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 位于中国东北部,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地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黑龙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为主,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

黑A、黑L(原松花江地区):哈尔滨市

哈尔滨,简称“哈”,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别称冰城,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2)

公元1097年以前,中国满族的祖先女真族在此建立了“阿勒锦”村,系“荣誉、声望”的意思,元代转音为哈儿滨,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设副都统,治今阿城市,属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滨江厅,1913年废厅改县,后改设滨江市政筹备处,属吉林省滨江道,1932年设哈尔滨市政筹备所,1933年设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改设普通市,为滨江省省会,1946年又称特别市,属东北行政委员会,1949年改称哈尔滨市,为松江省辖市(地级)、松江省人民政府驻地,1953年为中央直辖市,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改黑龙江省辖市(地级)、省会,1994年,升为副省级是,1996年,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

黑B: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东北松嫩平原,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接壤,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全市旅游景区密布,有嫩江、明月岛、龙沙公园、罗西亚大街、“龙江第一村”甘南兴十四、“北方第一湖”尼尔基斯湖等,扎龙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齐齐哈尔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既有昂昂溪文明,也有工业文明,既有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有数百年的流人故居、站人故居等流人边塞文化,既有黑龙江将军府、将军衙门、督军署等有效控制边疆的官署遗址,也有塔子城、金长城、百年中东铁路车站等历史文化遗存。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3)

齐齐哈尔,古称卜奎,达斡尔语“吉祥”之意,俗称龙沙,泛指关外之地,齐齐哈尔是“牧场”之意,一说为“边城、边地”之意。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城,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从墨尔根移至此,成为黑龙江省城的前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黑水厅,三十四年改设龙江府,1913年改龙江县,为黑龙江省治,1936年设齐齐哈尔市,1945年为嫩江省省会,1947年为黑嫩省省会,1949年改为黑龙江省省会,1954年省会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由嫩江专区代管,1964年改设地级齐齐哈尔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C: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黑龙江省地级市,别称“雪城”,为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牡丹江市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众多,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群雕、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面上建设的雪堡等,是“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4)

1937年设牡丹江市,因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1946年置绥宁省,为省会,1948年为松江省直辖市、省会,1954年改属黑龙江省,为黑龙江省辖地级市。

黑D: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地级市,黑龙江省域副中心城市 ,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行政区。佳木斯市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佳木斯地处中国边疆,与俄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及比罗比詹市两个州区首府相邻,是对俄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境内天然湿地面积60余万公顷,有2个国家级、5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湿地已被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5)

佳木斯地名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为“站官屯”。1930年设佳木斯镇,1937年改佳木斯市,1945年为合江省省会,1949年属松江省。1954年改属黑龙江省,为省辖地级市。

黑E:大庆市

大庆市,别称油城、百湖之城,黑龙江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黑龙江省西部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和石化工业基地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西南部,是哈长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被誉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大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中国第一、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工业城市,是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组织19个会员城市之一。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6)

大庆最早名称为萨尔图,蒙古语意为“月亮升起”。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因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遂以“大庆”命名油田。1960年以原安达县和肇州县的部分区域,设安达市,由松花江地区代管。1979年,因大庆油田,改安达市为大庆市,1992升为地级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F:伊春市

伊春市,黑龙江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部与鹤岗市、佳木斯市相接,南部与哈尔滨市接壤,西部与黑河市和绥化市毗邻,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州隔黑龙江相望,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边疆城市。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7)

1952年设伊春县,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为省直辖,1957年改伊春市,1964年改伊春特区,1967年改设伊春市(地级),1970年4月1日,设置伊春地区,实行地市合一,1979年恢复地级伊春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G:鸡西市

鸡西市,黑龙江省地级市,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城市之一,东北地区最大煤城、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首,是一座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省境东部完达山麓穆棱河畔,三面环山,南与牡丹江市接壤,北与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相连,西与林口县毗邻。鸡西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的生产地,是以煤炭为主体,兼有机械、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门类的工业城市。2014年鸡西市正式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 矿业名城的称号,成为建国以来被授予矿业名城称号的第11个城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8)

1949年由鸡宁县改鸡西县,因地处鸡冠山之西而得名,为松江省直辖,1954年改属黑龙江省,1956年设地级鸡西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H:鹤岗市

鹤岗市,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南临松花江与佳木斯接壤,西屏小兴安岭与伊春为邻,处在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原生态保存良好。龙江三峡是黑龙江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市区有“五湖一河”滨水景区。鹤岗是黑水女真的故乡,是满洲皇族的发祥地,清金文化的聚集地。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9)

鹤岗原为汤原县,1918年设兴华煤矿,1920年改称鹤立岗煤矿,传昔有鹤群飞落,得名,后简称鹤岗,1929年置兴山镇,1939年置鹤立县,1946年设兴山市,同年鹤立县并入汤原县,属合江省,1949年设鹤岗市,属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8年划归合江专区,1960年升地级市,为黑龙江省直辖市。

黑J:双鸭山市

双鸭山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与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等城市相毗邻,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双鸭山是中国重要的煤矿基地,双鸭山煤矿是中国十个特大煤矿之一,煤炭储量位居黑龙江省第一位。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0)

1947年,合江省政府建立双鸭山矿务局,因今市境东北有一对形似鸭子的山峰,称双鸭山,因山得名。1949年,合江省并入松江省,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复双鸭山矿区设相当县级的矿区人民政府,由松江省直接领导,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区遂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撤区设双鸭山市。1958年属合江专区,1966年升为地级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K:七台河市

七台河市,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市南侧,完达山山脉西端,南与鸡西市、牡丹江市相邻,北接佳木斯市、鹤岗市,东连双鸭山市,西通哈尔滨市。七台河地区是肃慎族发祥地之一,曾是原吉东省委、抗联二路军总部所在地。七台河拥有西大圈、石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同时,培养走出了张杰、杨扬、王濛、范可欣等十余位世界短道速滑冠军,素有“焦煤之都”、“中国冬奥冠军之乡”、“中国短道速滑之乡”、“冬奥冠军摇篮,短道速滑圣地”之称。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1)

七台河来自朝鲜族语言,聚居在勃利县杏树乡的朝鲜族居民称呼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后来成立七台河市后沿用了这个说法,但在原来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译为现在的七台河。1948年设七台河区,1951年改第十二区,1958年改公社,1960年改七台河镇,1965年撤勃利县七台河镇设七台河特区,属合江专区,1970年改设七台河市(县级),属合江地区,1983年升设地级七台河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M:绥化市

绥化,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接林都伊春,南临省会哈尔滨,西靠油城大庆,北依口岸黑河,西北连鹤城齐齐哈尔,地貌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全省六大客货运中转中心之一,哈尔滨以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中国北方光伏产业城的称号。绥化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市属北林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基地、农牧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2)

绥化,满语安顺吉祥之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绥化厅,三十年升绥化府,1913年废府改绥化县,1914年属绥兰道,1929年直属黑龙江省,1956年设绥化专区,治绥化县,1982年撤县改市(县级),属绥化地区,1999年绥化地区撤销,改设地级绥化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N:黑河市

黑河市,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北麓,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地活动,形成古代土著民族的基础。黑河市境内黑河口岸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3)

“黑河”名称的由来,一说因其濒临黑龙江,黑龙江又名“黑水”,亦称“黑河”;一说蒙古语“安巴萨哈连”,意为“大黑河”。清光绪三十四年于大黑河屯置黑河府,1912年废黑河府,改置黑河道,1929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为黑河地区,1946年称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改黑河专区,1968年复黑河地区,1980年析置黑河市(县级),属黑河地区,1993年黑河地区撤销,改设地级黑河市,为黑龙江省辖市。

黑P: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地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是中国最北端的地级行政区,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在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先后发现了漠河砂宝斯岩金矿、新林塔源铅锌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4)

大兴安岭亦名西兴安岭,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西兴安岭者,江省西部之兴安岭也(亦曰大兴安岭)。1964年因开发大兴安岭设大兴安岭特区,1965年1月, 设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1970年改大兴安岭地区,为黑龙江省直辖。

黑R: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地处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63万亩、林地1384万亩、草地509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98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人口167.7万人。

黑龙江省各市县由来(从黑A到黑R黑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5)

1947年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试办国营农场,1949年东北人民委员会成立第一个国营农场的管理机构,1955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与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1962年黑龙江省设立农垦厅,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1968年毛泽东批示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2年黑龙江省设立国营农场管理局,1976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1997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辖9个管理局更名为分局,为总局派出机构,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与农垦总局并列,二者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实行政企分开,2000年1月总局机关由佳木斯市迁至省会哈尔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