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1)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 通讯员 张华松 彭司礼 姚涵淞

“哥拉”“夯图瓦”在苗语里说的是什么地方?“社巴坛”与哪个神秘传说有关?“高营盘”背后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

地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化的基石。

这些口口流传下来的土家语、苗语地名,就是一部湘西活历史,一幅湘西活地图,一台湘西文化大戏。

日前,国务院地名普查办高度关注、湖南省地名普查办重点指导支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苗语地名录完成编纂工作。

我们特选取一批为您解读。在这些地名文化里,你可以读懂什么叫湘西。

一 这里是山清水秀、古树蔽日、动物繁衍的森林公园。

请看“哥拉”,苗语“哥”为山,“拉”为野兔,“哥拉”意为山体高大,连绵不绝。山中林木茂盛茅草丛生,山中野兔常在此觅食嬉戏。

“着落寨”,苗语“麂子”(jǐzǐ)叫着落,该地麂子多,是苗人狩猎的好地方。

“夯达纠”(hānɡdájiū),苗语“夯”为溪沟峡谷,“达”为打或打死,“纠”为老虎,兽中之王也难逃苗族猎人的火枪、虎叉。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2)

二 这里是物产丰富,风味独特,遍地是宝的聚宝盆。

“夯图瓦”,苗语意为樱桃树很多的峡谷。

“夯送得”是蜜蜂多的美丽峡谷。

“夯林考”意为村边的一棵参天古树,其树叶可做粑粑吃,味道鲜美。佑大的湘西是一座绿色食品的大仓库。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3)

三 依山落寨,傍水立,湘西土家族、苗族民居有着如仙境般的居住环境。

湘西自治州有120多位百岁老人,年龄最大者125岁。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值高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多,这极可能与这样的居住环境有关。

“格普格身身”(ɡépǔɡé niāng),苗语“普”为阿公,“身身 ”为阿婆。“格普格身身 ”为阿公山阿婆山,即汉语吕洞山。

吕洞山海拔1200多米,是苗祖圣山,是湘西著名的风景区。那里山高林深,流水潺潺,是苗族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构公”即黄金村。

该地因生长一种黄色的蘑菇而得名,是保靖县黄金茶的原产地。村中一株树龄达400多年的黄金树王而闻于世。湘西州以山岭、山岗、山坳命名的地方很多,以溪沟、峡谷、水井命名的地方也很多。真是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4)

四 制作精巧、质地上乘、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

“石科”村,石科土家语意为“升子”,一种量具,梓木做成,工艺精致,畅销湘、鄂、渝诸地而得名;

“卡切湖”村,(注:“卡切湖”汉语拼音:Kǎqiēhú。西南官话:卡切湖。国际音标:Kha21tshie21xu21。土家族文字:kar qier hur。)

这一地名系土家语。卡切,为卡歪的音变,汉译为梳子,湖,汉记为沟,卡切湖汉译为生产木梳的山沟,这里的黄杨木梳曾畅销全国多个省市;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5)

“他卜”,(注:汉语拼音:Tābocūn。西南官话:他卜村。国际音标:tʰa⁵⁵pu⁵⁵ʦʰuẽ⁵⁵。土家族文字:taxbuxcuenx。)

这一地名也是土家语。土家族织锦的纬线称为“他卜”,该村制作织锦纬线很有名,各地均在此村进货;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6)

“岩冲”即生产西兰卡布被面的地方;

“塔作坪”意为出木匠的村;

“补足”意为造船的山谷等等。土家人民的能工巧匠、精湛工艺,铭刻在地名史册上。

五 诗情画意、山歌苗鼓、老幼皆浓的文化艺术。

走进湘西,可谓是歌的海洋、舞的山乡、节的天堂。

“夯沙”,苗语“夯”为美丽的峡谷,“沙”为苗歌,“夯沙”意为峡谷飞歌。

“引挪”苗寨,苗语即打鼓的寨子。

“补抽”,苗语就是在缓坡立有几人秋的抽柱。赶秋节是苗族著名的节日,赶秋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组成部分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著名录。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7)

六 图腾信仰、敬重自然、经久不衰的神秘传说。

土家族的信仰,有祖先信仰、巫神崇拜、自然崇拜、龙崇拜、英雄崇拜、生殖崇拜等。由这些崇拜引发出丰富多彩的神秘传说。在地名中得到广泛印证。

古丈县的“社巴坛”地名,就是古丈县断龙乡田家洞村一带祭祀土家族祖先“舍巴”的记载。

“舍巴”是传说中的土家族首领,早于土家族信奉的祖先神“八部大神”,因为传说“八部大神”也祭祀“舍巴”。这在土家族史诗《舍巴歌》亦称《摆手歌》中有详细记载。

龙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引申,因为龙、神多与求雨、避邪有关。 据部分统计,与龙有关的地名,永顺有30多处,龙山有40多处,保靖、花垣各有20多处。每一种信仰都有一系列传奇故事。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8)

保靖县龙溪乡土碧村表演的“毛古斯”,体现土家族先人对生殖的崇拜。

众人身着稻草,夹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道具,表演春、夏、秋、冬劳作,该舞蹈被称为戏剧舞蹈的活化石,作为土家族代表性艺术,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七 不畏强暴、爱国尚武、反抗封建压迫的历史述说。

据统计,在凤凰、吉首、花垣、古丈四县市中,以营、塘、碉、卡、屯、堡、盘命名的村寨就有114个。从明朝开始修建的“边墙”,即现在的南长城,长达380余里。

凤凰县的“高营盘”,即山上的驻军地。

麻冲乡的“垹高告”,(注:汉语拼音:Bāngɡāoɡào。西南官话记音:垹高告。国际音标:pɔ⁵³qɤ²²kɔ³⁵。苗族文字:Baot gheul gaob。)

这是苗语地名。苗语“垹”为斜坡;“高”意为山,山峰,村寨;“垹高”即山坡的专名;“告”为训练,考试,比试。

苗语汉译为同清军作战的山坡。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9)

“吾斗”苗寨意为习武的棍棒寨,

“都受”村意为钢锤村。(注:“都受”汉语拼音:Dōushòu。西南官话记音:都受。国际音标:tɯ⁴²sɯ³⁵。苗族文字:Doux soub。)

这是苗语地名。苗语“都受”本意为钢锤,引申为“坚强”。

司武为战,保卫苗族自己的村寨。乾嘉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石三保率众揭竿而起,反抗清廷“改士归流”,激战十余万清军,杀死福康安、和琳两个一品大员。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换来了朝廷让步,实行“苗地归苗”政策,吴八月、石三保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流传千古。

八 古地古名,金篆碑刻,无心插柳柳成荫。

“里耶”,土家语意为“开拓这片土地”。

秦朝时期就在这里实施管辖,三万多枚秦简的出土,震惊世界,人们称之,北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它告诉人们二千年前里耶的真实状况。

永顺县“猛洞河”,土家语意为生长竹子的洞河。

正因为其漂亮才让人们记住,进而流传为地名,如今成为名扬四海的“天下第一漂”风景名胜。看来古今之人,审美标准略同,只是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在改变,美的地名,经过政府倡导,文人笔墨,成为当今一大产业:旅游。

湘西地名的来历(哥拉格普格身身)(10)

湘西少数民族地名文化是湘西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土家语、苗语地名,既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素描,也是社会历史的刻痕,已经成为土家文化、苗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这些地名文化里,我们读懂什么叫湘西,什么是湘西精神!

链接:

十万地名信息中刷选出6000条

据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土家族苗族集中的地方,两个主体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八。两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地名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自治州在地名采集过程中,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地名采集过程成为挖掘、整理、弘扬传统地名文化的过程,主动把地名普查工作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项目为湘西自治州全域旅游服务搭建平台。

编纂土家语、苗语地名录,更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近十万条地名信息中筛选出土家语、苗语地名,得逐条选,逐字析。其次从选出的6000余条土家语、苗语地名中,排除名称相同,意义相近的,需要归类合一,逐一核对。

筛选土家语、苗语工作就如大海捞针,而精选土家语、苗语就是沙里淘金。选入的词条,要用西南官话、汉语拼音、国际音标、民族文字注音。专家们费尽心思,让地名录即要普通老百姓看得懂,又可送专家学者去研讨),对其基本内容、历史沿革、地理描述,梳理入条,进行审音定字,还原土家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本清源,汉字用字规范。

[责编:周红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