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其中拉萨至唐古拉山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处海拔5231米。上世纪70年代,这条路承担了藏区80%以上的运输任务。

在1982年以前,青藏公路还是砂石路。1979年,受交通部指派,我到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任公路处副处长,在这里工作3年,见证了它从砂石路变成二级沥青公路。

世界屋脊上的人(在世界屋脊上修路架桥)(1)

1979年10月,王振清(右一)在青藏公路改建现场。 王振清 供图

边设计边修路边通车

保障进藏物资供应

当年7月1日,我起程赶赴拉萨。初上高原,我并没有太多不适应,但是同行的人有的已经有了高原反应,一路上不停地问司机:“师傅,什么时候到唐古拉?”唐古拉山是我们行程中海拔最高的地方,高原反应会最严重,让身体本已不适的人更加害怕。等到司机师傅回答“唐古拉早就过了”的时候,大家一下子放松下来,有的人竟晕了过去。

抵达拉萨后,我开始投入青藏公路改建工程。当时我负责协调公路施工、车辆运输,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部里交给我的任务是:保证二级路标准不变,财务上不能超概算。

对我而言,当时最大的不便是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去各施工地段要搭乘施工车或材料运输车。坐在解放牌卡车上,从拉萨到格尔木的1100多公里路,常常要走大约两天。

行路难,主要是因为路况差,这也是我们必须修好青藏公路的原因。青藏公路上冻土多,路面翻浆、塌陷严重,车辆通行速度很慢,导致经常堵车,最长时能堵半个月,所以道路运输压力很大。为了保障进藏物资供应,当时决定边设计、边修路、边通车。施工单位采取了开始施工前先修筑便道的办法,一侧施工时,另一侧通行车辆。

路况差也使当时进藏物资的运输协调更加繁杂,不仅要保障水泥、木材、沥青等建材有序供应,各类后勤物资的运输也要安排妥当。当时,蔬菜在藏区是稀罕物,工地上常常只有一种菜——酱豆腐。最多的一次,卡车从成都运了4吨酱豆腐到拉萨,足够工人们吃两年。但是酱豆腐放置时间长了会硬得像砖头一样,实在没法吃。所以,即便是这些看似不紧要的物资,也要合理计算、安排运输的频次和数量。

养路部门自办小学

方便职工子女上学

在当时经受了艰苦考验的,不仅有公路上的建设者,还有他们的子女。

为了保证职工子女接受教育,有的养路部门自办了小学。一次我到那曲检查施工,顺路去养路段小学探望。一进教室,我惊呆了:正在上课的20多个孩子,有的坐在水泥地板上,有的趴在凳子上,有的只能站着。教室里没有完整的桌子,凳子也只有几个,其他教具更是没有。老师说,天寒地冻,孩子们睡觉也只能躺在冰冷的水泥板上。我心酸极了,当即协调公路施工部门,划拨30立方米板材,供学校做桌凳等。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各部门的广大职工完成了青藏公路(拉萨至唐古拉山段)改建的艰巨任务。1982年,我以青藏公路(拉萨至唐古拉山段)改建工程验收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带领委员会成员对改建工程的桥涵、路基、路面、财务、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检查验收。当年7月22日,验收工作正式完成。

走在验收后的青藏公路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变化。沥青路面宽阔平坦,坐在车上一路平稳,从拉萨去格尔木当天就能到达,司机和乘客都非常高兴。

在最难修路的世界屋脊,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那是我十分难忘的3年。

作者:王振清 口述 记者 孙英利 实习记者 王晓萌 整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