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一个高潮,纷纷内迁。在这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氏、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少数民族想要内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原地区的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而且,不平衡的发展,引起了少数民族的愤恨,他们自然会想要谋求新的生活。西晋初年,在中国的北部、东部和西部都遍布着很多少数民族,他们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分布的地区也很不均匀,特别是并州和关中一带的少数民族更多一些。
自古以来,发展不平衡就会产生矛盾,更何况,是发展阶级不同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避免民族矛盾的产生。民族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社会动荡,王朝覆灭。西晋王朝的数百万少数民族在汉族的影响下,渐渐从游牧民转向了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是,在交融的同时,发生的一些矛盾也是很难避免的。
比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当然,也有很多汉人也沦落成了胡人的奴婢。内徙的胡人常受官吏压逼,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数为小吏、黠人所侵夺”,“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西晋初年,朝廷仍对胡人大加赋役。在胡汉互市的时候,胡人吃亏是常事;管治胡人的边吏,更对胡人大加杀戮。这些奴婢经常会被迫服役,然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稍有不慎就会死于非命。
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当奴婢,因此,他们都在境内极力反抗。
而各民族的上层人物往往会利用本族的人民实行割据,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了胡汗双方的矛盾。汉人自然是不愿意让胡人内迁占领自己的地盘的,他们怕西晋王朝的政权发生动摇。
当时,朝廷的大臣们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重性。
于是,以郭钦、江统为代表的大臣提出来了徙戎的主张。他们建议,最好强行让胡人们迁徙到自己的原来的地盘,并以“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方法来防止胡人的反抗。但是,由于各族内迁还有胡人杂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徙戎的措施实行起来的可能性不大。
就在这时,西晋祸起萧墙,在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这场混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让他们先掌管朝政。
继立的晋惠帝不太聪明,有些痴呆。即位之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就想要独揽权利。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永平元年(291年),贾皇后与楚王司马玮偷偷规划计谋,发动了禁卫军政变并斩杀了杨骏。不料,政权没有落到太后手中,反而落在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的政治野心没能实现。对于这样的一个局面,贾后肯定是要再次反击的。
就在当年六月,贾皇后派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诬陷楚王司马玮矫诏擅自杀大臣,最后处死了司马玮。
这样一来,贾后终于可以执政了。
元康九年(299年),太子司马遹被废。诸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不断地进行内战。也就是这场动乱,让本就不稳定的西晋王朝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动乱,给了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偷袭的机会。
经历了这么久的战争,人民的生活已经变得苦不堪言,生产力也遭到了重创,数十万的人民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很多地区被焚烧毁坏,人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很多人饥饿而死。百姓们再次掉入了痛苦的深渊,大规模地流离失所,诸王的状况也是相当的不佳。他们利用少数民族中的贵族参加了这次战乱,结果,非但没有获得胜利,反而使少数民族更加猖獗了。
西晋官员的内部也变得腐败至极。魏晋政治黑暗,士大夫虽然身系国家要职,但是,为了求明哲保身,崇尚清谈,相率鄙弃政事俗务,以此为清高,如:王戎、王衍、乐广等,位居三公,平日不论世事,地方防务不修。世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河内山涛等,死气沉沉贪图享乐,根本没有报国之心。连年的天灾人祸导致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只要碰到强劲的外族人侵犯,那必定是会全军覆没。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一步一步地控制了并州,然后,自立山头,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派遣石勒等人大举向南方侵略,破晋军易如反掌,每次都能大胜而返。因此,刘渊的势力日益强大。
刘渊字元海,是冒顿之后,新兴县匈奴人,祖父为南匈奴单于,父亲刘豹是匈奴左部帅。西晋太康末年,刘渊先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被晋廷封为了汉光乡候。起兵反晋后,刘渊自称汉王,并在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
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继位。第二年年,刘聪遣石勒、王弥、 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轻松歼灭十万晋军。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居然杀到了太尉王衍和诸王公的头上。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然后,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这个历史事件,史称为“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不久,怀帝就被匈奴人杀害了。怀帝驾崩后,他的侄子愍帝被拥立于长安。但是,此时的皇室和世族已经纷纷迁到了江南地区,西晋王朝名存实亡了。
不久之后,匈奴兵攻入长安,俘虏了愍帝。自此,西晋宣告灭亡。
在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时候,少数民族又趁机发动了“五胡乱华”。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吃人时期。来自蛮荒地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
并且,在八王之乱时,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这些野兽竟然把这些汉族少女竟然充作了军粮,宰杀烹食,真是令人发指。走到河北易水时,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连易水都为之断流。
据《晋阳秋》残本记载,“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做下如此兽行,羯族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史书上记载,他们行军作战的时候没有粮草,就把掳掠而来的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几十万汉人被全部当军粮吃掉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慕容鲜卑击败冉魏政权时,俘虏了五万名汉族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的碎骨残骸都堆成了小山。在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西晋时期总人口约两千万,北方地区约一千二百万,到了后期,中原汉人就只剩下了四百万左右。史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杀殆尽”。
西晋的灭亡,让汉族人经历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胡人的野蛮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若不是西晋内室纷争,又怎会给胡人有机可乘,一个王朝的兴亡,关乎着每个百姓的命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所谓时代造英雄,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冉魏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之一。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毅然加入了起义军,开始了反抗。在战场上,冉闵骁勇善战,在羯赵与鲜卑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了羯赵的一员大将。
为了维护人民权益,冉闵始终记着亡国之恨,力图匡复华夏,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放弃过。在后人的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
【《晋阳秋》、《永嘉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