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小学三四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坎”,顺利迈过这个“坎”,则后面的学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到底小学中年段会有哪些转折?要做好哪些准备?9月28日晚,南都校探“燕姐教育圈”邀请了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语文一级教师安扬,分享小学中年段学习秘诀。

三年级是重要过渡期

“小学低段走向中段,课外阅读量从不少于5万字增加到不少于40万字,写作目标也从“看图写话、日记、片段作文”变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五大类作文的写法,独立完成命题作文写作,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场景,是一次巨大的跨步。”安扬认为,三年级是重要的过渡期,将影响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所以,明确中段的学习重点非常关键。

课标要求及一些给家长的建议

最好的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小学中年段有哪些)(1)

写作处于起步阶段,要掌握“三条线索”

一谈起写作,相信不少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到害怕。写什么?怎么写?安扬称,中年级对于习作的要求是乐于进行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从写片段到写文章,能把内容写清楚,重点部分能写得比较具体,还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中年级习作,大体按三条线路编排。

第一条线索,描摹事物的训练,写景、状物、记事、写人,训练仔细、有序、连续以及抓住特点的观察能力。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写物——写特点,记事——写清楚过程,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心情、体会,写人——写出明显特点,从多方面(外貌、性格、爱好)写。

第二条线索,想象习作。每学期两次,比如续编故事、编童话等。第三条线索,学写实用文(应用文),日记、通知、书信等,重在应用,坚持写日记。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后要求学生合编诗集,这既是运用语文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演练。

相应的,这个阶段的教材和考试,有如下特点:教材上,基本上已经包含了小学语文课文所有类型。寓言、说明类文章、想象类文章、写景抒情类文章、传记类文章、文言文、现代诗等都相继在这一阶段出现;考试上,现阶段的考试开始规范化,有相对固定的题型和考法,从形式上跟五六年级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

三四年级最重要的事:高效阅读建立“题型”意识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 预测、提问。

安扬表示,以下阅读策略可以借鉴: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借助注释理解词和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利用问题清单提出并梳理问题,利用相关的阅读资料帮助理解等等。

阅读的重要还体现在考试上。三年级开始,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已有对标高考的倾向了。

我们先来对照一下北京东城区和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2021年北京高考语文。(资料来源:帝呱呱星球,作者姜姜老师)

最好的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小学中年段有哪些)(2)

这是北京东城区三年级上学期的卷子。里面加红框的题型,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词句理解题、鉴赏题和人物形象分析题。

它们长大后的样子是这样:

最好的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小学中年段有哪些)(3)

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高考的经典题型,可能三年级你就开始接触了。

三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小朋友,抽象思维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共情能力,开始逐渐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中附加的基础知识题会变少,而考察文章逻辑、情感等等主观题开始出现较多,这时候要逐渐形成“题型”的概念。

作为家长或老师,可以提醒孩子总结做过的题,让他把同种题型的题目归类在一起。这里的底层能力是归纳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