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城是形成于明、扩建于清、兴盛于民国的一座塞外古城。这座古城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后到后金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的半个多世纪一直是土默特部顺义王黄台吉、扯力克、卜失兔、俄木布和忠顺夫人三娘子(金钟哈屯)在漠南蒙古(鞑靼)的政治、经济、军事指挥中心。是清乾隆四年(1739年)前内蒙古乌、伊两盟及土默特左右两翼两旗政治军事首邑(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驤)。康熙年间,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军事指挥机构驻归化城右翼都统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绥远城设置,归化城便由政治、军事城渐渐转向商贸城。

呼和浩特市永泰城规划 呼和浩特归化城(1)

站在北门城门楼上北望古丰轩、羊岗子

民国十年京绥铁路开通,归化城进入快速发展期,许多的京、津、冀生意人来到归化城办“洋行”,建商号。打破了晋商一统天下的局面。伴随着商业的兴旺发达,传统的经营理念模式已不适应新的环境。归化城著名的旅蒙三大号生意出现了滑坡,到民国十八年时先后关闭和倒闭。”由于归化城的城墙、城门制约了发展带来不便,于是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绥远警察署下令把归化城南门、东门、西门拆除,只留北城门楼做为归化城标志。南城门拆除后,使城里城外南北贯通,产生了北门内街,(民生北路、大北街)大南街。(民生中路)街中开创了:恒聚兴、忠义恒、祥源通、增盛魁、增兴源、得铭号、元复永绸布庄,人称绸布七大祥。鞋帽百货:德华兴、老三顺、大德成等。金银首饰店:宝华楼、天宝楼、饭馆:麦香村、凤林阁等,茶馆:中和元、广和元、德顺源、庆春源等。于是就有了“要穿绸缎恒聚兴、要买鞋帽德华兴、要打首饰宝华楼、要吃海味麦香村”顺口溜。产生了会j炙人口的新地名:羊岗子、大什字、皮裤裆、人市、西口子等,命名了195条街巷。城区内置区四即今天的玉泉区和回民区南部。从此归化城做为商埠盛行七十年,大南街留下“北京的王府井”美譽。

呼和浩特市永泰城规划 呼和浩特归化城(2)

归化城内大北街旧照

1980年后,旧城区改造,呼和浩特市商业中心东移中山西路。今天的归化城虽以失去早日的商贸中心称号,确被打造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中心。1986年4月呼和浩特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化历史名城。

文曹建成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