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1)

疫情反复下,相信不少地方的朋友早上睡醒都像在开盲盒:今天被封小区的,是不是我呢?

最迷茫的估计当属在一二线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了。公寓是合租的,冰箱是共用的,锅碗瓢盆是没有的,日常吃饭全靠外卖。下班后抱着“别人都囤我也囤”的心态冲进菜场,举目四顾,满脸恍惚:吃啥?买啥?囤啥?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身处上海,隔离接近40天的朋友分享她的囤货经验,从买什么,到怎么保存,教你如何在居家隔离时期不心慌、不挨饿。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2)

长期隔离是什么概念?

从4月1日算起,上海浦东、浦西同时封控已经快2周了。

有些点儿背的人,比如我,由于小区早在3月6日已是封控状态,已经度过了37天足不出户的日子,每晚音响播放的固定曲目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不过我早就不向往自由了,我就向往吃的。

全上海的人,现在基本都在向往吃的。

蔚来电动车的老总,在小区四处寻觅,试图“用葱换盐”。中金策略首席,在微信群里深情呼唤“有没有哪位业主拿错了我的老母鸡”。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3)

我那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人,晚饭有酒有肉有炒菜,震惊之余去翻聊天记录,才想起这是我之前加的一名卖草莓的农户,家里有地,心里不慌,当下生活水准拳打徐汇,脚踢黄浦……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4)

所以,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整个城市都停摆时,钱已经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了。

封城后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店家有货,顾客有钱,但买卖做不成,因为没有人力来送。哪怕送到小区门口,最后100米路,在物业、志愿者人手不足、住户不能出户的情况下也没法“落袋为安”。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5)

时至今日,我们唯一买到食物的途径就是小区团购——各位团长申报物资,建群,大家在群里接龙备注房号,群收款,然后怀着对物资的憧憬入睡。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6)

给大家展示下我的部分团购群

所以,如果你附近已经有社区开始封闭,那么听我一句劝:立刻、马上开始购置物资,做不到深挖田,那就广积粮!

此时,请将极简主义和少量多次的生活理念抛之脑后。每天需要在6:30起床狂点手机抢菜以后,你就会明白,充足的米面油肉蛋奶才是高品质生活的唯一象征。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7)

囤什么?如何囤?

1、工具

俗话说,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合租的年轻打工人们而言,此言尤甚。

很多人在疯狂抢购物资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一个问题——自己家里并没有锅,或者,自己只有一个和舍友合用的锅。

对于这样的人,我首先建议你们买一个多功能一体的电锅。价格在100~300元之间,最基础的也可以满足基础的炒、煮、蒸的功能。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8)

电锅的另一项优势在于,隔离期间,有一些楼栋是需要去现场缴燃气的,还有一些商住公寓是没有燃气的。备一个电锅,家里只要有电,就不存在开不了火的问题。

后续物资充沛的情况下,这个电锅还能在家里涮火锅,那生活质量基本是可以超越围困中的大部分居民了。

以及,如果家中没有厨具的话,还是建议配一套基本的碗、盘、勺子、筷子和刀,和可以极大提升做饭体验的削皮器。

总结:至少一套基础的碗筷、勺子、刀、盘子,强推一个多功能一体的电锅。

2、主食

隔离之后,主食在我的生命里将化为两类:基础型主食,和改善型主食。

基础型主食,就是大米、挂面(或者意大利面)和红薯(或者紫薯)

有人买面粉,我不建议,隔离期间除了居家办公还要忙着在微信群里排队接龙抢菜,我是真没功夫揉一坨面粉等它美好地发酵。

这三样的优点,一是胜在简单,二是胜在不用占冰箱空间,三是看着他们垒在那,我就知道,我一日三餐的底线还在——想饿死我,你先从我的10斤大米、3包面条和2袋紫薯上踏过去!

不要轻视这种心态的重要性,隔离超过1个月且东西难买的情况下,人甚至会因为一盒本该送到却临时取消的鸡蛋激情落泪。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9)

这里还可以强推一下红薯和紫薯——可以长期常温保存,洗干净蒸熟就能吃,基本不花时间,作为粗粮又减少发胖,实为都市丽人居家隔离最后的倔强。

改善型主食,一般就是经过加工、补充配料且强于方便面的速食。

这种东西在盒马、山姆大量可见,这里推荐葱油拌面、日式拉面、韩国年糕拉面等产品,每盒8份,囤2盒(如我这般隔离包月人士则需要囤4盒),煮的时候切点黄瓜胡萝卜做配菜,依稀能唤起一百年前下馆子的记忆。

改善型主食还可以包括冷冻水饺、冷冻馄饨和冷冻包子等半成品。有人担心冷冻食品会过分占据冰箱的空间,我的解决办法是,买回家后先冻实了,再分装进保鲜袋里,把原有的盒子扔掉,就可以大大节省冰箱空间。

此类物品后期十分紧俏,网购基本买不着。拿出去和邻居以物易物,换购力强到令人发指。

总结:备好大米、挂面/意大利面,强推紫薯或红薯(一个冷知识:红薯长芽是可以食用的,紫薯长芽不建议食用),备2~4盒大包装的速食和冷冻食品。

3、蔬菜及保鲜方法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隔离期间的奢侈品——爱马仕·胡萝卜,路易威登·土豆,古驰·西红柿,巴黎世家·娃娃菜等产品的注意事项了。

相较耐放的主食,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短暂的保质期注定了它“不好囤”的特点。还有个别蔬菜,长了一副憨厚朴实的模样,看似可以常温长久保存,谁知一夜之间就全发芽了——这里点名批评土豆。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10)

左边的袋子里是发了芽的土豆

因此,我们在囤货的时候,就应该更倾向于买那些不易腐烂的蔬菜,例如胡萝卜、黄瓜和玉米,这三样蔬菜也具备水果属性,且可以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冷藏保存两周以上。

西红柿也算是放得住的蔬菜了,而且炒菜、煲汤、做面浇头都能用到,保质期大约在一周左右——这里推荐一些番茄丁罐头,网上有各种牌子的,新鲜程度较差,但胜在不必担心保质期。

另外,尽管个别土豆不太争气,但还是可以购买尽量新鲜的土豆,在储存的时候把它和苹果放在一起。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可以抑制土豆的发芽,一起放在避光处,正所谓苟住一天是一天。

最后,就是那些有如晋江女主一般身娇体软的绿叶菜了——好家伙,基本是挤一下就坏,放几天就蔫,一周不做直接化汤。

作为建议,我这里的建议是不买,买了还占我冰箱

在绿叶菜的保存上,我们邻居基本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列举以下几种阿姨们传授的方法,大家根据个人情况收藏:

a. 预处理保存:买回来的蔬菜直接择好、洗净、切好,按单次用量放入不同保鲜袋中冷藏,即用即取(适用于包菜一类);

b. 厨房纸包裹:买回来的蔬菜根部插上牙签阻止生长,吸干水分后用厨房纸紧紧包裹,即用即拆,拆完再裹(适用于娃娃菜一类);

c. 直接买大包装的冷冻蔬菜。

居家隔离30天后,除了买买买和囤囤囤,我体内的一些关于种植的祖先血统,也被唤醒了。当我发现社区发的土豆长芽后,我的第一反应虽然是恶心,但回忆起马特达蒙在《火星救援》里种土豆的画面时,发芽土豆在我眼里俨然变成了生机的象征!

于是我立刻着手查阅资料——土豆发芽后,切开,窗口涂抹草木灰暴晒半小时,小芽朝上埋进土里,1~2个月即可收获一盆新鲜土豆。

当然,现下这个情况,草木灰是没有了,我把土豆切巴切巴就找地儿埋进去,一桶自来水浇透。甭管能不能长出来,这种下去的,是咱农民阶级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11)

我在出租屋自带的小院子里种土豆

总结:囤不易腐烂的胡萝卜、黄瓜、玉米和土豆等蔬菜,购买适量西红柿或者番茄丁罐头;隔离时间较长的话,绿叶菜是注定要多次购买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延长保鲜,此处可加购部分保鲜用品;也可以购买两瓶维生素片,非常时期用来代替蔬果。

PS:如您对种土豆有兴趣,可额外购买花盆、土壤和草木灰。

5、肉蛋奶、水果及调料

我前两天和朋友发微信,她居住的老小区是物资匮乏的重灾区。聊天的时候,她家里就剩两三个鸡蛋了,不敢吃,想留着给男朋友过生日做长寿面。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12)

作为隔离期间的蛋白质来源,肉蛋奶这三样物资很重要。冷藏条件下,鸡蛋的保质期有40~60天,可以按照每人30个的数量来准备;牛奶记得买常温储存的盒装奶,不要买鲜奶;肉类优先选择饱腹感强的,牛肉>猪肉>鸡肉>虾肉。

对于如我一般的手残党而言,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半成品状态的冷冻肉类,已经调好味,下锅炒炒就熟,同样可以作为肉类物资进行储备。由于已经打理好,相比之下甚至更节省冰箱空间和调料,但价格偏高。

水果和调料都是囤货的小众产品。之所以要提前买好,是因为到后期货源会变少。即便买到了,作为生活非必需品,也会给担负着大量工作任务的志愿者和物业带来额外的负担——毕竟,还有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了,水果和调料,自然是放到了最后的最后。

水果作为生鲜类,还是以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种类为主,例如苹果、丑橘、沃柑等。

和蔬菜一样,担心保质期的话,还可以买一些大包装的冷冻蓝莓、冷冻草莓一类。

调料方面,除了基础的油盐酱醋料酒,还可以酌情购入老干妈、豆瓣酱、或任意品牌的拌饭酱。

总结:肉蛋奶必购,水果购入不易腐的苹果、丑橘等。提前备好油盐酱醋以及老干妈等调味料。

4、其他物资

除了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卫生纸、垃圾袋、洗发水这类居家期间消耗极大的生活物资也很容易被忽略,记得及时查看余量,提前补充。

隔离到一个月、线上app抢不到配送、所有物资全靠小区团购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切大众的需求,都不算困难的需求。

米、面、肉蛋奶……起初是难买的,但到最后,混乱中摸索出秩序,团购的食物也一样样的配送到了家门口。

真正陷入困窘的,是那些相对小众的需求。

邻居女生卫生巾没有了,私信问我有没有多余的。因为线上买不到,这种东西,也没有人组织团购。

有宝妈在群里想和其他妈妈要一点奶粉,说:“什么牌子都可以,我家宝宝不挑的。”

养猫的人,猫粮没有了,猫砂没有了,整个小区一起凑,总算凑够了20单的团购起送。

我一直在吃一种药,吃了一个月也就没了。网上有很多号称“可以买到药品”的办法,我全都试了一遍,竟然没有一样行得通,干脆断了——我没办法想象那些停药就会陷入病危的老人遭遇了什么。

隔离应该囤的货(这份囤货指南能救你一命)(13)

吃空了的药

所以,尽管“其他物资”放在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但“其他物资”,才是最该在家里多备的东西。

甚至于,哪怕你其他东西一样不囤,这些专属于你的需求,也是应当被优先满足的。

曾几何时,我也信奉“极简主义”,希望家里空空荡荡,把超市当成自家仓库。我将囤积的人称为具有“囤积癖”——癖么,总归是有些病态的。

但这场疫情告诉我,居安思危,提前筹划,时刻准备一个planB也是应对危机的必要方法。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祝大家都能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