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石湾窑陶塑价格(石湾陶塑昔日潮玩)(1)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健芬作品《春暖花开》。 供图:受访者供图

七八十年代的石湾窑陶塑价格(石湾陶塑昔日潮玩)(2)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东《竹福》。 供图:受访者供图

七八十年代的石湾窑陶塑价格(石湾陶塑昔日潮玩)(3)

扫码了解更多“家·生活”资讯

昔日“潮玩”要如何获得当代年轻人青睐?

非遗融入家居生活

“景德瓷,石湾陶”一语概括了中国陶瓷历史的精髓。时过境迁,相较前者的“瓷”,石湾的“陶”在外界的知名度较差。事实上,民窑出身的石湾陶塑并非是束之高阁的存在,为市场需求和外销进口生产的它,一度都是时兴潮流的代表。下至日常用品、家居摆件,上至艺术价值颇高的收藏品等。但在传承与发展这一非遗文化时,无论是成名已久的大师、新生代的工艺美术师、陶瓷企业目前都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年轻人对其知之甚少、手艺人现实生存较难、石湾陶塑尚未在学术理论层面形成系统总结。如何从旧走向新,重塑往日荣光,是一道待解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一把陶泥塑成的“第二眼美女”

何琦琪是一名80后工艺美术师。每年,她都会制定计划去一趟景德镇。在那里,待上一个月的时间,观察、分辨、学习、创作。然后,背上行囊回到佛山石湾,再回看岭南古建筑群屋脊上的陶塑时,她依旧为这些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闪耀时刻而感动。

“当你碰上它的时候,小心屏住呼吸观望,心里会渐归平静。”何琦琪将石湾陶塑喻作“第二眼美女”。她告诉新快报记者,相较景德镇出品的瓷器,石湾陶塑并不是属于雅致一类,但它身上的自然质朴能给人一种很温润的感觉,纵使第一眼不够惊艳,但却可以越看越美,足够吸引人注目观望。

不同于景德镇瓷器的“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石湾陶塑具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一件石湾陶塑的出品,需要泥、塑、釉、火等步骤,每个环节打磨制作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呈现。较为有意思的是,陶塑在完成后,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胎质收缩、釉药氧化等情况,从而使得作品表面自然物化,古朴盎然。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石湾陶塑占有一席之地。

一颦一笑,皆栩栩如生。从雕塑艺术学家角度,石湾陶塑最为讲究“传神”二字,它有三大传统绝活:微塑、胎毛技艺和贴塑。以微塑(俗称“山公”)为例,这类的作品立体感极强,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如一盒火柴盒可以容纳200个不同形态的人物、一幅《千手观音》有上千只堪比缝衣针大小的纤纤玉手等等;而胎毛技艺,常用于动物题材,即用刻刀在陶胎表面雕琢与刻画出飞禽走兽身上的每一羽翎、皮毛等细节;至于贴塑,则是陶塑整体形象完成后,用泥雕塑细部造型,将其粘贴于主体上,以达到装饰效果。

“曾经的‘潮玩’,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了”?

作为民窑,石湾陶塑一直都在面向市场大众。既然以市民街坊为生意对象,其呈现的作品也大多以百姓质朴的祝福与心愿相关,譬如大吉大利、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翻看石湾陶塑历年的出品,不难发现除了历史故事、宗教神话,搔痒、拍蚊、如厕、打瞌睡、游玩逗乐、闲话家常等庸常生活皆可入题制作。从群塑到单件塑品,从屋檐瓦脊到桌前案头,石湾陶塑的审美风格极具个人化与商贾化。用现在流行话来说,石湾陶塑可谓算得上是一定时期里时兴的“潮玩”。

“石湾陶塑原本就是收玩藏品,在过去,人们原本是将其放在柜中收藏,之后才渐渐放置案台上欣赏,或者是作为室内空间的一种装饰补充。”石湾新生代陶艺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向记者解释道,想要欣赏一件石湾陶塑,需要打光凸显陶塑诸如人物形态等细节,才能品味其韵味与美好。

但现实是,当下的年轻人离石湾陶塑却是越来越远,能欣赏品味更是少数。何琦琪提到,哪怕有80、90后群体认识,也多半是因为父辈喜欢,或是家里常年有摆设,仅此而已。与她所了解的一般,石湾陶塑在外界的曝光度,相对同行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尚未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202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其中,前四名均为陶瓷产业,分别是德化瓷产业带、潮州陶瓷产业带、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和宜兴紫砂陶产业带。石湾陶塑并不在这14个非遗产业榜单中。这是因为当下的石湾陶塑及手艺人不够接近现代潮流?倒也未必。“上世纪90年代,我就开始做动漫。选用的题材虽是传统故事,但以动漫手法创作如《八仙》等,而年轻人对非遗文化接触甚少,对其认同感不强。”谈论至此,潘柏林的语调高了几分。在他看来,石湾陶塑近些年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创新性很强的手法。例如曾经制作的观音陶塑,打破以往的对称形式,将富态、贵气、善良等当下认为美好的元素都融入其中,呈现别具一格的美感。

向当下家居生活靠拢

在石湾,有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下称“新美陶”)。其前身是建于1956 年的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曾培育出众多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新美陶市场部负责人胡琪表示,石湾目前大多是作坊,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新美陶算得上业内唯一一家。公司的产品设计以综合性发展运营为定位。“我们也在尝试开展创意家居产业,将此作为石湾陶塑进入千家万户的着力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陶艺的100种可能性,可以制作成时钟、装饰壁画、灯饰、甚至垃圾桶等。”

据介绍,为贴近当下的家居生活,新美陶还搭建了多个电商销售渠道,产品涵盖日常用品、家居摆件、人物陶塑、文创、手信等多方面,定价从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以满足各个消费圈层的需求。“往往是具备岭南特色文化,或是装饰与实用两者兼顾的陶塑会更受消费者欢迎。人物是石湾陶塑的传统与优势所在,所以,我们的运营思路是,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向创意家居产业延伸。”胡琪说道。

此外,组团参展也是业内一大动作。2020年,62件石湾陶塑精品集体亮相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以作品体现了石湾陶塑近十年来最高艺术成就,石湾陶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频率正在增加。

生存发展 仍面临诸多问题

不过,胡琪坦言道,石湾陶塑目前主要以纯手工为主,业内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较为欠缺,基本是传帮带的传统形式。每年厂内生产的成品数量较稳定且有限。在人工、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囿于其长期处于国内市场价格洼地,企业承受的经营压力实则不小,遑论规模更小的工作室或作坊。

何琦琪对此深有同感。她表示,业内不乏优秀的年轻手艺人,但他们往往会因为市场情况及现实生存问题而选择转行。“除了租金成本,工人招工难、流失率高也是一大问题。一位优秀的创作者有一份好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不一定都能顺利落地。很多时候可能版样已做好,但生产跟不上。这都是我们在投入市场后可能面临的挑战。”

曾几何时,石湾撑起了佛山陶瓷行业数十年的发展。但在传承与发展这一非遗文化时,却是步履维艰。在业内看来,由于石湾是民窑出身,鲜有典籍记载,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学术层面上,长期以来缺乏严肃深入的研究、供思辨周旋与探索的空间、有价值的理论判断和系统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向上发展的空间。

“现在应该从艺术高度来看石湾了。”潘柏林表示,石湾陶塑作为首批入选非遗目录,确实起步很好,但其发展尚未有科学性系统总结。“常说‘创新’,但现在的‘新’在哪里,大家还没形成统一的方向,所以更需要学术理论层面的研究。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宣传教育青年多接触为宜,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