细腻,把回忆中爱的体验感拍得太好,结尾尤佳。镜头也太美了,单看画面也是一种享受。从影片的角度而言,影片用回忆拉开全片序幕的手法略显俗套,但小姐第一次从画面中出场和真实的出场,都是以背影的形式,这点较为贴合。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2)

整部作品画面非常美好,音乐品味不俗,节奏把握算是得当吧,虽然我个人觉得中间部分稍慢,隐喻克制的情感并非一定要通过慢节奏来体现,但整体影响不大。 全片有三副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夜晚被火烧到的裙摆,太惊艳了。其二,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的桥段,何止惊艳,我都惊呆了,原来还能这样表现,导演太会了!其三:墙上的画作中,小姐手握的第28页,那一瞬间,不止是女主,相信观众也都会为之动容。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3)

那是,只有彼此才懂的,仅仅是属于她们的秘密啊。从情感角度而言,这份情感,正因为短暂,所以才显得异常美丽和难忘。当然,没有未来,未来也就是未知了。

影片的主体是一个独属于女性的真空空间,社会背景被剥离掉了,在这里几乎没有男性存身。也只有在这里才会有女性之间相识相知,片的形式也贯彻这一逻辑,伦勃朗式的布光模糊背景凸显人物。然而实际上这个空间还是处在男性社会的阴影之下,包括故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男人的缺席(女主继承父业、女仆有孕在身、婚约临近)。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4)

大门一关,冥府与现实的通路就此消失,阴阳两隔,回到现实中等级制度森严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周遭瞬间变得逼仄起来,也无人交流沟通,于是先前的一切骤然变得弥足珍贵,“诗人的选择”。这便是全部了,比起电影更像是一篇装帧美丽而言简意赅的檄文,附上了有关浪漫的序跋和注释。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5)

高饱和度的颜色碰撞和湛蓝的海浪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重重地一下下撞进心里。“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 “不要遗憾。请你记得。”“当你问我什么时候感受到爱时,我想说的就是现在。” 因为深爱,所以回头,所以不愿错过能看你的每一眼,所以想记住与你的每一个瞬间。Ne regrettez pas.可能是感同身受,结尾处和女主一起哽咽,即使不能再次相拥,但我看向你的眼神已经表达了一切。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6)

cp感有点弱可能是唯一硬伤,而我的连带反应就是在解读上更多偏向于女性主义相关。男权制度下被掐死在萌芽阶段的反抗,注定无果的悲观也导致无法做出行动,而爱情就好像已经是墙角偷开一季的花。身份卑微的女仆却好像是她们中的佼佼者,从对那段神话的解读中就感觉更清醒。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7)

灯光美术营造的油画质感、摄影选取大量的近景、特写机位让人一刻都舍不得走神。全程的音源音乐也足见导演的功力。最后一场戏的思念、悲愤、挣脱的欲望、无奈的可悲,曾经燃烧过,就无法奢望再多一秒的燃烧。

相比于男同,女同的电影往往无法让我的情感抵达对岸,总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为什么两个女人会对彼此产生好感,她们能在对方身上看到什么光芒?我也一直没有在女性身上看到爱情的光芒,所以迷失了,只看到了母性。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8)

电影本身拥有超高的质感,每停顿一秒都是绝美的画面,演员表演细腻,人物情感进阶拿捏精准。如果你只是为了欣赏一部好电影,那你碰到了。如果你和我一样无法理解女同学,建议你不要看,那很煎熬,就像等待一辆满载的公交。

难怪戴锦华老师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超越同性题材的平等建构”:从男性凝视到女性凝视的转变,镜头一直在以一种舒服的视角记录着角色的变化,并利用隐喻的画面和台词铺张情绪。有些镜头设计得相当巧妙,不需要多么裸露或者香艳的场景,其中的意蕴就已经能让观者品味到了。

燃烧女子肖像中的女人(燃烧女子的肖像被卷走的理性)(9)

尤其两位女主的眼神戏也很到位,可以从中看出浓烈又不显张扬的爱意。这是真正意义的女性电影,如果不是题材敏感,很适合作为课题研究。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