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魏晋时期的诗词,尤其是到东晋时期具有代表的是谢灵运和陶渊明,谢灵运是山水派诗作的鼻祖。陶渊明是田园派诗作的鼻祖。东晋时期的诗作也是唐诗的来源,有四言、五言、七言是经过了楚辞、汉赋、汉乐府的过程,是在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也是继承和发展了三曹诗作、建安七子诗意以及竹林七贤的风格,而逐步完成。与之的唐诗宋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没有形成如绝句、律诗固定的韵律和格式。

中国诗词的源头是《诗经》,风雅颂300余篇,实际上是后世的楚辞汉乐府,以及山水诗、田园诗,还有唐朝时期所说的边塞诗、新乐府诗等分类,追踪溯源都会回归到《诗经》,都能找到这些诗作的影子。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东晋伟大诗人)(1)

谢家建筑怀谢楼

东晋诗作是风格受魏晋文学影响较大。东晋时期的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等诗作中,也可以看到对山水的描述,曹植的《洛神赋》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和内容。但是仍然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忧国忧民,注重政治话题。

建安七子的诗意和风格,已经逐步扭转了汉赋汉乐府过分注重形式和辞藻的堆砌,追求华丽的词句。曹魏末年的竹林七贤纵情肆意,逃避现实,避居山林,他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清谈议论,避谈政治问题,不谈国家大事。奢靡腐败之风盛行,同时将注意力地放在山水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山水派诗作。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东晋伟大诗人)(2)

魏晋时期大批的贵族士大夫和豪门大族被迫害坏远离政治,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说渲扬的三纲,君权神授的大一统思想被抛弃,开始转向老庄思想。

以清净无为,无为而治为根本,改变的积极入世转向为消极脱俗,以虚无主义、论文主义为色彩,南方多山林水系,门阀士族占有大量的土地,滋生了对山林的依赖和情感,就有了对山林水系的描述,产生了山水派诗作和诗人。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东晋伟大诗人)(3)

山水画廊

谢灵运一生数次归隐,又数次为官,在归隐的时候想着“逐物”,在为官的时候想“耿介”。主要的原因是他面对晋宋转变时的迷茫与焦虑。谢灵运被后世尊为山水诗鼻祖,他将山水作为独立的书写对象。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他的重叔祖是谢安,他的祖父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率部下刘牢之以少胜多,大破前秦。谢家和王家是东晋王朝的左膀右臂。

而到了谢灵运这一代,谢家顶梁柱都相继去世,后来刘裕逐渐掌权并于420年改国号为宋,这时谢灵运36岁。刘裕出身寒素,他建立刘宋后采取的措施是打压门阀贵族,而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不但是门阀贵族,又是当时的文化名人。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东晋伟大诗人)(4)

东晋名士

谢灵运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期许很高,是个狂客。而狂的背后实则是一种焦虑,是谢灵运需要不断用典、用力体物以铸佳句的努力。谢灵运归隐的思想资源是道家,道家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中,更表现为他行为上的“疯癫”。然而,就像他的诗文是儒道掺杂的一样,他的人生选择也是在儒和道之间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