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树木很崇拜,民间历来有四大“吉祥树“的称呼。

在我国原产树木中,柳树是阳春三月最美的树木。古时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之寓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柳树又成了民间的吉祥之木。我们熟悉的南海观音菩萨,就是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向人间普洒雨露,消灾降福。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1)

梧桐,又名“青桐“,在古代被视为“宜子孙”的祥树,同时也是制琴的好材料。梧桐的枝条也被称为“凤条”,因为“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2)

榆树与柳树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已广泛种植。榆树的根、叶、花、皮均可食用,荒年之际可以当粮食吃。明朝朱橚(qīu)的《救荒本草》专门介绍了榆树叶、皮在青黄不接时的食用方法。榆树的果实叫榆荚,民间俗称“榆钱”,榆钱,“余钱”也,正所谓“阳宅背后种榆树,铜钱串串必主富”。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3)

槐树在先秦时已为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据《周礼·秋官·朝士》记载,周天子的庭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意思是在左右两边各种植九棵棘树,南边种植三棵槐树,以便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立位置,即所谓的”三公位焉“。在古代,把皇帝的宫殿称作“槐宸”,把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叫做“槐市”。每到科考的时候,“槐花黄,举子忙”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4)

大约在1469年前,即公元553年,一个叫韦孝宽的人任雍州刺史。雍州在今陕西、宁夏全境及甘肃、青海大部。以前,雍州路两旁每隔一里设置一个土堠(hòu),用来标记里程,但遇到雨雪天气,土堠就容易被损坏,所以经常要进行修复。韦孝宽上任后,便下令种植槐树以代替土堠,既免去百姓不断修复之劳,又能减少国库开支,同时来往行人亦可在树下乘凉休息。朝廷闻知此事,很是赞赏。于是令诸州夹道每隔一里种植一树,每十里种五棵,百里则种十棵。这便是“植树便民”的典故。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5)

韦孝宽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他的这一做法很快在其老家流传开来。陕西人更是对韦孝宽种植的槐树青睐有加,发展到今天槐树也成为了西安人的市树

虽然在古代没有形成植树节并固定下来,但是人们已经意识到树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官方颁布法律,制定各项奖惩标准禁止乱砍滥伐。阳春三月,清明前后,人们也会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下吉祥树木。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6)

周文王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秦朝的《田律》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环境保护法律文献,其中专门规定了树木砍伐的数量及时间。

唐朝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乱砍滥伐。《唐律》详细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奖惩标准。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7)

明清时期沿用唐宋以来的法律,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法令有所发展。

到了近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很快设立了农业部。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童山濯濯”,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同年7月,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北洋政府正式下令,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8)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4月7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将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日,以纪念总理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1956-1959年毛主席在不同场合发出了“绿化祖国“、”发展林业“、”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9)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正式在全国开展起来。

3月12日植树节百科(正是植树的好季节)(10)

3月12植树节,正是植树的好季节,赶快行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