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彭泽县的古色名片很多,县境内有许多古镇、古村、古桥、古牌坊等古建筑,其中在该县的黄岭乡黄岭村,一座建于唐代的大圣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彭泽县唯一尚存的古砖塔,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江西客家围屋的历史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江西客家围屋的历史故事(江西故事田野里的)

江西客家围屋的历史故事

九江彭泽县的古色名片很多,县境内有许多古镇、古村、古桥、古牌坊等古建筑,其中在该县的黄岭乡黄岭村,一座建于唐代的大圣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彭泽县唯一尚存的古砖塔。

“塔”起源于古印度,又称“浮屠”,是佛教高僧的埋骨之处。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在中国也广有所见。智慧的中国人结合我国古代建筑美学、数理学、阴阳学和技术工艺,对塔的原型进行发挥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塔。

大圣塔在黄岭村的田野间拔地而起,与山水田园相伴,分外突出,没有像许多文物建筑在城里被高楼大厦淹没而变成芸芸众生,它显得鹤立鸡群,从四面八方都能欣赏到它的古朴典雅的雄姿和艺术精雕的气质。

为什么会在乡下建一座这样伟岸的佛塔?原来,彭泽县城在古代就在黄岭乡,城迁移了,塔留了下来,可谓“铁打的佛塔流水的城”。

据悉,大圣塔在唐代时,其前面还有一座宝华寺,塔就建在寺庙的后院,用于供奉僧人的舍利。

大圣塔的塔身设计为七级六面,呈六面棱锥形状,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奇阳偶阴、阳天阴地的阴阳学和宇宙观。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么一句话,意思就是救一个人胜过造一座塔的功德。

大圣塔在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中饱经风霜,与许多存留至今的古塔一样,历经磨难又凤凰涅槃,经过多次重修再现风采。

其中,据记载,大圣塔在清乾隆年间,由陶渊明的后人、彭泽县当时的一名大乡绅陶子仙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修缮塔身的砖木就来源于宝华寺,所以古塔很好地保留了唐时的风韵。

策划 / 鸿儒文化院 文稿 /一凡 编辑 /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