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语:
2022年6月9日,惊闻“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仙逝,享年八十五岁。
六年前,物道君有幸在广州采访了他。当时,乔老已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又遭受了吉兰巴雷综合症的困扰,步履维艰,语言模糊,需要助理“翻译”给我们听。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乔老仍然每天不停地画画,以惊人的毅力延续着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聊起漆画,他的眼中流露出对漆画满满的爱意;谈到未来,思想也会非常敏锐活跃。很多话语我们都无法听清楚,他就一遍一遍地重复,希望我们感知、希望我们理解⋯⋯
一恍然,岁月匆匆,斯人已去。但有些美,总让人念念不忘。今天下午,物道团队亦将再次拜访美术馆,届时【物道之华】视频号直播间将带领大家云逛”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
也许我们终难懂得乔老所追寻的漆画世界,但你一定会被如星光般灿烂的美所感动。
今日,且将当年的采访文重新推送,共同追忆那一缕光……
这是一幅名为《无极》的画,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世界里,住着一个太阳,那炙热的光线,正以放射性的状态刺破周围的黑暗。
我走近它,凝视它,似有一种来自宇宙般无穷世界向我靠近,而这个世界,是乔十光73岁时,用了已有8000多年历史的大漆绘就的黑白世界。
图片1|《无极系列》部分作品
图片2|《无极系列》的局部特写
天然漆是浓重的棕红色,稍一厚涂即近黑色。在中国人的心中,漆与黑是连在一起的,于是有了“漆黑”的词汇。
而漆画,更是有着8000余年的历史,不过,多是依附于漆器。在古代,漆器有着“不言色者皆黑”之说。
可漆黑再美,也会流于单调。人们并不甘心于对漆黑的服从,历代的能工巧匠们不断地把新的材料引进漆器的制作。
而乔十光想要做到的,是对于漆这一中国特有绘画材料更多可能性的开发,让其脱离漆器,而成为民族画的一个独立画种。
图片1|1986年王长坤协助制作漆壁画《灵光》
图片2.3|图片为「乔十光美术馆」实拍
从漆艺到漆画,从技术到艺术,将中国传统漆艺技法与现代绘画结合,探索漆画概念的生成和漆画技巧的完善,这是乔十光用尽一生要去丰满的漆画世界。
1963年,在乔十光的《苏州风景》漆画中,他第一次用白蛋壳表现江南建筑的清水白墙,利用黑漆表现屋顶黛瓦,用银色表现苍穹和水面,他更是借此打破了漆画常规的“漆黑”局面,并形成了令人视觉为之一新的漆画语言,更是在之后的《宏村月沼》、《徽州民居》中逐步形成了独具江南水乡的“乔式”特色。
图片1|1963年《苏州风景》 90cmX90cm
图片2|2002年《宏村月沼》180cmX90cm
图片3|2009年《徽州民居》140cmX70cm
过去的漆器题材多是山水和鸟兽,乔十光是较早将少数民族题材引入漆画的人。
1978年,乔十光在漆画作品《泼水节》中,描绘了身姿曼妙的傣族妇女们身穿纱衣长裙,正打着五颜六色的太阳伞观看着澜沧江龙舟赛的场景,这幅漆画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0周年美展并获二等奖,至此,漆画才被更多人所熟知。
▲ 图片1979年-泼水节180X90cm
直至1984年,乔十光更是凭借漆画作品《青藏高原》,第一次作为独立画种在全国美展上斩获银奖。
“当时我看到黑色的耗牛就想到漆黑,看到耗牛身上的白花,就想到蛋壳,看见白云,就想到银,脑中时时幻化出漆画的影子。”乔十光说道。
▲ 图片1984年-青藏高原-180cmX90cm
有人说,漆画要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画种,不仅得有风景、有人物,还必须得有丰富的想象力。
大漆的黑是绝对色,水墨的黑浓淡深浅各不同,用漆表达水墨的晕染和意境,是不可想象的。而乔十光却用想象力完成了“跨界”的作品 ── 漆作水墨画。
在2008年的作品《大宅》中,漆的黑有了近处的深墨和远处的淡墨,蛋壳表现的留白层层渐进,甚至连水墨画中笔触都用漆体现了出来。
这不仅仅是吴冠中水墨画的“翻译”,更“奠定了漆画在中国民族画中独树一帜的地位。”「吴冠中语」
▲ 2008年《大宅》
乔十光用一生热爱着漆画,从用最初发挥漆这一材料到极致的运用,到现在顺从漆用来表达思想,乔十光用《无极》展现着他从未随时间老去的创造力 ──他用漆的黑来表达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而蛋壳的白就是这片混沌宇宙中绽放的光芒。
每一个看到的人不管懂不懂,都会被这光吸引入神 ── 这是来自其极致而最原始的美,这是乔十光用一生去寻他,直到七十岁才在回首间找到的美。
图片|《无极系列》部分作品
心中有宇宙的人,眼里会藏着星空。
乔十光说:“人太渺小,宇宙太博大,而漆就像宇宙一样,等待着人去探索,而我只是先行一步。”
面对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神采奕奕的老人,你可能永远不会懂得他所追寻的漆画世界,但你永远会被如星光般灿烂的美所感动,足矣。
图片|1989年在腾格里沙漠中
图片|2016年物道于广州沙面现场采访乔十光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