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流注是指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贯注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渗灌,而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运行气血,气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传输,所以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正如《灵枢·卫气》载:“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精微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二经脉的交接及气血流注次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二经脉的交接及气血流注次序(健康术语十二经脉流注)

十二经脉的交接及气血流注次序

解读

十二经脉流注是指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贯注。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渗灌,而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运行气血,气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传输,所以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正如《灵枢·卫气》载:“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精微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应用领域

一、十二经脉流注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子午流注纳子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以时辰为主,不论其时辰在一日中的阴阳所属和配合什么天干,都仅按照一天中的时辰顺序,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用井、荥、输、经、合的五行相生关系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子母补泻取穴法,本法强调辩证取穴的原则。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虚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母穴进行针灸;虚实不显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则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二、经脉气血多少是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的基础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道路。根据《灵枢· 营气》中记载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不是按照三阴三阳的排列次序。而是根据气血在人体的运行规律确立其流注次序的。因此。气血在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衰尽复生,终而复始。明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流注规律是掌握经脉流注次序意义的前提,是行针施药的基础。《灵枢·官能》所谓: “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划有过。”这就是说行针治病,首先要辨清十二经脉之流注顺逆。阴阳互根消长转化之规律。经脉表里络属之关系;采用某经施术时,要了解此经气血盛衰的特点,是“盛经”。还是“虚经”;针刺时,根据疾病表里之所在、病情之轻重、虚实之变化予以不同的针刺手法。

参考文献

1、高忻洙.《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王雪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3、石学敏.《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4、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临床意义初探,出自于《中国针灸》,作者:张智龙、赵淑华,2010年10月第30卷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