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道:“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此。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此篇主要是讲礼与和的关系。

论语学而篇中最好的一句话(浅谈论语学而篇)(1)

01.礼之用,和为贵

所谓“礼”,在春秋时期,主要指的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而此篇之中的“礼”,既指“周礼”,即礼节、仪式的意思,也指人们日常的道德规范。

所谓“和”,即指的是和谐,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关系。“和”的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孔子大力宣扬的一种优秀的品德。

这一句开篇之言,先提出“礼”的概念,而后又以“和”的思想来形容对比,主要是为了体现出周礼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又以和谐这个美德最为宝贵。这就告诉后来者,讲礼守节的同时,要保持注意其方法、把握其内涵、抓住其重点。

论语学而篇中最好的一句话(浅谈论语学而篇)(2)

02.先王之道,斯为美

此处的“先王”,并非指君王的父亲,也并非指的是某一个特点的君王,而是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

“道”,指的是治世之道,是“先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所形成的各种正确的理论,是对于国家治理的各种心得、各种体会总结和归纳。

“斯”,即“此”,在这里既是指“礼”,也是指“和”;“美”,是指美好、宝贵之意。

整句话的意思:“礼”和“和”这两种思想,就是先贤的治世之道,也是他们思想最宝贵的思想。

03.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所谓“小大由之”,即事无大小,都按照这样的方法(即:“和为贵”的方法)去做,而没有加以思考和节制,没有任何的变通。

所谓“有所不行”,指的是有的时候确实应该如此,但有的时候却是行不通。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虽然“礼”的思想和应用很重要,但如果不加以思考和变通,而是一成不变地去照搬照做,也并非完全是好事,有的时候会让所行之事行不通,做不到。

论语学而篇中最好的一句话(浅谈论语学而篇)(3)

04.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要和谐,并且一味地用和谐的思想来解决各种问题,而且还不用“礼”来进行节制、限制,也是行不通的。

有子的意思很明显,虽然和谐很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和谐而忽视了“礼”的限制和节制作用,便会让“和”偏离了初衷。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节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言“礼”必言“和”,求“和”必讲“礼”,如果两者失其一,或有失偏颇,则必然会让“礼”失去了它的作用,让“和”也变得不再是“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