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理论体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理论体系(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与六经辨证的临床意义)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理论体系

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一,《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

多数学者认 为是继承《内经》的理论。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 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以证之。

但其中尚 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认为与《素问 热论》等篇一脉相承

《素问 热论》篇指出“今夫热病者,皆伤 寒之类也”。篇中并论述了六经的发病症候及其传 变规律,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伤寒论》的六经 辨证是在《素问 热论》六经分经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完整起来的。

1《伤 寒论》教材亦多持这一观点。如:程门雪强调,必须 承认《伤寒论》六经与《素问 热论》六经的一致 性。

2 也有人认为《伤寒论》是从《内 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素问》 六经学说的特点,掌握了六经传变的规律,《素问 热论》篇所讲的传变,只是示范性举例。

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伤寒论》六经理论实源于《灵枢 经脉》篇,但不排除 《素问 热论》的影响。

4 也有人认为,《伤寒 论》三阴三阳的理论与《灵枢 经脉》的手足六 经、《素问 热论》的六经病症、《素问 天元纪 大论〉的六气与三阴三阳相配及阴阳气之多少、 《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六气标本中见,都有一定 关系.这是一种从经络、病证,气化诸方面全 面继承的观点.

(二)认为仅沿用《内经》六经之名,内容已 非其实.

三阴三阳本是哲学概念,由于所说 明的事物不同,其涵义也随之而异。《伤寒论》运用三阴三阳来命名各类证型,仅仅是受了《内经》阴阳学说的影响,是基于阴阳是机动代名词。《伤 寒论》对《内经》的继承是以临床实践“平脉辨 证”为出发点。

姜春华认为,《伤寒论》 六经是张仲景总结前人学说,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只不过沿用了《内经》六经之名称,其 内容已非经络之旧。仲景是"因证分经,而不是以 经定证",给旧名词赋予新内容,形成了新概念。仲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乃古人于不得已中假设之代名词。因此,不必求 深反浅.耸人听闻。

二,三阴三阳辨证的临床意义

(一)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

孙氏等认为,六经是一种症候归类方法,是按 照机体抗病力的强班盛衰.病情的进退轻重和病位的表里浅深作全面考虑,找出其一定规律.归纳成 六个症候类型,作为热性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应将六经与八纲联系起来加以认识。八纲是中医学 的辨证基础,六病分症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实践.

刘渡舟氏更明确指出,六经分证方法,在当时 是临床医学一个突破,它解决了临床方面带有关 键性的几个问题:①解决了 病位所在。如太阳 经主表病,阳阴经主里病,少阳经主半表半里病, 三阳经反映了六腑的病变,三阴经反映了五腑的病 变。②解决了病的寒热属性。如三阳经病多见热 证,三阴经病多见寒证.③解决了邪正的虚实关 系。如三阳经病邪虽盛而正气不虚,三阴经病阴邪 盛而阳气已衰。④解决了病性的阴阳。如三阳病以 发热为主,是病发于阳而为阳证;三阴经病以恶寒 为主(不发热),是病发于阴而为阴证。以上六经 分证解决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纲 领.起到,八纲.辨证的先驱,在临床上确有纲举 目张,执简驭繁的作用。

时氏认为,《伤寒 论》六经既有脏腑定位概念,又有六气寒热的属 性,且以入体的正气(包括阴气和阳气,强弱为中 心,对急性热病的发展过程作了动态观察,既看到 了六经的物质基础.又看到了六经所反映的正邪消 长,既有急性热病所占据的空间概念,又有病情发 展变化的时间概念;目前,一些《伤寒论》教材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上述观点,如湖北中医学院编的 《伤寒论》教材指出:《伤寒论》的六经概括了脏 腑经络气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根据人体抗 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 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进行 分析、综合、归纳,从而讨论病变的部位、证候特 点,损及何脏腑、寒热趋向,邪正消长以及立法处 方等问题。因此,《伤寒论》的六经,既是辨证的 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二) 三阴三阳辨证体系同样适用于内伤杂 病

潘澄廉氏指出:《伤寒论)六经辨证,既适用 于伤寒,也适用于杂病,特别是《伤寒论》的许多方 剂,不仅可施治于外感,而杂病亦可应用。 《伤寒论》虽不是诊疗一切内伤疾病的唯一书籍. 而其所适用的辨证施治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 义.

(三) 具体指导立法用方

黄文东氏等指出.利用分经辨证及其诊断方 法,以鉴别表、里、寒、热、虚、实等种种轻重不 同的情况,来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涩及针灸等种种不同的治法。六经是辨别 各种不同类型症候群的纲领,是确定具体治法的指 标。六经证状虽不能概括百病,但六经方剂尽 可应用百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