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两条基本原则——就是佛教对人世间的理解。第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第二,“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要同时要领会这两句话,我们就要思考自己是怎么生活在这世界上的。这个“法”是指什么?事物!“万法”就是万事万物。天下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我们的“自本性”。只有“本心一体”,事物的意义才向我们呈现。

王德峰教授的一句话(王德峰教授花)(1)

例如,明朝的王阳明就把禅宗思想吸收到儒家学说之中。“心外无物”,心外没有东西的,“物”都是心造出来的。一天,有一个朋友问王阳明:“你说心外无物,我且问你,那山间的花,自开自落,与你的心何干?”这是唯物主义的反驳!王阳明回答的:“汝未去见那花时,汝心与花一时俱灭。”——都不存在,花也不存在,你的心也不存在。“汝一去见那花时,汝心与花一时都明了起来。”

王德峰教授的一句话(王德峰教授花)(2)

“花”的英语叫“flower”。那么它为什么是这个名称,前提是什么?从植物学角度讲,“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换个角度来说,花是我审美的对象,比如说,牡丹花象征富贵。假如它既不是审美的对象,也不是植物学上一个概念所规定的东西,“flower”这个词就不会存在,你只能说它是物质?“物质”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如果不被我们言说,也不被我们看到,它就没有,即“无”,所以一切事物因人而“有”,因人心而“有”。

王德峰教授的一句话(王德峰教授花)(3)

最后,动物没有世界,它们只是被安置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只有人才有天地、山川、河流、大海、星辰,动物恰好处在“world”的物质环境里而已。同理,如果把一条狗牵进教室,它会发现这里是“classroom”吗?它只是闻闻看:第一,它的主人在哪里?第二,它可能的敌人在哪里?还有它的食物在哪里,有没有肉?兜了一圈发现没有于是就走了,所以它没有“world”。总之第一句话:“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因为我们有“心”,于是事物向我们呈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