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农民工作为城镇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总数量超2.92亿,月均薪资水平为4432元。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农民工”即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户籍居民,属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现状下的“产物”。从本质上而言,农民工的身份依然是农民,他们有的亦工亦农;有的则长期在城镇就业,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大龄农民工占比“再提高”
据悉,依照《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1年的调查报告数据暂未发布)公布的数据,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提升至41.4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比重继续提高,达到26.4%。不出意外的话,2021年这一比重将再次提高,同时农民工群体的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以出卖体力劳动赚取“辛苦钱”的传统行当将不再适合大龄农民工。
“清退令”惹争议
上海:禁止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任何形式招录或使用60岁及以上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天津:禁止建筑用人单位与50岁及以上女性、60岁及以上男性签订劳务合同,不得进入现场施工作业。除此之外,湖北荆州、广东珠海、江西南昌等全国多个省市均出台了类似规定,明确年龄超60周岁的农民工(女性年满50周岁)不得进入工地从事施工作业。
如此“一刀切”式清退大龄农民工,网友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网友A:国家规定满65岁才退休,即便大龄农民工才刚刚满60岁,为啥不允许工作?
网友B:年龄不是主要问题,只要农民工身体健康,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网友C:不让农民工进工地,又能干什么赚钱呢?别的不会,不赚钱怎么养家和养老呢?
网友D:如果有退休金,谁还愿意这样拼命呢?60岁就算老?钢筋工不恰恰需要有经验的?
网友们对于清退大龄农民工的做法并不认同。如此“一刀切”,不仅断了60岁及以上建筑工的经济来源,还使其晚年的养老生活陷入尴尬境地。不可否认,建筑工地的多个工种均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且对工人的体力要求较高。但是,贸然切断其经济收入来源是否充分考虑到建筑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呢?在年轻一代农民工不愿意再从事建筑业的趋势下,又有什么样的人来替代呢?退一步讲,咱农民尤其是大龄民工,除了体力劳动之外,又能做什么呢?
8000万大龄建筑工该如何养老?
大龄建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普遍没有太多的选择性,往往属于“被挑选”的一方。因其没有高学历、高技能,只能靠出卖自身的体力劳动来赚取微薄的收入;因其薪资水平较低,勉强能够维持生计,只能干一天算一天,压根没有经济基础来考虑晚年的养老问题。最重要的是,依靠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能否支撑得起近8000万的大龄建筑工群体吗?显然,不能!
目前来看,大龄建筑工遭清退之后所能够采取的养老“缓宜之计”无外乎2种:其一,依靠子女的救济来养老;其二,补缴足额的养老保险借助社会保障体系来养老。同时,在禁止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大龄建筑工人不妨可以转行继续赚取劳动报酬,比如可以寻求一些工作强度不大的工作,像守工地、当保安等等之类的。当然,最不济也可以回乡务农。
结语
对于禁止60岁及以上大龄农民工从事建筑作业的出发点,我们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毕竟“清退令”的出台也算是对大龄建筑工的一种保护!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一刀切”全部禁止的做法并不太合适!毕竟,一些身体健康、无病史且尚能够忍受繁重体力劳动的大龄农民工还是需要依靠务工来外出生计的。所以,在个人看来,政策还是应该宽松一些,对于能够出具健康证明的超60岁及以上农民工则应该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一些低强度的工作,千万不能因丢掉工作而使其致贫!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对于文中所述,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互动、分享。
,