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市十七座教堂中规模较大和较早建成的一座,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它位于东北城市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地段街、兆麟街、石头道街之间,是原俄国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整座教为庭式建筑,中央一座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窿,红碑结构,巍峨宽敞。现存的砖石结构教堂建于1932年。1996年11月,该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教堂被修复并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基本信息历史沿革

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

公元1907年,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当年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落成,用作该步兵师的随军教堂。

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改为清水红砖、绿色圆顶的拜占庭式建筑。

1958年开始关闭教堂。文革期间教堂遭到部分破坏,曾经作为哈尔滨第一百货公司的仓库使用。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政府将遮挡教堂的建筑物拆除,并对教堂进行修复,辟建广场7000平方米,光大了这一重点保护建筑的艺术风貌。在同年9月2日改为建筑博物馆,用以展示哈尔滨的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又对教堂周边的区域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建,对教堂增加了夜间照明装置,改造于同年12月完成,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场地。

它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哈尔滨一处独特的景观。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1)

其中全国热播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镜头就取自这里。

建筑特点

外部结构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2)

内部设计

索菲亚教堂的蓬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主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边疆拱券的设计风格。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3)

建筑意义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不仅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而且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现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4)

保护修缮

1997年6月,为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索菲亚教堂广场实施综合整治。

2000年,市政府组织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扩建、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及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设工程。

2000年10月1日,建筑艺术广场扩建和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工程于竣工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建筑艺术广场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36154平方米。

2001年7月1日,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设工程于竣工对外开放,地下展馆总建筑面积3972平方,是哈市首次建设的现代化展馆,共分展览、演示、接待、办公、沙盘控制、展品贮备等六个区域。位于展馆中央的是1:600的哈尔滨城市建设规划沙盘,总面积396平方米,表现市区面积142.56平方公里,涵盖了南岗、道里、道外、动力、香坊、太平六个行政区域。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5)

交通

1:从哈尔滨市乘坐1、5、20、53、61、113、114、206路等公交车,在"兆麟街"站下车即到。

2:.从哈尔滨火车站坐101 103路车在哈一百站下车

3:乘88或85到公路大桥转乘116到建筑艺术广场

实用贴士

如果准备冬天去拍摄教堂的夜景,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在零下三十度的教堂前,几分钟内就会让南方游客冻得发僵,而你的相机也会因为低温,变得反应迟钝。广场周边有一些商场,实在受不了时,可以跑进商场取暖。

哈尔滨教堂旅游路线设计(哈尔滨周边旅游推荐⑦)(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